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6年](第五集)(5)

如果有人劝你,「人间还不错,人这么苦,你一个人跑掉,你没有慈悲心,你自私自利」,说了这些话,你听了又不甘心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好,我来生还得人身」。甚至於还有法师在我面前都讲过,因为他知道我念佛求

  如果有人劝你,「人间还不错,人这么苦,你一个人跑掉,你没有慈悲心,你自私自利」,说了这些话,你听了又不甘心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好,我来生还得人身」。甚至於还有法师在我面前都讲过,因为他知道我念佛求生净土,他告诉我:「我不生净土」。我说:「那你怎么样?」「我来生还当法师。」讲这个话的法师已经过世了,好像就是今年过世的。他发愿来生还要当法师,来生能得人身吗?大问题,哪有那么容易!不求生净土,李炳南老居士过去讲经的时候说「非愚即狂」,他要不是愚人就是狂妄,换句话说,头脑不清楚,神智不正常。如果是正常的人,哪有不求生净土的道理?我们读到这样的经文必须要提高警觉。下面这一段:

  当孝於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

  这段话是世尊对后人殷勤的嘱咐。如果是真正的佛弟子,我想我们在座的同修都曾经皈依了,真正皈依就是佛的弟子,你们是不是真的皈依了?多数人形式上皈依了,实际没有。皈是回头,回头没有?没有。依是真正依靠三宝,有没有依靠三宝?没有。糊里糊涂皈依,糊里糊涂学佛,学到最后还是糊里糊涂,你怎能有成就?真正皈依,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可是法传久了,后来的人往往把意思错会了,以讹传讹,这个毛病就生起来了。我们在《六祖坛经》上读到,六祖惠能大师距离我们现代大概是一千三百多年,在那个时候他老人家讲三皈依就改变方式,我们读了这段文有很深的警惕。他传授三皈居然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这个说法,他改了,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你们看《坛经》,他为什么这样说法?可见得在那时候有些人把三宝的意思就搞不清楚了。

  听说佛就想到佛像,佛像怎能依靠?所谓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你靠它怎么行!皈依法,法是经典,在中国历史上佛教遭不少难,经书不晓得被烧过多少次,也靠不住。僧是出家人,出家人有时候也自身难保。三宝到底是什么?三宝是自性三宝,不是外面的三宝,是你自性三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这是三宝。皈依的意义在这个地方,叫你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皈是回归,依自性觉,觉而不迷。叫你从错误的思想见解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是法宝。叫你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譬如我们常讲的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回过头来依自性净,这是三宝。如果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三宝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方向,无论修学哪个宗派、哪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离开这个原则你就不是学佛,不是学佛你就学魔了,不是佛法,你学的是魔法。魔是折磨,天天生烦恼,身心不安,那你就是入魔了。你虽然每天读的是大乘经典,研究的是大乘经典,可是依照这个经文天天胡思乱想,你就著魔了。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情真相,才晓得这三个原则之可贵。

  我们如果能够做到净而不染,这就是讲的你要懂得一门深入。不要说世间的这些书籍看多了你会污染,你的见解思想被污染了,佛经要看多了也被污染,你看得愈多,你的妄想愈多,你的知见愈多,知见、妄想是所知障。清凉大师讲「有解无行」,这个人不修行的,没有在戒定慧上下功夫,不修行的,专门读佛经,专门研究求解,他得的结果是增长邪见。佛经上全是邪知邪见,佛经哪来邪知邪见?因为你自己的心邪,看到正法也邪。你心里头著魔,看到佛菩萨也是魔,就这么个道理。什么时候才能广学多闻?心地清净了,智慧开了,你才可以广学多闻。没有开智慧,没有破无明,那就一门深入。这个教诲世尊在《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而且以善财童子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你看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下,那他的老师,一门深入,一直到他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禅宗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的老师叫他出去参学,出去参学就是广学多闻。所以参学的条件是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不到这个境界,老老实实跟老师,老师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那就没错。不听老师的话,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准吃亏,准后悔。

  这是世尊对我们的嘱咐,『当孝於佛』,「孝」要顺,顺从佛的教诲,这就是孝於佛。『常念师恩』,老师对待学生常常謢念,常常念在心上,时时刻刻关怀照顾,你要不听那就没有法子,老师也不会牵挂你。不但在现代的社会,在古时候也是如此,应当护念你,一定护念,不应当护念是你不接受,你不接受,老师也暂时把你放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师资之道可遇不可求。你遇到一位好老师,老师遇到一位好学生,好学生是百分之百的服从接受指导,这才能够续佛慧命,才能够令佛法『久住不灭』,这个事情我们要『坚持』,决定不能够毁犯。这句话说得非常之重,等於说佛把续佛慧命的责任嘱咐给我们,我们能不能把它担当起?

  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受佛明诲』,接受佛明白的教诲,要『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不敢有疑」正是照应前面第五十六段,「当知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佛的教诲,老师的教导,决定没有疑惑,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修学成就的基础。

  这一次时间虽然很短,选择《无量寿经》六十条,每一条里面都非常重要,我们应当认真努力的去学习,这样才不辜负佛恩。佛七当中讲这些东西也都是打闲岔,到今天我们这个闲岔告一段落了。希望大家要好好的念佛。我听说馆长也同意了,明年的佛七,就是下一次,大概是三个星期,时间比较长一点,三个星期连起来的话真的会得受用。因为我们平常念佛,前三天心都不定,第四天才真正入情况,但是过了两天又散掉,所以三个七、七个七连到的时候真的得受用。好,谢谢诸位同修,我们念佛回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