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证严法师著:静思、智慧、爱(1)(6)

正语 每一个人都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观念、思想以及言语,而这几项中最容易犯过,最容易造成业因的是口,因为开口动舌是非常简单的事,不必花用多大的气力就能轻易地出声说话。我常常谈“声”与“色”,我们出声与人谈

正语

每一个人都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观念、思想以及言语,而这几项中最容易犯过,最容易造成业因的是口,因为开口动舌是非常简单的事,不必花用多大的气力就能轻易地出声说话。我常常谈“声”与“色”,我们出声与人谈话时,常会使人改变观念,若以正语(正当的语言)来引导人,可以使人改变观念,向于正道;设若有一句戏言或是不负责任的话,很容易导人误入歧途,堕落深渊而不得自拔,这种言语真是可怕啊!

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谨慎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开口动舌,必须说正确负责的话,这就是正语。

正精进

佛陀教育我们要正精进,好的事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去做,不要停滞退转。有句俗话说:细水长流能穿石。我们的能力做得到就要多做,不是短暂,而是要长久地做。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时常抱著这分善念,时时刻刻向善的方面去做;念佛修行也都一样,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这就是正精进。

有些人可能会误解精进是修行人的事,其实精进是进步的意思,在家人也要精进。修行是修养的一部分,出家人要修养,在家人也要修养。

我们的心田,应该要多播种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可减少一枝杂草;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有一分善念。比如在路上有玻璃碎片,为了怕别人踩到,把这些碎片捡起来小心处理好,这也是一分善念;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举动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而这就是在种善的种子。

精进是在平常平凡的人生中,自我约束行为,自我反省,把好的形态教育在我们的身上,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正精进。

正定

学佛必须要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的心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精神就会统一,如此就可产生智慧。

种子

佛陀出现在人间为了教导众生,把众生的心地比喻是他要耕耘的田,八正道则是他要播撒的种子,精进是耕田的牛,能精进才能耕好心田,才能建立八种正确的观念。佛陀是位农夫,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来做农夫。除了自己接受佛陀的教育外,也要接引别人来学习,一人引导一人,一个家庭影响到另一个家庭,这样扩大出去,这个世界就可以安和乐利。

知足

若欲脱诸苦恼,

当观知足。

富乐安稳

人生要怎样才能得到富有的生活呢?佛陀在《遗教经》中教育弟子:“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什么样的人最快乐?其实,很少有真正快乐的人。家庭富裕,财物充足的人就算是快乐吗?不,他还有心灵上的苦恼、还是有不足的缺憾。

我们要常常警惕自己,时时刻刻修知足常乐,人生才无憾事,也才能脱诸苦恼。故佛陀又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佛陀教我们要知足,能知足就能够处于富乐安稳。人都是在不足中造业,在不足中烦恼。

人生活在五欲中,永远都有填不满的不足感——苦恼。放眼天下看人生,又有哪个会说:“我所得到的已很够了,我已够满足了呢?”人往往有了一分,还想要得另外的九分,越得越想得越多。爱欲的心始终没有办法满足,人永远都在欠缺中。所以我们如能有自我心里的满足,就是处于最安稳快乐的环境中。

知足寡欲

知足寡欲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人。世间的物质再怎么追求,也没有满足的一天,无限的爱欲与情就是人生苦恼的根源,要除去这些苦恼,唯有用知足的方法。一个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但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而有些人在柔软的床上,却还有不足的苦恼!所以人生一定要能够知足,常找环境磨练这分知足的心理;如不知足,即使住在天堂,物质上的享受丰富,你还是不称意,心中的烦恼仍多。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因为不知足的人,心中还有欠缺,有欠缺就是贫。相对的,知足者,虽贫而富,从形态上看来,也许他是贫穷的,但他的心中却是富有的。什么都不觉得欠缺的人就是富有啊!

永远的名

现今的社会上,许多人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争来斗去到头来又是为了什么呢?真正要为社会、为人群做事的人,又岂需要如此的你争我夺呢?难道人生在世只是为名与利吗?

真正的名是要从良能发挥出来,无形中建立在受惠者的心中,这才是永远的名。所以名根本不需要去争取,该得的总是会实至名归!

自食恶果

报纸报导的馊水油事件,我当时就说过,这是自种其因,自食其果。自己不想吃,吃不完的东西倒掉以后,因为不肖商人的伎俩,把那些丢掉的东西再制,让消费者吃回肚子。这不是自种浪费的因,而自食恶果吗?

现代人身体有病,几乎都不是营养不良的病,而是营养过剩的病,这都是“吃”出来的毛病。

沉迷的人生

睡,也就是沉迷的人生。有美好的人生,有与生俱来的良能,却不去发挥救人救世的工作,只沉迷在歌台舞榭中,浪费在观光旅游中,这等于是活著在睡觉的人生,贪得一己之清闲,而不肯去服务人群,真是可惜。

五欲造业

从一个知足的人来看不知足的人,会觉得对方很可怜。因此,佛陀看众生,怜愍众生,就如同一位修行已觉悟的人,看到在迷途中昧了本性良知的人,那样的痛心和怜愍。所以往往有钱尚不知足的人,也会被没钱而安贫乐道——知足的人所怜愍。

佛陀教育我们,最主要的是要顾到我们原来的本性,去发挥我们的智慧,用这分智慧去看透世间一切的物质,而世间的物质都是一种潮流。太平年代时金银玉石是宝,而战乱时期米粮衣布是宝,世间所谓价值的东西是要用什么来衡量呢?其实,那完全是盲目追随潮流及虚荣心的作祟。

扩大爱心

人为什么不得安稳快乐呢?比如说:一个人身边有金钱宝物,他的心一定很惶恐不安。尤其现在这个社会,即使在白天也会害怕随时有祸患发生。为何会有防患不安的烦恼呢?就是因为害怕有人来争夺自己所爱的东西。

有一位女士,她的先生是一位企业家,她说她很痛苦,过去夫妇二人白手成家,什么都没有,夫妻两人联手并肩建立家庭,创下事业。而现在生活富裕了,事业发达了,先生却变心了。过去贫困的时候,她虽然背著孩子去做工,住的房子是租的,身上没有任何装饰,她却感到很满足幸福,且很有安全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