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第十一集)

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
主讲人:净空法师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量寿经》菁华第四十六节,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

  到这里是一段。前面我们学过徙倚懈怠,今天接著看第二句『不肯作善』。能修善是福报,世间人无论是中国、外国,无论是信仰什么样的宗教,如果跟他谈到财富、聪明、健康、长寿,他都欢喜,他都需要,但是他不肯作善,这是什么原因?对於这些事实真相他不懂,他不知道。如果真的明白,明白作善是福报的因,修因一定得果报。我记得我们早年住在美国旧金山,邻居,这是当地人,看到我们的生活很快乐,从来没有愁眉苦脸的样子,每一天都是欢欢喜喜,有一天这个邻居来访问我们,问我们是做什么的,就是从事哪一个行业的,为什么你们每天这么快乐,他看到很羡慕。我们同修告诉他,我们是学佛的。他就问什么是佛?我们简单跟他讲,佛是觉悟,佛是智慧。你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我说我们是修净土的。他们对净土宗很陌生,提到佛他懂,他知道佛教里有禅宗、有密宗,禅跟密在美国比较普遍,而净宗确实是比较陌生一点。他就问我:什么叫净宗?我说净宗教人长寿。他听了很欢喜,这个我们也需要。净宗教人智慧,净宗教人修福,有福报。他说:这些我们都需要。我们就劝他,我们在此地有一个小型的道场,他们多半都是基督徒,星期天都要上教堂。我说我们这个道场星期六、星期天都有活动,欢迎你们星期六到我们这里来,来学长寿,来学智慧,来学幸福,星期天你们可以上教堂。我们跟他说得很清楚,佛是我们的老师,你们教堂有上帝,跟我们老师不冲突,上帝像是你们的父母,佛教是学校,你可以到学校来上课、来学习,一点也没有冲突。他们听了很欢喜,星期六就到我们净宗学会,星期天他们就上教堂。告诉他没有冲突,不要害怕。

  所以一定要教他行善,佛门叫修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些是不是真的能求得到?我在初接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他老人家教给我的。他又说:有时候你求不应,没有感应,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当中有障碍,这个障碍叫业障,你把障碍除掉,感应就现前,是这么回事情。决定不能怀疑,佛教给我这些方法,我认真去做了,没有感应,你就退了信心,那就错了。业障怎么样消除?要忏悔,所以一定要懂得忏悔。什么叫忏悔?大师告诉我,「不是在佛菩萨面前祈祷」,我那时候刚刚接触,对佛法还是一无所知,所以老人很慈悲,用最浅显的话来告诉我什么叫忏悔,「过失只有一次,不能再犯同样的过失,那就叫忏悔」。我听明白了,这就是《论语》里面所说的「不贰过」,夫子赞叹颜回,颜回之贤就是不贰过,这一条很不容易做到,但是这是真正的忏悔。所以忏悔一定要把业障,就是不善的业障要忏除,你的感应一定就现前。

  到以后我们对於经教涉猎比较深,对这桩事情就知道得更明白。做善事没有得到善报,甚至於很多年都没有得善报,也有见到一生到死没有看到善的果报,这是什么原因?这是过去所造的恶业太重,这一生修善确确实实是抵消了一部分,但是他还有余恶,恶的果报,因此他这个修善会到来生享福,决定是有的。所以佛家讲三世因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怀疑,一定很认真努力去修善。这个与心量有关系,心量大,这个大小怎么分法?心量小的是为自己,心量大的是为众生。如果为一切众生不顾自己,这个消业障就消得快,纵然是过去造极重的恶业,都能很快的把业障消除。所以人千万要记住,不要只为自己,只为自己消业障也消不干净,为什么?还增长我执。一般人对於增长我执这个意思体会不深,这是大问题不是小问题。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因就是我执,所以佛法无论大小乘经论,都是教我们要破我执,我们现在讲放下执著。执著里头最严重的是对於这个身,把身当作我,也有人把灵魂当作我,那是相当聪明了,他知道身不是我,身有生死,灵魂不死。灵魂是我,死了之后,他再去投胎,他又去找一个身体,这是比一般人聪明多了。执著灵魂是我还是错误,大错这不是小错,为什么?他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佛经上常讲无我,是教我们放下我执。

  大乘法里面有讲真我,那我是什么意思?我有个定义,「我」是主宰的意思,我对我当然能做得了主,做不了主,那就不是我了;第二个,我有自在的意思。我们想想,从大乘教里面,这两个定义认真去想一想,身,我这个身,有没有主宰的意思?身要有主宰,那年年十八多好!为什么要老?为什么会病?做不了主。年岁大了常常感叹岁月不饶人,一天比一天老化,所以你不能做主,你得不到自在。可是真的,如果超出六道、超出十法界,你就得到真我。真我确确实实这两个意思突显出来,它确实是主宰,不但主宰个人,而且能主宰宇宙,这个不可思议。它怎么能主宰宇宙?宇宙是境界,境随心转,所以它能主宰。能主宰自己,自己这个身心都是境界,所以对自己来讲常讲的相随心转,相随心转你就得自在。所以真正的我是讲的心,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能生万法,它是万法的本体,它能生能现能变,所有一切境界是所生所现所变,能生的是我,所生所变的还是我,能所是一,能所不二,这是大乘教终极的境界,佛门弟子最后希望证得的就是这个。我们称它我,可以,称它作心也可以,称它作自性也可以,称它作法性也可以,名称有几十个,讲的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讲那么多的名词术语?这在教学有很深的意思在里面,那就是教我们不要著相,怎么说都可以,不要著相,知道是一桩事情。众生常常就是迷惑了,著相,佛希望我们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都不要著相,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虚妄就是它根本不存在,这个话我们很不好懂。

  早年我们读《仁王经》,过去在台湾,台湾每一年中国佛教会都要举行护国息灾法会,「仁王护国息灾法会」。法会当中依照《仁王经》里面所说的,请一百个法师,七天法会诵《仁王经》,为国家祈福,照这个经里头所说的。而实际上能不能产生效果?不能说没有效果,可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我们常常读经没有深入,没有真正了解佛讲的意思,就是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疏忽了,没有真正理解佛的意思。佛教导我们,国家、地区有灾难的时候,举行这种法会能够消灾免难,这个法会是由国王大臣发起,礼请法师他们来做。一百个法师,那不是数字,我们请一百个人,我们现在他讲一百个法师,就请一百个法师,其实不是的,一百是代表圆满,换句话说,这一个国家、这一个地区所有的法师都要请他。这法会是怎么做法?法会是讲解《仁王经》,教学。所以真正看透了,原来国家、地区有灾难,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办教育,赶紧教老百姓,教他们断恶修善,教他们积功累德,是这个意思,这才叫真正的仁王法会。所以我们完全搞了形式,不知道实质。它实质,这就是救国的教育,灾难来的时候赶紧教学,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应当要用智慧,要用什么方法来化解,绝不是天天在家念经就行,这不可以的。经典里面教给我们怎么做法,要学到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如果真正明了,佛法是教育,佛法会教导我们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处事待人接物,依照佛法修学,肯定身心健康,烦恼轻、智慧长,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社会祥和、天下太平,这是佛法。怎么样做到?教学。所以佛弟子,经上常讲「天人师」,他是这么一个身分。师是师范,师是老师,不但在人间是社会大众的榜样,在天上也是天人的好榜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