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好言相劝,他的态度转了,也比较放松,这么一放松,他就尿裤子了,你看当时候那么紧张,突然放松了,裤子就尿下去,这么一尿下去,刚好在我的床上,我突然也明白一个道理,叫恶有恶报。打过他三次,我的床上牺牲了两次。从三四岁以后,我就再没有打过他了,因为已经建立了威信,以后只要我在的时候,比方说吃饭,他吃完饭还会把他的碗拿过来,舅舅,我已经吃干净了。只要有我在的地方,所有的长辈都会觉得他格外的乖巧。黑脸重要。 当我把他教训完,训斥完,从门口走出来,戏演完了没有?没演完。我的姐姐马上跟上,走进我的房间,孩子一看到妈妈当场做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子,在那里撒娇就抱上去了,一边在那里有一点呻吟。结果他妈妈马上把他抓向前来,她说你刚刚犯了什么错自己讲,然后孩子又往她的身上靠过来,她又把他抓起来,刚刚犯了什么错自己讲。这个动作很重要,要让他的印象是停留在他错什么,而不是舅舅打他。 我们当老师可以去做做实验,教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你问学生说妈妈打完你,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大部分的答案是什么?好衰喔,好惨喔。好衰喔,被妈妈看到了,被老师看到了,所以他学到什么?下次不要被看到就好了,都是逃避,都是停留在情绪当中。当然我们也要了解为什么孩子是停留在情绪,而不是停留在你给他的教诲。有一个小朋友他读幼儿园,他就跟他的老师说道,他说我妈妈打我,我都忘记了;我爸爸打我,我每一次都记得很清楚,下次我爸爸打我,我要打一一0报警。为什么妈妈打他,他都忘了?为什么爸爸打他,他一清二楚?原因在哪?原因在妈妈打他都是他犯错,都是为了改正他,为了教育他,这一份心意孩子能不能感受到?感受得到。我这一生只被我妈妈打过一次,打过一次,我爸爸还没打过我。打了我手心两下,我还没哭,我妈妈先哭了,在那个当下真的感受到自己的行为让父母这么伤心,太不应该。为什么爸爸打,每一次都记得?因为爸爸可能是股票输钱,心情不愉快,看到他一点小错马上借题发挥猛打他一顿,孩子是咬牙切齿。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教育孩子绝对不能发脾气,发脾气的时候不能教小孩,因为那是一种意气、情绪的一种互动而已,那对孩子的身心没有大帮助。 我们当老师的察觉到孩子在接受父母训斥、教训当中,他们的心态不是很正确,我们当老师的要帮父母说说话。我会跟学生提到,一个人发脾气,发起脾气来,他会分泌大量的毒素,会伤害身体的细胞器官。我们也问学生,你发完脾气之后会不会全身觉得精神气爽?不会。发完脾气有什么感觉?全身无力,是伤害身体。你看母亲在训斥你、在教训你的时候,她对她的身体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可能要二三天才能够恢复过来。那为什么母亲、父亲宁可伤害身体他也愿意,他也一定要把你的错误告诉你,好好提醒你,好好批评你?为的是什么?伤害自己的事哪有好处?为的是什么?是让你不要再重蹈覆辙,为了你健全的人格著想,我们要体会到父母这一片存心、这一片爱心。假如你只学到了,哎唷,好衰喔,那这样对不起父母的这一片心意。更重要的要记取这个教训,后不再造,后不再犯,这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往后挨的骂要学会记取教训,要懂得挨骂之后要换得进步,而你不断的进步,错误就愈来愈少了。当学生他建立起这样的态度,往后接受父母的批评也好,接受老师、长者的教诲也好,他会去想到不能让长者的这一份心白花,他的专注力都在他的错误,以至於如何去改正他的错误。假如这一席话是父母来跟孩子讲,适不适合?你妈妈打完孩子之后,然后妈妈马上说,我为你好,你知不知道?这样你讲不讲得出口?很难讲出口。这样的效果,其实夫妻之间就可以配合,太太教孩子,先生收尾;先生教孩子,太太收尾,这个就可以配合,老师也可以跟家长配合。 我们刚刚有提到几个教学方法,其中还有一个是「相观而善之谓摩」,观摩法。在上课的过程,我们会让学生把他这一个礼拜所做的孝行,上台跟其他的同学报告,当学生在发表他的孝行,又可以同时训练《弟子规》哪些教诲?「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尊长前,声要低」,但是「低不闻,却非宜」,训练他讲话。讲话很重要,那是跟人沟通最真接的工具,能把话讲好,对他往后处事待人有相当多的益处。那什么时候训练讲话?随时随地。上台也好,以至於每一天你跟孩子在沟通,你也要注意。孩子讲一句话,重复的口语、口头禅特别多,你就要敏感,时时提醒他修正。等他讲话成了习惯,已经十五六岁了,好不好改?就不好改。我们有时候看很多大学生讲话,「不过,所以,就是那样嘛」,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这个就是我们时时要有教育敏感度,也要重视言语的表达。很多小孩上来以后,桌子靠一下,衣服拉一下,「我上个礼拜」,站都站不好,话也讲不好,就透过这个机会训练。而在这个训练当下,你要很有耐性磨,你也不能著急,他动作没做标准,好了好了,你下来了,这一次没学好,下一次要学更难,也要很有耐性。当这些孩子讲了他们做的孝行,其他底下的孩子听了会起而效法,相观而善。 那个四岁多的孩子回去之后就往厕所跑,母子连心,妈妈感受到一定是听了别的大哥哥说,去端热水给妈妈泡脚,她感觉到了,很害怕,跑到她孩子的前面去把盆子收起来,不让她孩子拿,这样对不对?这样就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就没有达到亲师合作的效果。我就跟她说道,你应该让他端水,这位妈妈就说了,他假如把水打翻了怎么办?我说打翻了更好,她很惊讶为什么更好?你让他端就成全他的孝心,孝心是本性本有的德行,那他会有法喜,他会愈想做。打翻了以后,你又重新可以教他,你有这份孝心妈妈很感动,但是做事要谨慎、要讲求方法。刚刚为什么水会溢出来、水会翻倒?因为你没有拿稳,怎么拿稳,那不是当场教他做事吗?做人做事都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哪有不好的事? 另外有一个母亲,她孩子读幼儿园,听完课回去也是帮她端热水,她很高兴。一个礼拜以后她来跟我们讲,她说我泡了一个礼拜的冷水脚,因为我儿子要去端水,我就把温度先调低一点,等二三天、三四天,他端的技术愈来愈纯熟了,再慢慢把温度调高一点,这叫善巧方便。但是一定要成全孩子的孝行、德行,因为德行的养成不是一天、二天,是长期的落实才行,这个是亲师合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