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6年](第五集)(4)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不退成佛,是一切诸佛如来劝导众生的话,不是阿弥陀佛一个人,也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你们念《弥陀经》,六方佛都赞叹;你们念《无量寿经》,十方佛,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不退成佛,是一切诸佛如来劝导众生的话,不是阿弥陀佛一个人,也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你们念《弥陀经》,六方佛都赞叹;你们念《无量寿经》,十方佛,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不讲《阿弥陀经》。说这部经的目的何在?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所以这是一切诸佛「无上智慧」,一定要深信不疑。

  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

  这一段话我们在今天读到,感想特别的深刻,这是不究竟。今天佛法表面上好像很兴旺,其实佛法衰到了谷底,就是这一段的话。什么叫兴旺?古大德曾经说过,这个道场开悟的人多,证果的人多,兴旺。这个道场的信众成千成万,一个开悟的都没有,一个证果的都没有,这个道场衰败。道场的兴衰是从这里看。我这个道场人不多,只有十来个人,十来个人都往生了,都念佛都能够往生,这个道场就第一兴旺。念佛的人很多,将来一个都不能往生,这个道场,这叫什么道场?但是我们今天看到、听到,居然有一些道场正是佛在此地说的,专求人天福报。『所种善根,不能离相』,著相修福,『不求佛慧』,干些什么?『深著世乐』,深深的执著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

  劝你在佛门布施,用什么方法劝你?佛是世间第一福田,你在这个地方布施,舍一得万报,你们做生意、做买卖,哪有这么大的利息!一块钱种下去将来得一万的果报,於是乎大家一窝蜂都来布施,都来种福,殊不知所种的全落空了,没有种到福。舍一得万报,你们在这里舍了,几个人得报?不错,某人种福发大财了,那只有少数几个人,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发财?每个人在这里修布施都发财,那是真的。一百个人在这里布施,只有一个人发财,那是别有因缘,与这个不相干。头脑要清楚、要明白。即使真的种福了,也是人间福报,人间福报是佛说的好听,为什么?你来生要得人身才能享人间福报。得人身要五戒不犯,要十善具足,你想想你的五戒十善可以打几分?不要让别人打,自己凭良心去打,假如你打不到八十分、九十分,来生得人身的希望非常渺茫。如果是心行不善,贪瞋痴慢非常严重,来生果报在三途,享什么福!

  三途里面除了地狱道完全是受苦,没福好享,畜生道、饿鬼道里头有享福的。也许在座同修家里面就养宠物,宠物是畜生,有福报的,你看那一家人爱护它、伺候它,把它当作宝贝来供养。它有福报,它前生修的。畜生有福报,有的畜生福报之大,人都不如它,我想一想我也不如畜生,我讲经说法这么多年都没有一个人来伺候我,你看那个宠物多少人伺候它,那个福报多大,你愿不愿意去当畜生享福?饿鬼道里面享福,你看土地公、城隍爷,初一、十五多少人去烧香拜拜他,那是饿鬼道有福的,享福的,干这些事情,这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

  『虽复修福,求人天果』,这就错了,不晓得脱离六道轮回。人天的福报再好,衣食丰足,佛在此地讲得很清楚,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不能出轮回,你的麻烦就大了。只要不能出三界,佛在经上说得很多,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一定的道理。从理上去讲,六道众生善心所少,诸位要是念过《唯识论》,《百法明门论》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所以人起心动念都是恶不是善,它有道理。他的恶念多,善念少,恶念的力量强,善念的力量薄弱,这是我们累劫修行不能成就的原因。这一生如果要想成就,要把这十一个善心所好好的培养,让它产生力量,把二十六个恶心所要远离,让它力量薄弱,我们才有超越三界的指望,如果不在这上下功夫,你想超越三界谈何容易,这是必须要晓得的。我们劝别人一定要劝人念佛往生净土,决定不能劝人「来生再得人身享福报,做大官发大财」,不能用这个话劝人,用这个话劝人是害人。他现在一时听到,很不错,很中意,将来轮回到恶道再要碰到你,他就恨透你,你当时为什么害我?这是害人的话不是利益人的话。你知道净土法门,你为什么不叫我念佛求生净土?事与理我们都要辨别清楚。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这样的修行人自古至今很多很多,实实在在就包括我们自己本人在内,怎么晓得?如果我们不是这个修行法,我们早就往生了,怎么今天还落到如此地步?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得人身有机会闻到大乘佛法,更难得的是闻到大乘净土法门,这个人过去生中,要如佛经上所说,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你就晓得这个善根多厚!佛在《金刚经》上说过,听到《金刚经》的人不惊不怖,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听《无量寿经》,经上讲了,过去阿闍王子他们那五十个人在释迦牟尼佛讲经的时候,听经听得很欢喜,动了一个念头,将来我们成佛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虽然没说出来,他一动念头,佛有他心通就知道了,就说出他们的因缘,这些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才晓得那个善根多厚。我们今天在座的大众,至少不输给他们,至少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遇到这个法门不知道遇了多少次,你为什么没去?就犯了这个毛病,『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没去得了。这一生怎么样?看看还是这个老毛病。老毛病要不改,这一生当中又种一次善根,四百亿0一次,这0一次还是去不了。真的觉悟了,把这个毛病改掉,我们这一生就成就了。「种善根」,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就是善根,真实的善根。

  「作大福田」是把这个法门普遍的告诉别人,现在的方法很多,印经是一个方法,录音带、录影带是方法,现在还有电脑网路,那是更好的方法,这是作大福田。做了以后怎么样?我们要把老毛病改过来,不分别、不执著,要学诸佛菩萨作而无作。作,我尽心尽力的在做,绝不放弃一个机会,抓住机会我就再做,虽做,心里头若无其事,《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不著相,心里干干净净不要以为我做了好多事了,那个麻烦就大了。作而无作,心里不著做这些事情的相,不要分别,不要执著,一心一意只求净土。净土的条件很简单,心净则土净,所以对自己要知道清净心第一。心清净,行当然就清净,所以行不要著重,著重在心地,心地真正清净,言行哪有不净的道理?这样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这一生才能达到目的,如果不是这样修学,恐怕这一生又要错过。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