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三细相六粗相(3)

起二用,它为什么会生起?只要你有这个念头,你又在起妄想分别执著,你怎么老是放不下?你要晓得,它为什么会起这个东西?自性里头本来有。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讲清楚了,你看他开悟了,他放下了、觉悟了、明白了,

  起二用,它为什么会生起?只要你有这个念头,你又在起妄想分别执著,你怎么老是放不下?你要晓得,它为什么会起这个东西?自性里头本来有。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讲清楚了,你看他开悟了,他放下了、觉悟了、明白了,他向五祖忍和尚提出报告,他说「何期自性」,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著;「本不生灭」,不生不灭就是涅盘;「本自具足」,这句话非常重要,具足什么?具足这个世界,具足我这个身体,它本自具足。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它不起现行,没这个事情,确实是清净圆明体,我们就是体也不说了,确实叫清净圆明,那什么都没有。清净圆明就是净土宗里面讲的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是永恒,寂是涅盘,光是菩提。它本来是这个样子的,没有现象,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可是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本来里面就具足万法,就具足我这个正报,它就具足。只要起心动念,它就出来了,起心动念就是他老人家末后所说的话,能生万法,「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万法怎么生的?万法是起心动念生的。

  起心动念,现在科学里面讲的波动,这是极其微细的波动。我们以前学经教学这么多年也没有搞得清楚,所以讲不出来,没搞得清楚怎么能讲得出来?这是到这两年,我们看到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恍然大悟。从前诸位听我讲经,我讲到这个微细只讲到《仁王经》的例子,因为《仁王经》是我们在学经教的时候就学过。《仁王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以前都是讲这个。但是我讲这个讲得很多,我有疑惑,我说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的速度要比这个快,为什么会比这个快?因为光的速度比《仁王经》上讲的速度快。显然佛是随顺众生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让大家知道这是虚妄的就好了,不要当真,实际上,现象的生灭的程度比这个快得多。到弥勒菩萨做报告的时候,我们就体会到,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就是惠能大师所讲的能生万法,万法是这么生的。

  再讲到三细相那就更细,三细相是什么?就是这个一念,念念成形。我们现在算出来,就算弹指,我们一秒钟弹得很快至少弹四次,三十二亿百千念再乘四,我们把它算出来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就一秒钟,一秒钟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生灭。再个三细相,再乘三,就是那一念当中,那一念当中有三个现象,有业相、有见相、有境界相,境界相才是成形。这一念怎么成形的?先是讲业是动,业相就是动,一波动的时候,它就产生一个见相。我们把这个念一念:「业相者,即从真起妄,初动之相也。然本觉心源,离念寂静」,这句话一定要清楚。本觉心源,离念寂静,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一句就是能大师讲的这三句话。「因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业就是动,因无明,无明有没有原因?没有原因。无明什么时候起的?没有时间。无明在哪里起的?没有处所,这给你讲真话。它要是有原因、有时间、有处所起的,那它就变成真的,它不是假的了。给你讲的,他说它是虚妄,从真起妄,妄不是真,所以《华严经》上讲妄想,这个时间是太短太短了。所以「因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就变成业相。业相是什么?就是波动的现象,最初是很微细。所以《起信论》上讲,「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在这个极微细动的时候,你要不理它就没事,它自然就静止了。你要是「这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好了,它愈来愈大,振动幅度愈来愈大,这就麻烦了。所以大乘教里面,佛说「真如不守自性」,这是对我们讲的,我们没有守自性,自性是什么?自性是不动的,自性是清净寂灭的。它这个动,你管它干什么?你不管它,不就没事了吗?就是管事管坏了。它为什么要动?什么时候动的?宇宙什么时候起来的?搞这些,愈搞愈糟糕,全是你在打妄想,全都不是事实真相,佛讲事实真相就在现前这一念。因为你不守自性,所以它念念相续。你要守住自性,守住自性是什么?根本就不理它,就是什么?我就不起心、不动念,你不就回归自性了吗?你不就成佛了吗?你不就证入常寂光了吗?

  有业、有动,有动就产生见,这个见就是《还源观》里面的起二用。见是什么?见是见闻觉知,境界就是现相,就是物质现相,见就是精神现相,你看精神跟物质就起来了。这里讲的是先有精神,后有物质。弥勒菩萨讲的是先讲物质,后讲精神,他讲念念成形,形是境界相;形皆有识,识是见相。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给诸位说,是同时的,没有先后。你想想看,那么短的时间,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振动,在这一个振动里面,你还分三个现象。你看振动,精神现相出来了、物质现相出来了,你知道这个多少微细?一千二百八十兆再乘三,这是什么?这是三细相,太细了,愈说愈细。

  我们先看「见相,见初动之相也」。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你见到初动之相?佛讲的是大乘圆教八地以上,八地菩萨叫不动地,这个微细的波动他觉察到了。七地以前知道,怎么知道的?像我们现在一样,佛在讲经说法时告诉我们,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不是我们亲证的境界,要到八地才亲证,真正证实这个事实真相。这个现象还有个名词叫转相,「亦名转相,谓依初动业识,转成能见之相也」。这个能见就是见闻觉知,所以三细相里头有见闻觉知,有见闻觉知一定就有幻相出来,这个幻相就是境界相。「境界相者,即转相分别初动之境界也」,这个境界是初动的境界,「亦名现相,由前转相,则境界妄现也」。这就是三细相。这个很好,把弥勒菩萨「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八个字解释出来,三细相就是解释这个。

  这是佛经里面讲的最高的哲学、最高的科学,他能够讲得这么详细。他具有科学精神,因为佛绝对不是说,佛这么说了,你们就相信,你们就接受,佛不是的,你们去亲证。什么时候你证得,那才是你的;你没有证得,这是释迦牟尼佛的,这不是你的。这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这个相极其微细。我们真如不守自性,我们还要追究这个妄,这是虚妄的东西,这个妄念什么理由生的?妄念什么时候生的?妄念从哪里生的?这就变成六粗。所以在三细相是一真法界,没有六粗,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如果你再一追究这虚妄从哪里来的,这境界立刻就变了,真的像万花筒一样,你一动,它又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就有六粗相出现了。你愈是想知道,这叫智相。你要知道佛在《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没有智相,「无所不知」;如果你有知,那就有所不知。知是什么?知是分别,比妄想的波大(妄想的波是很微细),智这个波就形成。六粗相怎么来的?马鸣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六粗」,是从,「谓由」就是是从,「业相、转相、现相三细而生」。它为什么会生?因为你想研究它,你要问这个东西从哪来的?什么时候有的?好了,这一下这个波浪愈来愈大,所以智相出来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