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宗教徒同愿会缘起(2)

第二,“誓断烦恼”。烦恼在哪里断?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去磨炼。《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学什么?历事炼心。在一切人事、在一切事物里面去锻炼,顺境、善缘不起贪爱,把心在这里磨


  第二,“誓断烦恼”。烦恼在哪里断?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去磨炼。《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学什么?历事炼心。在一切人事、在一切事物里面去锻炼,顺境、善缘不起贪爱,把心在这里磨平;逆境、恶缘不起瞋恨。我们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必须在生活当中把它磨平,务必让我们的平等心现前、清净心现前,而后真诚、正觉、慈悲自然就流露出来了,在这里头锻炼,真正修行功夫就下在这里;清净、平等。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还有丝毫意思就被污染,还有丝毫高下就不平,要知道清净平等是成佛的根基。清净心是菩萨心,平等心是佛心,菩萨心跟佛心是自己的真心,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现在你的心为什么不清净、为什么不平等?你是被烦恼、业障覆盖住。务必要把业障拔除,要把习气断掉,我们的功德就圆满了。我想修清净平等,这是所有宗教都不会排斥的。

  第三愿,我们不是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讲“誓学圣教”。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宗教都是神圣建立的,我们佛教,我们就发愿:我们誓愿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习;我们是基督教,我们发愿:我们一定要跟耶稣学习;我们是回教,我们誓愿跟穆罕默德学习。我们要誓学圣教,宗教虽然不相同,理念是相同的。中心的理念是什么?是爱。宗教里面讲的爱跟佛法讲的慈悲完全相同,这个爱不是感情的,是理智的。佛法把理智的爱称作慈悲,把一般感情的称之为爱。这两个字有分别,但是在其它宗教没有分别。其它宗教里面讲的爱|“神爱世人”,我们相信祂是理智的,祂不是感情的。为什么?祂是圣人。圣人无我,圣人无私,有私心的是凡夫,无私心的是圣人。

  最后,“誓成证果”。这个也能通一切宗教,基督教的证果是生天堂;伊斯兰的证果是生天见阿拉;佛法里面的证果是成菩萨、成佛道。

  我们今天用四誓作偈,“誓度众生,誓断烦恼,誓学圣教,誓成证果”,此四者可通一切宗教行谊。然后,我们再以“六誓”觉醒,坚决去照做。六誓,六桩事情是从菩萨六波罗蜜里面学习到的,我们把名词统统都改变了。

  第一个,“舍己为人”。人家误会我,我还是为人,人家厌弃我,我还是为人,人家陷害我,我还是为人。绝不因为他对我用什么样的态度,他对我好我为他,他对我坏我不为他,不是的,那不是菩萨,那个人没有觉悟,那个人还是感情用事,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他不是宗教徒。宗教徒决定效法圣贤,圣贤不是这个作法,我们当然也不是这个作法。

  中国人念《金刚经》的人很多,《金刚经》上忍辱仙人他在修菩萨道,他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最大的侮辱,我们今天讲凌迟处死。他没有犯罪过,他是个好人,被这个恶王凌迟处死,用刀把你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这样的处死,不是叫你痛痛快快的死。忍辱仙人是什么态度?一丝毫怨恨都没有,欢喜接受,而且发愿:我成佛之后头一个度你。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那个时候的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那个时候的歌利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一个得度的学生憍陈如尊者。佛是怎么用心,佛是什么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学。别人稍稍对我们有点不好,我们就很难过,就放在心上,就不满意,这不是佛弟子,你已经跟佛法一百八十度的背道而驰。佛经不可不读,佛法不能不学,如果我们不学,在这个世间,古德常讲:“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十之八九不如意,天天在生气、天天在埋怨,我们的前途是每况愈下,我们走下坡。对别人没有害处,对自己的伤害太大太大了,怎么能干这胡涂事?佛对我们的恩德大,顺从佛菩萨的教诲,我们前途光明,我们节节上升,要懂这个道理。

  菩萨六度,第一个是“布施”。布施这个名词不好懂,我在这个地方用“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成就一切众生,这是我们的行持,是我们生活、工作的准则。

  第二,“奉行善戒”。这是持戒。“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善恶的标准,经论里讲得很清楚,每一个宗教都是这个说法,利益大众的事情是善,利益自己的事情是恶。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要忘记利益大众,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一律平等的利益。世间人划的界限很多,圣人没有界限,佛没有界限,基督教也没有界限。他们经典上讲的“神爱世人”,这就没有界限,不是说爱哪一个国家的世人,没讲;所有的世人祂都爱,祂也不分国家,也不分宗教,也不分族群,一律平等的慈爱。《古兰经》里面每一段经文前面第一句,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也是普遍热爱一切众生,并没有分。

  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向神圣学习,断恶修善。怎样断恶?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检讨。为什么印光大师极力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这是我们佛门一代的祖师大德,他为什么提倡这三本书?全心全力提倡,非常积极,超过他弘扬一切经教。为什么?正是因为因果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我们应该知道。哪是根本?深信因果是根本,这是信心的根源。修行的根本是断恶修善,断恶修善的标准在哪里?印光大师教我们用《感应篇》。《感应篇》不是佛教的,是道教的。佛教的标准讲得很多,散在一切经论当中,你要读许多经论,你才能把佛陀教诲归纳起来。《感应篇》好,它把善恶的理跟事统统集中在一起,一千多字,不到二千字,全部就包括了。印祖取《感应篇》代替佛教的戒律,好!

  往年,我在台北华藏图书馆勉励同修们,把《感应篇》当作晚课来做。做晚课的时候,要把《感应篇》念一遍,自己认真反省改过自新,这里面讲的善,我们有没有做到?恶的,我们有没有去造作?天天反省,天天改过,三年自然就变样子。变样子就是成绩表现;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所以,不念怎么行?不改怎么行?天天改过,天天自新,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这是菩萨六度里头的持戒。

  第三,“谦让、忍辱”。古人常说:“做事难,做人更难!”人与人之间相处不容易,大学问!怎样才能处得好?要懂得谦虚,要懂得礼让,要懂得忍辱。如果你把这三条做到,谦虚、礼让、忍辱,你就能够跟一切人和睦相处。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不和灾难就来了。所以,我们今天看看,家庭家和不和,团体和不和,国家和不和,我们就晓得这个世界是动乱、还是安定?人民是受苦、还是享福?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家不和一家人苦,团体不和团体苦,一国不和一国的国民苦,整个世界不和,世界末日就现前了。如何挽救?这六个字就能挽救,“谦虚、礼让、忍辱”。从哪里落实?从自己落实,不要求别人。孟子所说的“反求诸己”,这句话重要;回过头来一切求自己,绝不怪别人。我自己做得不好,我自己有罪,念念之中记别人的好处,决定不记别人的过错,从我本身做起,我不要求任何一个人,世出世间圣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别人有过错,我们要细心观察,他是不是真正好学?真正好学,我们就有规过劝善之责,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他不是真正好学,他不能接受别人规劝,我们只有沉默,一句话不能说,对他敬而远之。我们对他恭敬,我们不敢说他的过失;为什么?说他的过失,他不能接受,他生烦恼。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