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3年](第六集)(2)

五二、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 这个四句,也是教导我们修行的大纲领。 『广植德本』。我们学佛的同修知道,世间法、出世间法,总在一个「缘」字。这个「缘」里面有善缘、有恶缘。缘从哪里来的

  五二、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

  这个四句,也是教导我们修行的大纲领。

  『广植德本』。我们学佛的同修知道,世间法、出世间法,总在一个「缘」字。这个「缘」里面有善缘、有恶缘。缘从哪里来的?缘是自己造作的、是自己结的。因此,诸佛菩萨时时刻刻教导我们要存好心、要说好话、要做好事,这就是培植「德本」。「德」是福德,德里有福。

  不但要知道培植,更要广植。广其心量,广其所为,那你的福报是既深又大。纵然在浊恶之世,大家的共业不好;共业虽然不好,你别业里面还是享福。为什么?因为有福报,所以福不能不修。不修福的人是世间最可怜的人,经上常讲「可怜悯者」。福报里面最真实、最广大、最圆满、最究竟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我跟大家讲的这几句话,字字真实,任何的福报,没有比这个更大了。

  世间很苦,底下这一段就讲「饮苦食毒,未尝宁息」,要知道世间太苦。这个世间,希望享受、享乐,这都是假的,纵然你今天得到一切的荣华富贵,那就好像一个病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兴奋一下而已,时间太短暂了,石火电光,转眼就空了。何况在享福里面,免不了造罪业,往往造的罪业比贫穷、清寒的人要广得多,所以要知道修福。

  『勿犯道禁』,「禁」是禁止,不应该做的。「道禁」,狭义来说,是佛的教诫。佛教给我们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讲,哪些念头不能生,这个不能不知道。就在这部经里面,佛就说得很多,总要把它记住。广义的来说,包括世间法律、风俗习惯、人情忌讳,都在这个里面。

  像这个道场,我今天在这边吃饭,偶然看到后面桌子上,大概有十几、二十张「美国净宗学会」的会员单子,放在这个后面,这叫「道禁」,这是大错误。怎么可以到人家道场来拉信徒,哪有这种话。大错特错!不可以的。道场当中决定不能拉信徒,决定不能化缘,决定不能散传单。别的道场有什么活动,到这里来撒广告,贴传单,这是不可以的,这都是普通常识,哪有这种作法的!特别是讲经的道场,到这个地方来化缘、贴传单,听经的同修吓到了,下次不敢来了;你把人家的法缘断掉了,这个罪过多重。这都是不可以的、应该要知道的,这都列在「道禁」里面。

  『忍辱精进』,「忍辱」是说凡事要忍耐、要精进;不能忍辱,就谈不上精进。六度里面「忍辱」后面接著就是「精进」,先要能忍。忍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天然的灾害要忍耐,人与人之间更要讲求忍耐。大家在一起,我们对於每一个问题,看法不一样,想法不一样,如果每一个人都坚固的执著,冲突就在所难免,就谈不上和睦了。如果大家都能够退让一步,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说「天下本无事」,退上一步就无事,所以一定要忍让、要精进。

  『慈心专一』,「慈心」是对众生、对大众,一定要大慈大悲,要能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拔苦与乐!今天举世之人,最苦的是什么,我们要知道。最苦的是迷惑无知!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不明白,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还要希求福报,这是最苦!

  我们这一生当中,真的是很幸运能闻到佛法,闻了佛法之后,佛门常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分内应该去做的。怎样报恩?怎样拯救三途苦?这个三途苦,给诸位说,不是地狱、饿鬼、畜生;他已经变成畜生、已经作了鬼了、堕入地狱了,我们有什么能力救他?没有能力。这个「下济三途苦」,是叫我们看现代的人,造了这个业因,但还没有堕落下去的,我们可以帮他忙;已经堕下去,就没法子了。说实话,已经堕落下去了,地藏菩萨去度他都困难,何况是我们。

  哪些是造三途苦的人?贪心重的人,来生就是鬼道去了,作鬼去了;瞋恚心重的人,瞋恚堕地狱;愚痴重的人,愚痴是黑白不分,邪正、善恶他都搞不清楚,往往都颠倒了,这叫愚痴,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换句话说,看看眼前大众,贪、瞋、痴很重的人,就是三途众生。「下济三途苦」就是要帮助他们,尽心尽力去帮他忙,去提醒他,让他自己觉悟,让他回头,这就对了,那就叫做「下济三途苦」。我们要认真去做,这个是大慈悲心。

  「专一」是对自己说的,「一」就是净宗里面讲的「一心不乱」。不但平常自己修行是以「一心不乱」为宗旨,就是一切时、一切处,我们帮助一切大众,我们这个心也不能乱,还是在一心不乱里面,行大慈悲,报恩度苦,那就对了。如果我们帮助别人,这个心马上就乱了,那你就乖乖的在家里念佛,不要去帮助别人,这个不为过。为什么?你一帮助别人,你的心就随著境界转了,说老实话,你今天没有能力帮助别人。什么时候有能力?我接触外面大众,心不为境界转了。像《楞严经》上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要能转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才有能力帮助别人;没有这个功夫,先修自己的,先求自成就,自行而后再化他,这个很重要。

  菩萨有的发大心,自己还没有度,先度别人,那也是自己心地专一,不为境界所转,才可以帮助别人。自己未度是没有成佛,但是成罗汉、成菩萨他有余,他成不了佛就是了,是这样的人。决不是自己随著境界转变,那样帮助别人,自己还要堕三途,这个错误了。所以经典里面的话,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够错解经义。

  五三、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唯此世间,善少恶多』,「此世间」是指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现在这个社会善少,造恶的多,这个不必多说,我们都清楚、都明白,确确实实是这样的。

  『饮苦食毒,未尝宁息』。饮食是我们六道凡夫不能够缺少的,我们今天的饮食是什么?饮食是「苦」、「毒」。在过去说这样的话,我们还很不容易理解,但在今天社会上,我们看到经上说这些话,几乎大家都点头了,确实是如此。

  印光大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一定要吃素,素食。为什么?不管什么样的肉都有毒,这是真的。通常我们一般人在生气的时候,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身上流出来的汗都有毒。在从前,妇女生气的时候用奶喂孩子,奶有毒,往往这孩子吃了这个奶,没几天死了,从前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瞋恨心是「毒」,瞋恨心一生,身体每一部分都是毒液。你想想看,这些畜生被人杀的时候,它难道很欢喜、很高兴的被你宰杀?不可能的!它没有能力抵抗,但是瞋恚心到了极处,哪有不含毒的道理!日久天长,你身上累积的毒素发作起来,就是奇奇怪怪的病症,所以「病从口入」,一点都不错。你要是希望你自己能够健康、长寿,那你为什么糟蹋你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