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忏除业障—顺流十心(第二集)

净空法师,净空法师:忏除业障—顺流十心

                                           忏除业障—顺流十心

                                               (第二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本第十一面第四行,我们从第三行念起,好在文不长。

  【二者。威仪住持有则德。谓行住坐卧四威仪也。大乘八万。小乘三千。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出三界之梯蹬。越苦海之迅航。】

  我们经文读到此地,上一次我们用《摩诃止观》里面「顺流十心」来做说明。贤首大师为我们开示这一个法门「妄尽还源观」,是教导我们学习《华严》、回归自性最殊胜的方法,简单扼要。前面三段为我们说明诸法实相。这一段是第四段,给我们讲四德,第一个是「随缘妙用」,这一段是第二「威仪住持」。随缘妙用是道,称性的大道,威仪住持是德,也就是说我们如何行道,行道就是德,得什么?得妄尽还源,回归自性也就是世俗所说的成佛了。所以这是成佛之道,佛是要从修德才能成就的。修德,在中国古人所说的「道德之人」,什么是道德,我们总得要清楚、要明了。道就是自性,自性的体、相、作用,《华严经》经题上讲的「大方广」,都是道。我们学佛的人,佛门弟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性德相应这就是德。总的来说是一个,就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德,这是究竟圆满的大德。在没有回归自性之前有没有道德?有,这个道德意思展开无量无边。

  前面我们讲的『小乘三千,大乘八万』,这是世尊在经上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确实八万四千条,是不是只有这么多?不止。四弘誓愿上我们常念,「法门无量誓愿学」,法是方法,门是门道,就是道。道一展开无量无边,归纳就是一个自性,展开来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法门是不是自性?是的,一点都没错。没展开的时候,惠能大师讲得好,「本自具足」,展开之后「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法不是道,你要是明了,你要是随顺,没有一法不是德,这个法是讲你的行,你的造作与性德相应都是德。如果说得太多太细,我们记不住,无从下手。所以诸佛菩萨、大圣大贤,都给我们把纲领提示出来。在中国,我们的老祖宗都是圣贤,我们细心观察也能肯定,都是诸佛菩萨来示现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跟我们讲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很好记,这是什么?这是道。我们能够理解,能够把它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都做到,五伦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那是德。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是道,我们把它做到、我们把它履行就是德,这是真的道德,称性的。在佛门里面讲的十善、五戒、三皈是道,统统做到你就有德。在威仪当中怎样真正做到,就是为世间众生做一个最好的样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个好样子。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

  「顺逆十心」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先说「顺流十心」,顺是随顺,流是流转,这是说六道众生,就是因为这十种心,随顺烦恼流转生死,这个生死就是轮回。所以这十种心是轮回心,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就这么来的,我们总得要清楚。真正清楚明白,不想再搞六道轮回,这十种我们必须把它断掉。这十种,我们上一次到今天隔了一段时期,怕大家忘掉,简单的再提一提。第一个是「无明昏暗」,这里所讲的无明,就是十二因缘里所说的,「无明缘行,行缘识」,就讲这个无明,叫枝末无明,这不是根本无明。由於这个无明,让六道这种境界现前,这是对於诸法实相迷惑颠倒,称之为无明昏暗,发生分别执著、起贪瞋痴慢,这是根本烦恼,这是六道轮回的真因。里面有烦恼,外面有诱惑,业报就现前。恶友,「外加恶友」,善恶不能辨别,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这叫颠倒。告诉你、教导你竞争,争名夺利,你看这种朋友多好!你把他当作好友。如果有个人教你不贪、不瞋、不痴,你不会跟他交朋友,为什么?这种人愚痴,哪有人不要财、不想财?所以善恶颠倒,你不认识,把恶友当作好友,教你什么?教导你杀盗淫妄,教你作恶,你认为这是好朋友。佛在经上讲「十恶是怨家」,把怨家当作好友;「十善是厚友」,你不会接受,你排斥他,远离他。以为这个对你真正有利益,错了,为什么?这些朋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你的烦恼相应,你里头有贪瞋痴慢,他跟你这个相应,你不知道他的恶。

  现在这个社会麻烦,价值观颠倒,中国五千年来,祖宗、圣贤教人什么?教人伦理道德,教人孝悌忠信。读书人常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是孔子,孔子教人要仁慈、仁爱,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同时就想到别人。孟子教人取义,义是什么?合情、合理、合法。我们的思想合情、合理、合法,我们的言论、我们的行为都能够合理、合情、合法,这叫义,不讲利。可是在孟子那个时代,孟子生在战国时代,孔子是生在春秋时代,战国社会混乱,孔孟提倡仁义,想拯救社会。到秦汉中国统一,汉武帝知道教育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底哪一家的学说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董仲舒建议孔孟学说,孔孟学说是崇尚仁义,汉武帝采取。所以孔孟由於国家的推崇,它就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往后二千年来教学的主流。在这之前,孔子、孟子跟其他诸子百家地位是平等的。可是到现代,由於科学技术的发达,中国人对祖宗的教诲信心动摇,再加上西方文明的渗透,几乎是取而代之。西方的价值观是名利,争名夺利,仁义没有了,造成今天整个世界的动乱。这个现象很可怕,现在几乎是举世之人都感到恐惧,甚至有些知识分子、宗教家,乃至科学家为大家提出世界末日。也就是说要像现在这情势继续发展下去,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五十年到一百年后不适合人类生存,这就末日。而末日的现象,大家每天看新闻、看资讯,你们知道比我多,我是几十年不接触这些东西。偶尔同修们也会把重要的信息摘录出来告诉我,我看到很可怕,但是都在意料之中。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