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八圣道分略说

学佛,净空法师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八圣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三十七道品最后的科目是“八正道”,也叫做“八圣道”。我们将来在经论里面看这两种不同的名称,都是一桩事情。八正道是佛门里面重要的一个科目,它的标准也有很多,就如同戒律一样。小乘有八正道,名称都一样,讲法不相同,它的境界不一样。就如大乘法,每一个宗派标准也不相同,这是我们都必须要知道的。蕅益大师在此地为我们所说的,只是一个一般名词术语的解释,这就是完全讲原则,用在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里面,说法就不尽相同,大致上总不违背这个原则。

  “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四谛是世出世间法的总称。苦集是世间法,“苦”是世间的果报,“集”是世间的因缘,这就说明了世间法的真相。“灭、道”是出世间法,“灭”就是灭烦恼、灭生死,是这个意思,灭就是涅盘。“道”就是修学的方法,像此地讲的三十七道品,这三十七种都是属于道。灭是出世间的果,道是出世间之因。所以苦集灭道是两重因果,也就是世间因果跟出世间的因果,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讲宇宙人生就包括了世出世间。你要是真正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见解就正确了,这叫“正见”。要怎样才能见到?要修无漏行观。“无漏行观”四字可以说包括一切大小乘修学的方法,这是一句总说。你用什么方法修无漏行观?就是八万四千法门,那就各个不相同了。

  “无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也是与真心本性相违背的一个名词。“漏”就是漏失,像这个茶杯,装茶的,如果里头有破损,它就往外头渗漏了。这是比喻我们的真如本性,有了妄想、分别、执着,就把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无量功德都漏掉了,漏失了,取这个意思。“无漏法”,换句话说,就是与心性完全相应的观行,那就叫无漏。唯有无漏法,才真正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换句话说,有漏就见不到,无漏才能够见到。小乘圣者断了见思烦恼,就叫无漏,这是小乘。跟大乘比,它虽然见思断了,他还有尘沙无明没断,所以还不能称作“真无漏”;必须要把见思、尘沙、无明统统都断了。这在大乘什么样的果位?大乘圆教里面讲,这是十地菩萨的果位。小乘阿罗汉只断见思,大乘阿罗汉,十地菩萨也叫做大乘阿罗汉,阿罗汉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学”,就是毕业了,在大乘法里头,他毕业了,毕业的境界就是三种烦恼统统断尽,证得真正的无漏法。通常我们把“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的菩萨,也把他列入这个真实无漏行观,这在圆教就是初住菩萨以上,在别教是初地以上,别教是登了地。这些菩萨,无论他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跟无漏行观相应。由此可知,八圣道的正见的标准很高,确实在一般宗派法门里头,达到这个境界是相当不容易。

  但是在净宗就不同了。净宗这个法门是平等法门,我们讲《无量寿经》的经题时跟诸位介绍过,经题里头有“清净平等觉”。净土法门是平等成佛的法门,是教一切众生修学平等法,它的平等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等觉菩萨信愿持名求愿往生,我们是薄地凡夫也是信愿持名求愿往生。可见得,我们跟等觉菩萨其它的地方不平等,但是信愿持名求愿往生这是完全平等的。我们是平等的修学,平等的证得,所以这个法门就不相同了。如果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能够信得过,能够不怀疑,这个见解就是净宗的正见,跟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的见解完全相同。八正道,实在讲净宗里头有,真有,其它宗派法门修学确实困难。这个八条都是以无漏为基础。

  ‘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盘,名正思惟。’正思也叫正思惟,正思惟也是用无漏心。无漏心,简单的说就是真心本性。无漏心是真心,拣别它不是妄心。妄心是有漏的,妄心就是八识,八识是有漏的。离心意识,这个心是真心。真心是无漏的,真心是清净的,妄心是不清净的,妄心是污染的。这个真心是清净的,所以无漏心就是真心。《观经》跟我们讲的“至诚心”,《大乘起信论》讲的“直心”,直心、至诚心,这都是无漏心,都是真心。跟儒家所讲的“诚意正心”也很接近,诚意正心做到极处,实在讲就是无漏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无漏心也是智慧之心。《般若经》所说的般若智慧,般若有实智、有权智,无漏心就是实智,真实的智慧,它起作用的时候就是权智,所以一切智无所不知,这个他才能够“相应思惟”。

  “动发觉知筹量”,这是说它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心经》所说的“照见”。蕅益大师在此地用的名词是“发觉知筹量”,《般若心经》用的简单,“照见”,由此可知,这个地方讲的思惟,并不是我们现在所想象当中,要研究、要思考、要考虑,不是这个,这个完全落在意识里头。说思惟,实在讲思惟是代表一切通达明了,它是这个意思。我们要不思考、不研究,就不会明白,这是意识。真心本性还得要研究、还要思考吗?不需要了。这是从它的功用上来说,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这一接触就通达明了,这就叫做正思惟。“为令增长入大涅盘”,目标是究竟圆满的大涅盘,大涅盘就是如来果地上所证的,这个叫做正思惟。

  在净土宗,我们只要天天用第六意识这个思惟就行,算不算正?也算正。为什么?目标纯正。我一天到晚就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个思惟就是正思惟,可见得跟一般讲的标准不相同。《心经》讲的“照见”,那是什么样的境界?法身大士的境界才有能力照见,不是法身大士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凡夫,一天到晚想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正思惟,我们的果报是往生净土。这一往生,就一生当中必定证得大涅盘,可以说与这个目标完全相同。我们的正见、正思惟与他们这个标准不相同,但是目标完全相同,这个利益相同。

  ‘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无漏慧,诸位要记住就是无漏心。清净心的作用就是智慧,所以无漏慧就是清净心。“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这个地方要紧的是除四邪命。“四邪命”是佛学常识,“邪”就是知见不正,思想不正,谋生的方法手段不正,这叫邪命。四邪命,第一种是“方口食”。什么叫方口?这个“方”是讲四方,意思是说交际应酬。交际应酬,用这种方法到处游说,这里面对于一些权贵豪富不免谄媚巴结,得到供养,用这种方法来生活的,这个统统叫做方口食。由此可知,这心就不清净,每天去应酬,应酬这些豪门权贵,跟他们交际往来。第二种是“维口食”。维口食是以咒术,画符念咒,或者是给人治病,或者是占卜吉凶,这里面包括现在所讲的算命、看相、看风水。以这类方式求生活的,这叫维口食。第三种是“仰口食”,这类是讲仰观星象,这是看到空中星宿、星相,以这个做种种吉凶的预言。换句话说,都是迷惑众生,这样得到供养这叫仰口食,这也是属于推算命运这一类的,譬如推算个人或者是社会国家的命运,常常用这些方法。第四种是“下口食”,就是自己耕种,种田或者是种菜。佛法传到中国之后,百丈大师就提倡耕作,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换句话说,这就是四邪命里面讲的下口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