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让这些东西统统停刊,不可能,办不到,那怎么办?只有自己不看,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也许同修问,你是个现代人,连现代这些事你都不知道,这能算是现代人吗?对,不算是现代人,现代人好苦,作现代人有什么好处?作现代的佛菩萨,天天天下太平,天天没事,没事就天下太平。你一看到报纸,事就多得不得了,天下就不太平,天下大乱;不看,天下太平没事情。换句话说,每天接触这些传播媒介,他们生活在乱世,他们生活在五浊恶世,我们远离之后,我们生活在太平时代,我们生活在清净时代,跟他们的生活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两个不同的世界重叠在一起没分开,心态完全就不一样;一个是天天不断在被染污,一个是远离一切污染,他怎么会一样?这是就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应当懂得怎样修学,我们有一个入手之处。 在这部经里面,「垢」的意思更深更广,因为它里面所讲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我们现前充其量只能够说远离见思粗重的烦恼,见思烦恼里面轻的、微细的我们都不能够觉察。菩萨在此地是要离极其微细无明烦恼,与自性完全相应,所以这是法身大士,他不是普通人。又何况这些神众,确确实实都是诸佛如来化身而来的,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们就示现什么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会修行的人,我们眼前所有一切的众生,我跟诸位说过,真正是诸佛如来的示现,凡夫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我们这一生就决定得度。是不是佛勉强教导我们这样修学?教我们要这样子想法?如果是说诸佛菩萨、善知识强迫我们这样做,教我们应当作如是观,这个话也讲得通,不是讲不通,是对初学,换句话说,这对六道众生讲的。同样是这句话,意思就浅了。如果给你说这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这个意思就深,还是这么一句话,佛对谁说?佛对四圣法界所说的,佛对法身大士所说的。真的,千真万确,一点都不假,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正如本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示现的人无心,他是佛菩萨。 也许有人说,我看到这一切众生他都有心,你怎么说他无心?佛菩萨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些众生真的是无心,我们没有发现,没有看出来,我们看得太浅,只看到表面。表面他们是在演戏,演给我看的,我看了觉悟了。我为什么看到觉悟?我为什么看到明白?他在我面前示现,正是诸佛如来加持他。我们世俗人常讲鬼魂附身,真有这个事情,同样一个道理,佛菩萨也附身。佛菩萨附在他身上表演给我看,我觉悟了;等我觉悟了,佛菩萨就离开他,怎么不是真的?所以他一切表现,有心也是无心,有意也是无意,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作如是观,我们在菩提道上就一帆风顺,成佛哪里要那么长的时间?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品位一定高,为什么?念念与性德相应,自性里面圆满的诚敬心显露,对人、对事、对物一片真诚。对善人、对好人,真诚;对恶人、对欺骗我的人、对陷害我的人也是真诚。为什么?欺骗我的、陷害我的是佛菩萨示现,帮助我断烦恼。示现善的境界,帮助我离开贪烦恼;示现恶劣的境界,侮辱我的、毁谤我的、陷害我的,帮助我离开瞋恚的境界。诸位想想看,岂不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中,都是在修六度波罗蜜吗?没有这些境界现前,你的六度万行从哪里修起? 大经到末后,教给我们修行一个总原则,叫「历事炼心」,历是经历,事就是一切人事物,你要经历一切人事物里面去炼心,炼什么?真心。善导祖师教给我们,「一切从真实心中作」,就是这个道理,而后你离垢才离得干净。要知道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都是尘垢,不仅说是一般人讲烦恼,厌烦叫烦恼,欢喜也是烦恼,只要动了心都叫烦恼,都叫做污染,所以离染污要离得干净。离染污是真正的忏悔,是真正的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切人、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物之中,修自己的清净心,重要!就事相上来讲,佛教给我们修学十善业道,这是最初下手之处。我们来对治烦恼、对治七情五欲,恢复自性清净平等,十善决定不能够疏忽。善跟戒有差别,事上好像是没有两样,十善前面也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五戒里面也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好像都是一样的,条目一样,用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修五戒,戒的目的是要得定,所以他用心、果报不相同。修善的目的是要得福,要得福报,他不是在得定。所以持戒是功德,行善是福德,这个不相同。事上是一样,用心不一样,愿求不一样。一个是世间法,一个是出世间法;五戒是出世间法,十善是世间法。所以这两者我们要合起来讲,一定要认真的去做到。 不杀生,不杀生里面包含著不恼害一切众生,如果要叫一个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破了戒。这里面在事相上来讲很细微,不能不知道。不杀生的反面是仁慈,单单不杀是消极,一定要仁慈厚道,我们常讲忠厚、仁慈,你这一条才做得算是有了成就,你有福,仁慈的人有福,厚道的人有福。不偷盗,形相非常微细。任何一条,两个小时都讲不完。不但不偷盗,我们还要讲道义,乐意帮助别人、成就别人,决定不可以伤害别人。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行,不能不留意。我们生活微细之处,点点滴滴说不尽,佛给我们讲的只是举几个例子而已,我们从这几个例子要能够想到整体。所谓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佛大乘经里面讲「一闻千悟」,要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从理上讲人人都具足,今天你没有这个能力,是你的烦恼习气太重,把你这个能力障碍住。哪一个人不是一闻千悟?烦恼轻的人就现前,烦恼重的人就没有法子。可见得烦恼是障碍,你不断烦恼怎么行?断烦恼的方法就是五戒十善,帮助我们破除第一重的烦恼。 而烦恼里,说实在话,最容易犯的是口业。《无量寿经》上讲到修行的根本法,善护三业。按著顺序来讲一定是身口意,可是它没有按顺序,它把口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口业里面,最严重的是挑拨是非。在道场里面,如果对这个道场主持的人、领导的人,走得比较近一点,常常在他面前打小报告;这个人这里不对,那个人那里不对,好像对的只有你一个,除你一个,别人都有毛病。做真正领导的人,他有智慧,他要没有智慧,他那个道场领不起来的;真正有智慧的人,决定不听这些闲言语。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想想看,一个老实的人,心地仁慈忠厚的人,怎么会说人家的过失?别说人家没有过失,看到人家有过失,他也不说。所以我们要知道,意见多的,喜欢说这些是非的,这个道场里有智慧的人、有德行的人会对你特别防范,吃亏的是自己,不是别人,受害的到最后还是自己。那就应了古人讲的一句话,来说是非者,你确实是个是非人,所以「口为祸福之门」。观察一个人,真正是一个领导人不简单,他有慧眼,他对於每一个人,优点他知道,缺点他也晓得。用你的优点再慢慢帮助你改正你的缺点,这叫善知识,这是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智慧。所以这些理事,我们不能不懂,你要是不懂,不但你修行有障碍,你在这一生当中,世间法里面你都有障碍。下面一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