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如何发无上菩提心(5)

能远离上面这三种,就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得三种,「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他下面说「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染是染污,同学们
  能远离上面这三种,就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得三种,「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他下面说「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染是染污,同学们一定要知道,你要是真正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一生决定上品上生。上品上生,这一段文就太重要了。决定不为境缘所染。顺境里面决定没有贪恋,顺境喜欢,你已经被喜欢染污了;逆境里面,我讨厌,你被讨厌染污了。诸位要晓得,七情五欲是染污,所以七情五欲要离开。

  在境缘里面随缘,样样都欢喜。逆境欢喜,逆境帮助我、考验我我还有没有瞋恚,所以贪瞋痴要断。这三毒烦恼就在境缘上断,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顺境没有贪爱,贪断掉了、痴断掉了;逆境里面没有瞋恚,瞋断掉了、痴也断掉了,不都是好环境吗?哪有不好环境?所以修行人没有不好的地方,如果你还有选择,你就有分别、就有执著,错了!真正修行人是,一切众生的需要,那是你有定有慧,你就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己定慧不够,那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能到处跑,不能随便接触境缘。因为你没有定、没有慧,你一接触,你的心会随著外面境界转,那就坏了。所以定慧没有成就,我们现在讲禁不起考验,那你最好是住山。

  对於初学,古人限制很严,所以都是结界安居。你看远公大师在庐山建第一个莲社,「东林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百二十三个人,他们住在山上修行,以虎溪为界。旁边有条小溪,这条小溪叫虎溪,不越过界线,心是定的。我今天在汤池办学,办文化中心,我招的学生第一个条件,十年不能离开汤池镇,汤池镇就是我们的界线。你要想到我这里来学习,十年不可以离开,逢年过节、家里大事都不可以;你的家亲眷属可以到中心来看你,我会接待,你可不能回去。头一个条件成了,然后才可以谈;你要说十年当中我办不到,你就不能参加这个学习。

  对初学要培养他的定慧,戒定慧。到处跑,戒定慧就没有了,戒定慧成就了,你才有资格参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哪里都可以去,那是什么?你不会被污染,逆顺境界自己能做得了主,这个可以;自己做不了主,不可以。顺境生贪爱,逆境生瞋恚,那还得了!你天天增长贪瞋痴,你不是增长戒定慧,这个不容易。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尤其是想往生,我要上品上生,那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怎么行?

  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我用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都放下了,你才能入佛门,否则的话,你不得其门而入。这十六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要放下,一个都不能有,我们才能够取上品上生,这个利益就太大!所以小的利益放下,得大利益。这个小利益放下,在现前,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你常生欢喜心,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节三句经文你才真正体会到,你没有这个境界,你天天念,那个境界体会不到。你把这十六个字放下,孔夫子这三句经文你统统明白了,真的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第一个是无染清净心现前,真的是「心净则国土净」,不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以功德回向,现前的国土清净了,天下大乱我不乱。现在讲地球污染、环境污染、人心污染,我心清净,我不污染,我看这个环境没有污染,都是清净的。清净心看世界,世界是清净的。污染是什么?污染是一层浮云,现在有一点云雾盖覆住了,可是你有清净眼,清净心就是清净眼,清净眼可以看透迷雾,像这个云雾它可以看透,像飞机上的雷达,再浓的云雾它也能看得清楚,清净眼能够看穿云雾,心净此土清净。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说得好,「净土即此方」,极乐跟娑婆是一不是二,「弥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弥陀」,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居住这个地方是不是唯心净土?是,你有清净心你就见到这个地方的净土,你没有清净心你见不到。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一点都不错,我们可以把佛在经上这句话证明了。同样道理,心安则国土安,心平则国土平,心净众生清净,心安众生安,心平众生平。

  《楞严》上佛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什么人能转物?初住菩萨。圆教初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明的是什么心?见的是什么性?清净心、平等心、大觉心。心就是性,心性不二。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做到?善导大师讲的「总在遇缘不同」。换句话说,你遇到的缘殊胜,你这一生可以做到。四土三辈九品,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太好了,真的是把这个事实真相一语道破。

  我学佛比别人幸运一点,就是遇到的缘好。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是方东美先生,第一个指导我的是章嘉大师,三年;第二个指导我的,章嘉大师圆寂我才亲近李老师,跟李老师十年,所以我接受佛陀教学十三年。但是这十三年前面三年重要,根!基础的教学是章嘉大师指导的,这就是童蒙养正,非常重要。而老师的身教,给我们一生印象最深刻的,身教!你仔细看他的照片,就跟人一样,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是我们一生没有见到第二个,都在定中。什么都慢,说话也慢,动作也慢,走路也慢,我们在经教里面念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要用这十个字来赞叹章嘉大师,完全符合。他确确实实是在定中,言语少,那个力量非常非常重,每个字都像千斤之力,感人很深。

  「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菩提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作心就是发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菩提门」。众生有苦你要不要帮助他?怎么帮助法?众生的苦是在迷来的,苦乐是果,因是觉迷,你要拔苦,你要把苦的因让它离开,所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做的就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决定不辞辛劳。你看当时没有交通工具,走路,他老人家的足迹遍五印度。印度五个区,北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中印度,统统走遍了。学生跟他一起,常随众我们在经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么大的一个团体,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哪个地方有邀请就欢欢喜喜到那个地方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