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家庭主妇怎样修菩萨道

妇女,菩萨道

家庭主妇怎样修菩萨道  (共一集)  1998/9/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节录自华严经12-17-0054集)  档名:29-171-0001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九面,主空神。昨天我们介绍到第五尊,广步妙髻主空神。今天接著看第六尊:

  无碍光焰主空神。】

  名号里面『光』与『焰』都表智慧。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每一类的大众在基本上都离不开智慧,所以戒定慧是世尊教导一切众生的根本,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基本的教义。此地著重在『无碍』,智慧与体性相应就无碍。我们今天不但是做一切事有障碍,我们的智慧也有障碍,这种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世智辩聪,世间的聪明智慧。为什么有障碍?没有离开意识,换句话说,凡夫之人,不仅仅是我们一生,生生世世都受意识的主宰,没有办法超越意识的范围。意识当然就有障碍,虽然唯识论里面告诉我们,第六意识的功能很大,对外能缘虚空法界,能缘十法界,对内它能够攀缘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外面它就没有能力缘得到;阿赖耶识的外面是自性,真如本性。换句话说,它缘不到真如本性,换句话说,它没有办法明心见性。它有能力缘十法界,它没有能力缘一真法界,这就是说它有障碍。这种说法是对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讲,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我们凡夫起心动念统统有障碍,哪里能说没有障碍?可是佛告诉我们,我们本来没有障碍,为什么现在有障碍?有几个人能够很冷静细心去想一想?如果这个问题要不肯仔细的去观察、去思惟,我们的障碍就永远没有办法突破。你能够思惟观察,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觉悟,菩萨跟凡夫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凡夫实在说粗心大意,认为所有的障碍这是正常现象,哪个人没有障碍?处处成障。思惟想像有障碍、言语有障碍、造作有障碍,好像这是理所当然的,所有众生都生活在障碍之中,我怎么能例外?这种思惟是凡夫的思惟法,佛菩萨就不如是,一定要找出障碍的因素、障碍的根源,然后把这个根拔掉,就恢复到无障碍的境界。本经里面所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的法界是真实的、是正常的。

  怎样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要智慧。智慧还要跟空性相应,你才能契入;有智慧而不能与空性相应,依旧不能入。哪些人?三界之内的就不必说了。我们讲三界之外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天台家所说的藏教佛、通教佛,都没有离开十法界,这些人有智慧,为什么有智慧不能入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也叫做不思议的法界,本经末后一品,在《四十经》里面经题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解脱就是没有障碍,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无碍,经题里面这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普贤行愿,愿愿都与空性相应,所以它能入;我们今天最大的麻烦就是与空性相背。这是《金刚经》上说的「无住生心」,无住就是空性,我们今天有住,我们今天说一个「应无所住」,早就住了,住在哪里?住在「应无所住」上,他就住了。什么叫住?分别著相,我们讲无住生心岂不是著了「无住生心」?就著了相。这就是与空性相背,你当然有障碍。真正与「无住生心」相应,心里没有念头,那才真的叫无住,有一念就坏了。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他说得没错,我们去读《坛经》,「本来无一物」,心里已经有一物,有个什么?有「本来无一物」。他那个心是真的本来无一物,我们今天念这一句,心里有一个「本来无一物」,就有了。《般若》的难处就在此地,所以我们学《般若》,学了几十年还是有障碍。由此可知,离相、放下真难!这桩事情、这个道理,的确是可以意会,不可言传。最怕的就是我们接触之后,又起了分别执著,又起心动念,这就坏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自性本具般若现前,决定与四无碍相应。只要起心动念,就落到意识上去,那就是有障碍,这个一定要晓得、要明了。第七尊:

  无碍胜力主空神。】

  前面这一尊菩萨德号里面表现著重在般若,底下这一尊著重在德能,他的能力。『胜力』,胜是殊胜,哪些是殊胜能力?大乘法里面菩萨行的纲领是六波罗蜜。光焰是般若波罗蜜,胜力是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达到无比的殊胜。怎么知道他达到无比殊胜?因为他无碍,布施波罗蜜也无碍,持戒波罗蜜也无碍,忍辱、精进、禅定统统都无碍;无碍就是与般若相应,般若与性德相应,性是空寂,与空寂相应。所以他的布施、持戒、忍辱,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与空性相应。实实在在讲,这是得大自在,这是真正的解脱,这是真正过诸佛如来的生活;就看我们自己会不会转变,一转变就得大自在。实在说我们读《般若》、读《华严》,要懂得怎样转变,现在人的讲法是怎样落实,在佛法里叫转变,如何落实在自己生活上。

  这两尊菩萨合起来就是六波罗蜜,可是它的精要之处是在无碍。我们今天无论是在智慧、是在前五度都有障碍。什么叫做布施波罗蜜?用「布施」这两个字,现在人很难理解,总以为布施是到佛教寺庙布施一点钱财,这叫布施,其实这种解释错得太离谱。布施,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服务。服务,无论是有代价、是没有代价,有代价是有报酬的服务,无代价是无报酬的服务,我们叫义工,义务的服务,那就是布施。有代价的布施得的福报小,无代价、义务的布施得的福报大。如果能与空性相应,福报就无量无边,不论有没有代价,福报都是无量无边。能与空性相应,那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行。修学布施波罗蜜,就像普贤菩萨所说的「无有间断,无有疲厌」,显示出无碍胜力。不但布施的心愿无间无断,布施的行业同样也是无断无间,正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一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