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3年](第六集)(4)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如理、要如法,不求神通,不求感应,它自然会来。求,就错了;有求的念头,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不求自得,因为你种的是这个因,它当然得这个果报。我今天种瓜,我天天希望得个瓜,那个希望真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如理、要如法,不求神通,不求感应,它自然会来。求,就错了;有求的念头,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不求自得,因为你种的是这个因,它当然得这个果报。我今天种瓜,我天天希望得个瓜,那个希望真是冤枉,多此一举;它当然结瓜,它总不会结成别的,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时节因缘到了,自然就成就,就能够满你的愿。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就对了,这一句也是这个意思。

  五六、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第一句讲的「佛」是指佛教育,「行」是实行、推行。「佛所行处」是指佛教育推行的地方,实行的处所。「国」是指一国,「邑」是一个都市、城市,「丘聚」是一个村庄、乡镇。大至一国,小至一个村庄,真正奉行佛的教诲,下面说的就是「自然感降」,自自然然就得到这样的效果。「靡不蒙化」,无不蒙受佛陀的教化。教育有了成绩,使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够变化气质,恶变成善,染变成净,邪变成正,这就是化,教育真的有了成果。下面这几句都是「自然感降,所愿軏得」。

  『天下和顺』,这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都现前了;「天下和顺」是人和。

  『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这个三句指天时,天然的灾害没有了。我们知道,现在全世界所发生的天然灾害,比过去多了很多倍。诸位在此地,看到这边的报纸、电视报导的台湾,台湾的雨港,基隆(民国三十八年,我在基隆住了两个月,晴天大概只有一两天,住在基隆的人,出门没有不带伞的),居然干旱,没有水!看看全世界许多地方,旱灾的、水灾的、瘟疫的,到处都是,这个不能不叫我们深深的去反省。

  灾害从哪里来的?科学家有一套理论,不相信佛说的话。佛跟我们讲「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人心,依报是环境;人心好,就风调雨顺,人心不好,连自然环境也变坏了,这是感应!我们心是能感,自然环境是应。所以能接受佛的教育,能够接受佛的教诲,依教奉行,必定能感得「日月清明,风雨以时」。

  现在台湾各个地方到处都作法求雨,那个法有没有效?就很难说了。我们读莲池大师的传记(莲池大师的《疏钞》,在台湾流通得很广,前面有他老人家的传记),里面有记载著过去他老人家住在云栖寺的时候,云栖在杭州,杭州有一年干旱,太守听说莲池大师很有道德,就礼请他出来求雨。老法师说:「我不会!我只会念佛,不会求雨。」但是既然为了大众的事情,也不能不去做做、去试试!他老人家拿著木鱼,带著徒众,到外面田边上念「阿弥陀佛」。诚则灵,心地清净诚恳,他老人家那个木鱼敲到哪个地方,雨就下到哪里,真灵!诚则灵。所以他也没有求雨的仪规,也没有形式,到田边去念佛去了。我也把这件事情特别提醒台北的同修,你们也不妨试试看。

  『国丰民安』。「丰」是物产丰富;衣食足,老百姓身心安稳,自在欢乐。

  『兵戈无用』。不但没有战争,底下讲,连盗贼都没有,社会治安好。

  『崇德兴仁』。因为大家都推崇道德,人人都守法守礼,社会当然祥和。「兴仁」,「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都有这个观念,人人都能这样做。

  『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这是从人事上必须要做到的几个条件,才能够真正得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的富强。那就是一定要教礼让,要讲「礼」,互相尊重,彼此忍让,社会上治安自然好,所谓「夜不闭户」。「无有怨枉」是讲司法审判公正。

  『强不凌弱』。这个「强」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地位、财富、学术都能够彼此尊重。

  『各得其所』。这个「各得其所」很好,每一个人都能各如其分。因为每个人所修的福不一样,所得的果报也不一样,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我贫穷,我会安於贫穷,知道我过去没有修因,今生哪有这个果报?今生虽然贫穷,我贫穷得很快乐。为什么?我会修因,知道我将来会好,能够「改往修来」。

  富贵人也不骄傲,晓得是过去世修的富贵之因,这一生得来的果报,这是当然的。虽然得富贵,我更应当帮助贫穷之人,使我的福报能够绵绵不断的去享受。每一个人明理,每一个人知道事实真相,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这是佛教育。再看底下这一段:

  五七、阿逸多。当知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阿逸多」是弥勒菩萨,弥勒是他的姓,阿逸多是他的名字。弥勒菩萨在《无量寿经》会上,也是属於当机者。无量寿法会有两个当机的人,前半部是阿难尊者、后半部是弥勒菩萨,这个意义非常深重。因为弥勒是我们这个世界当来下生的一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下面第五尊就是他。世尊在法会里面,对他的开导、嘱付,诸位想想看,他将来成佛,哪有不讲《无量寿经》的道理!哪有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的道理!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真的把这个事实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就会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净土了,原来弥勒菩萨也不例外!

  「当知」是叫著弥勒菩萨,你应当知道;「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这「疑惑」不是普通的疑惑,是「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这个法门,经典中的「净土三经」;你对於「净土三经」要是疑惑,对於「信、愿、持名」要是疑惑的话,对菩萨来讲,损失就太大太大了。

  我们不要说一般的菩萨,就是以圆教法身大士来说,按照经典一般所说,圆初住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个位次,他要修多少时间?一个阿僧只劫,那个数字是天文数字,我们没法子算的。从初地到七地,这七个位次又要一个阿僧只劫,愈往上去愈难。八地、九地、十地这三个位次也要一个阿僧只劫。这是常讲的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