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11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一集)  2005/7/21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5-11

  诸位朋友,大家好。刚刚我们提到这个小孩被这么多大人宠也很傲慢,叫他跟老师行个礼他也是不愿意,透过家长的用心跟老师的配合,这个孩子的学习状况提升得很快。

  有很多的道理都是透过我们做了以后才会明白,以至於有更坚定的信心,像现在推展中国文化,很多家长最难割舍的一点,就是假如我教了这些东西,他的成绩退步了怎么办?这个问题要不要担心?还是有很多人担心,很多家长会放不下。以我个人来讲,还没有学弟子规,没有学圣贤教诲,我们所处的学习状态都是被动,要老师催、要父母催。我们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懂得孝道、懂得人生的意义所在,读书要不要人催?唯恐自己没有时间成长学习,都是硬把时间挤出来。在洗衣服,边洗还旁边放一个录音带、录音机赶快听经闻法,在煮饭的时候一样。现在该干的事太多了,有时候连个读书的时间都没有,我们采取一个策略,要化整为零,拖地的时候身体在动,耳朵还闲著,赶快放下去学习,听经,都是这样点滴积累上来。

  很多朋友他都会觉得我听经的时间一定很多,诸位朋友,我修学以来经教从头听到尾只有一部,叫《了凡四训》,而且只听过一次,其他所有的经我从来没有从头听到尾,因为怎么样?不可能有这个时间。整个走向教育这条道路,一来准备考试,二来提升教学能力,大半时间都耗在里面。我听经时间都在车上多,开车去上班赶快听,下完班回来赶快听,我说叫「车上大学」,在车上求学问,这样过来的。而这么样的积极主要的动力就在於我们明白了做人、明白了孝心,不要再让父母担忧,我们德行提升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相同的,假如小孩从小他就有这样的态度,他的学习状态绝对会比其他的人高很多。

  而且其他的人不是德行启发的话,往往都必须家长陪在旁边拿根棍子,赶快看书,或者还必须用利诱的,儿子啊,这一次考试考多好,妈妈就送你什么,有没有这种情况?小时候请他去吃几百块的餐点,到了初中要用什么条件?可能要买台数码相机。高中呢?可能要一些名牌的球鞋。甚至於他要考大学还告诉你,假如我考上了,要让我到欧洲留学一个月,答不答应?用这样动机读出来的书能得到真学问吗?能读出责任心、使命感吗?不可能。很多大学毕业,硕士、博士毕业以后,有没有重新再好好看书?很少,因为他读书的目的不在开智慧,他读书的目的在哪里?在拿到一张文凭。

  我们看事物要看得深入、看得明白,孩子学习的动力要从孝、从恭敬老师、从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的这份心念来出发,他会愈念愈好。幼儿园的老师就提到,愈有礼貌的孩子,学习的效果愈好,这是真理,那我们现在又看到对老师很恭敬的学生愈来愈少了。好多的学校落实孝行的教育,明显察觉有孝心的学生成绩的进步很快,他们做了一个结论,有品德的孩子学习一定好,这个是从根本抓起来。要用理智,不可再随顺自己的认知、烦恼,到时候孩子虽有很高的学历却不懂做人,那时候再来后悔都来不及了。

  这一个孩子转变的速度很快,听课也很专注。有一天他坐公车,他六岁,他有一个弟弟四岁,两个人跟母亲坐在捷运的车上,看到一个老婆婆上车了,弟弟看到老婆婆来了,马上想到哪一句话?「长者先,幼者后」,所以他就站起来让这个老婆婆坐。这个老婆婆带了一个小孙子,看到这么懂事的小朋友她很高兴,一坐下来就把孙子抱上腿上来,她的孙子开始在那里坐立不安,对他奶奶说道:奶奶,你起来,我要坐。僵持不下,奶奶又觉得很尴尬,自己就爬起来让孙子坐。接著这个四岁的弟弟又站起来跟老婆婆说,来,老婆婆你坐。诸位朋友,假如你坐在公车上,你会有什么感受?世界真美好,后生可畏。他的母亲说道,他两个兄弟让完座以后,只要有老人家上来一定有人让座。众人的善良被唤醒,这是移风易俗,这两个兄弟有没有在培福?他们一举手一投足把德行演出来都在利益家庭、人群,那将后福无穷。

  人只要有福气,走到哪都能够受用。这是从小让孩子培福,从几岁就可以开始?从胎教就可以开始。假如当母亲的知道眼不看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语,不出傲慢的言语,都能够心善、言善、行善,那孩子在胎中就秉受母亲的浩然之气,能秉其气,生出来以后又视其仪,眼睛所看到都是母亲的言语动作,母亲言语动作又循规蹈矩,孩子就潜移默化,所以是视其仪又受其教,抓到机会点母亲也是马上当下引导小孩。这个孩子可能生出来以后,第一句话说什么?他说「弟子规,圣人训」,那这一个孩子他以后就可以弘扬中国文化,是从几个月就可以弘扬文化,你看胎教是真实不虚的,有没有人要当这个妈妈?要当的话要依教奉行。其实最好的修行方法就像胎教一样,都摄六根,所以你现在保护你的法身慧命就好像你在怀孕保护那个儿子一样,要会学,连胎教的学问都能够成就我们的道业,好。母亲有这样的立志,相信当代的孟子、当代的范仲淹也是指日可待。从小培福,所以生命的价值不是从出社会开始,是从小时候就懂得道理,点滴都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他出社会了,又很有能力,做人做事明明白白,不管他从事哪一个行业必然可以造福一方。

  我们看到历史上多少圣哲人,只要到达一个地方当官都将产生长久的影响。清朝有一位大官叫陈弘谋先生,这位贤人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是他写了一本书你们应该熟悉,《五种遗规》。他走过几十个省分,看到了非常多教育孩子的宝贵经验,看到移风易俗的宝贵教诲,还有如何教女儿、如何当好官,他把它会集起来变成一本《五种遗规》,这本书是集大成,非常受用。他曾经到广西当官,当官期间没有很长,只有几年而已,他帮当地建了一百多所学校,他在康熙时代就当官。后来经过了一百多年,又有一位读书人到达广西当官,这一位官员非常感动的说道,说陈弘谋先生的德教在百年之后依然存在,他说他到那里去当官非常轻松,确实可以造福一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