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3年](第四集)(5)

缘疏一点的就是家里的亲戚朋友,缘较接近的都变成一家人了。世间就这么一回事,所以不要把它当真。当真,你就苦了,罪就有得受了,而且要造很重的业。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 善缘当然好,但恶缘既然来了,总归是要

  缘疏一点的就是家里的亲戚朋友,缘较接近的都变成一家人了。世间就这么一回事,所以不要把它当真。当真,你就苦了,罪就有得受了,而且要造很重的业。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

  善缘当然好,但恶缘既然来了,总归是要报的,所谓「欠命要偿命,欠钱要还钱」。既然来了,是不能不酬偿的。但是后天的教育能够补偿,教育是真正能教他明白道理,纵然过去世有怨,怨能够化解。实在讲,没有不能化解的怨仇,教育就是帮助我们化解;若能化恶缘变成善缘,化世间恩爱之缘变成法缘,这是最殊胜的了。

  佛这一段开示就是教我们,家庭如何能够处得幸福和睦。人人能够遵守佛的教训,纵然有意见,纵然有不平,都有个分寸,不越界限、常轨,这就很好。所以教给我们『父子兄弟,夫妇亲属』,「亲属」是讲我们的家族,『当相敬爱』,这是做人的道理。

  古时候一个人能够治家,就能治国。古时候的家跟我们现在的家不一样,现在是小家庭,古时候都是大家庭,一般多半都是四代同堂,还有五代同堂的,一家往往有一、两百人口。所以能够治这个家,那就可以治国,真是一点都不假,这要有学问,要有德行。你掌管这个家,家里都是有亲属关系,处事要公平,要能叫人人心服口服,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

  儒家讲五伦(五常)、十义,义是义务,每一个人都具有十种不同的身分,你要尽到你的义务,所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你在家庭里面,对父亲,是儿子的身分,你要尽孝道;对你的儿子,你是父亲的身分,你对他要慈爱。所以「懂得伦理,明白道义」这叫做教育。

  现代人没有教育了。教育是教我们怎么做人,教我们如何跟人相处,知道人与人的关系,知道人与人怎么相处,所以教育的功效是维持家庭和睦兴旺、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强盛、世界和平。但今天已没有这种功效了,今天的教育很可悲,与古时候教育的目标恰好相反。所以应该要知道敬爱,要相敬相爱。

  『无相憎嫉』。「憎」是有怨恨心、嫉妒心,这决定不可以有。

  『有无相通』是讲在物质生活上,我有多的,他有少的,我要帮助他,主动地去帮助他,不必要等他来求,也就是在生活上大家要互相地照顾。世间每一个人一生所修的不相同,因此福报就不一样。福报大的人要照顾那些福报少的人,大家就能够相安了。如果有福报的人,像社会上我们今天讲的企业家,如果是为富不仁,只图自己的享受,不顾别人的疾苦,社会一定会有动乱。小的动乱是盗贼,大的则是整个社会的动乱。如果富有的人能够照顾贫民,贫民生活能够过得去,知道富有人对他有恩惠,这个社会就会安定,人人都能够过太平日子,所以「有无相通」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安定,我们生活才能过得幸福;如果社会动乱,无论你有多大的福报、有多大的财富,都过得很痛苦。

  『无得贪惜』,不可以贪财、吝惜。「惜」是吝惜,自己有的舍不得帮助别人。

  『言色常和』,言是言语,色是面色。这是讲要常常带著笑容,说话温和,笑面迎人,佛的教育对於这一点非常重视。所以佛门正式的道场,诸位在中国大陆能够看见,道场的建设是有一定的格局。走进道场,第一个建筑物一定是天王殿,天王殿当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代表「言色常和」。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学佛?才能够进佛门?像弥勒菩萨一样就受欢迎了,就可以入佛门了,它表这个意思。

  『莫相违戾』。「违戾」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意见不同,意见不同必然就有纷争。「莫相违戾」,这也是很难的一桩事情。现在所谓的要「建立共识」,建立共识的观念是正确的。如何来建立?谁服谁?这个事情就难了。

  我们观察现在这个世界,许多国家、民族、政党,维系的时间都很短,里面都分裂了。为什么分裂?大家的意见不相同,没有办法建立共识,谁都不肯服谁,这个我们今天看得很清楚。

  我们再看看古时候这些政治人物、政治领袖,确实比现代这些政治领袖高明、聪明。他们用什么方法来领导大众建立共识?古圣先贤。大家一听都佩服,没话说。中国在汉朝,从汉武帝开始,用孔孟学说来建立共识,他的作法确实使人家心服口服,於是孔孟的学说一直到满清都遵守。

  满清在中国统治了二百六十多年,除了尊孔之外,他学佛,满清的帝王都是正式皈依三宝的佛弟子。在清朝盛世的时候,康熙、雍正、干隆,特别是雍正、干隆的时代,宫廷里面读《无量寿经》,很高明!皇帝没有写多少语录,说「你们都听我的」;听佛的、听孔子老夫子的。大家都听孔老夫子的,大家都听佛的,这没有话说,人家是心服口服!用这个方法来建立共识,高明!

  今天大家不讲这个,都是以自己的理论、自己的主张。听你的人少数,不听你的人多数,所以很容易分裂,这实实在在值得我们多去想想。我们再看底下这条:

  三五、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这两句话是警惕我们,要知道防范灾害,不但是自然的灾害,更重要的是人为的灾害。虽然现在没有,人必须要有远见,要能看到将来,才知道现在应该怎样做。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这个道理,何况世间的人事变幻无常。在从前无论怎么变,还能够判断个几成。什么原因?大家都受同样的教育,有一个道德的标准,无论在什么时代,总是距离这个标准不会太远,所以判断容易。现在这个标准舍弃不要了,在中国,孔孟不要了,古圣先贤的东西都不要了,佛法也不要了,换句话说,今天的思想是无所适从,这非常可怕。

  我们从最近一年来所得到的消息,有一个好的预兆,那就是大陆上现在有一些学者,想再整理中国的古籍,希望把中国古籍能够发扬光大,这真的是好消息,给黑暗的世界带来了一线光明。我们每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应当全心全力来支援他们,希望他们这个工作能做得很圆满,能够提前完成。

  我听说在下个月(九月份),在海南大学要召开一个《四库全书》的研究会,这是全国性的。还有一个消息,《四库》所没有收录的那些书,有目录,现在他们按照目录,希望把这些书编成像《四库全书》的续篇,大陆上有计划来做这工作,这也是很可喜的一桩好事情。类似这些事情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眼光。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想一桩事情、看一桩事情,最低限度都要有全球的眼光。为什么?我们这一个国家好,别的国家落后,我们还是有苦难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