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平等对待,和睦相处(2)

中国《大学》里头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总纲领,儒家教育的总纲领。第一个,明德。明明德,换句话说,说“明明德”,意思就是你现在“明德”失掉了。“明”是智慧,佛家讲自性本


  中国《大学》里头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总纲领,儒家教育的总纲领。第一个,明德。明明德,换句话说,说“明明德”,意思就是你现在“明德”失掉了。“明”是智慧,佛家讲自性本具的智慧;“德”是德能。自性的智慧不见了,自性本具的德能不见了,现在再把它找回来,叫“明明德”。所以,明明德的意思,跟我们佛法里头所讲的“明心见性”是一桩事情。明德,这个人就是圣人,在大乘佛法里面,他至少是法身菩萨,不是凡人。法身菩萨的事业就是“亲民”,就是“止于至善”。亲民不就是佛家所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自行化他都要做到止于至善,做到最圆满,做到没有丝毫缺点,做到至善。三句话就把教育的宗旨、目标、方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指出来。学是学的这个,教也是教的这个,落实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总不离这个原则。

  明德也就是大乘佛法里讲的菩提心,菩提心一发,这个人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初住叫发心住,就是你的“明德”现前了。我们今天解释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真诚,真诚是菩提心之体。《观经》里面讲的三心,至诚心是体,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什么是深心,自受用的?我们依照《无量寿经》所讲,“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他受用是大慈大悲,所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教。菩提心的体落实在大慈大悲,落实在利益众生。自利是提高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境界,不是享受五欲六尘,不是享受世间荣华富贵,不是!而是真正能为一切众生服务,牺牲奉献。在佛法里面,这个属于“为人演说”。

  在中国大陆,以前毛泽东所讲的“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演说。但是,佛这句话说得好,说得非常具体。演是什么?表演。我做出来给人看,把道德从我身上做出来给人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在这里表演,这就是为众生服务。表演是做到,做个样子,做个榜样,然后再加以解说,为他说明,劝导他学圣、学贤,要学明德、学亲民、学止于至善。所以,和平与国际安全这个事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在今天讲,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你看看,古今中外大圣大贤,他们是不是以身作则,终生从事于多元文化的演说工作,为人演说的工作。不论他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不论他从事于哪个行业,统统表演在他生活里头、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中。你细心去观察,真正落实明德,把“明德”落实在“亲民”、落实在“止于至善”。

  所以,世间所有一切神圣的教诲,根本就是“仁慈博爱”。佛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西方宗教信仰最普遍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犹太教,他们使用的同一部《新旧约》;犹太教偏重在《旧约》,基督教偏重在《新约》,天主教是《新旧约》都学,这是西方三大宗教。《新旧约》里头最重要的,也是学习的总纲领、总原则、总方向,爱!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我最近看到一本书,这是一位同学送来给我看的,在台湾的中文翻译。美国早年一位睡眠的预言家卡西,他里头有句话说得好,他是虔诚的基督徒,他说基督的精神、基督的意识就是爱,这个话说得好!伊斯兰教在世界上拥有几亿的信徒,《古兰经》几乎每一段重要的经文前面一定冠上“真主确实是仁慈的”、“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仁慈博爱,可以说是世间一切神圣教诲的根本。

  神圣的仁慈博爱怎么落实?佛的慈悲,释迦牟尼佛在世,确实世人是承受了他的慈悲;耶稣在世的时候,有不少人接受了他的爱心。现在,耶稣也不在了,释迦牟尼佛也不在了,要是说佛菩萨、神圣爱世人,这个话说来很抽象,我们感觉得很空洞!神怎么爱我?有人说,这些神圣留下来的经典就是爱世人,这个话没错,讲得通。释迦、耶稣虽然不在世了,他的教诲,就是经典,永留在世间。只要世间人认真的学习,学习什么?就是学习仁慈博爱;学佛菩萨的慈悲,学神爱世人。佛菩萨的慈悲,大慈大悲,要用我们自己的身心把它表现出来,为人演说,庄严国土,庄严世界。耶稣的爱、上帝的爱,真主的仁慈,同样要用我们的身、心、行为表演出来,教化众生,把神圣的爱发扬光大。爱自己、爱人类、爱一切众生。爱,决定没有伤害,这是神圣教诲的中心,神圣教诲的主题。我们看到,不分国家、不分族类,古今中外的圣贤,确确实实他们所遵循的共同的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原理、一个原则,其目的在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决定没有加深众生的苦难,没有这种神圣。带给一切众生灾难、痛苦,那是魔,是邪魔,不是神圣。

  神圣不但没有这种行为,没有这个意念,他们的意念至善,都是止于至善,亲民就是爱众生。他的教诲是教的这个,学人是学的这个,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种族的界限,也没有宗教信仰的界限。诸位细细观察,任何一个宗教都没有这三种界限;基督教欢迎佛教徒去学它,伊斯兰教也欢迎基督徒去学它,没有界限!没有界限,就是今天讲的多元文化,中国古人所讲的“有教无类”,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你肯学,不管你是哪一国人,你是什么样的背景,你是什么种族,什么样的宗教信仰,他都会非常热心的来教导你、帮助你、成就你。帮助你破迷开悟,帮助你离苦得乐。迷是什么?迷是你没有爱心。觉是什么?觉是你的爱心现前。觉悟的人有爱、有慈悲,迷的人有瞋恚、有嫉妒,有伤害别人的意念、行为。迷的人有,觉悟的人没有!诸位细细去观察、去体会,你就明白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来谈谈古圣先贤的教诲。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是古今中外一切贤圣教化众生的共同目标。众生的苦难有没有脱离?利乐有没有得到?似乎苦难愈来愈严重,利乐愈来愈渺茫。这个过失,是圣贤们有过失,还是我们学习的人有过失?孟夫子说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自己要反省、要忏悔,为什么圣贤教学的殊胜成就、成绩不能现前?是我们没有认真去学习;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学到仁慈,也没有学到博爱。我们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对于一切人事物,我们念念之中还是有意去控制、有意去占有。贪瞋痴慢、嫉妒这些错误的念头我们还是有,不但有,还非常严重。这就是没有学习到圣贤的教诲,没有学到。虽然我们在形象上是个佛弟子,佛教导我们的,我们也知道、也能说,但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总得去找这个原因。古人常说,看得破,放不下!所谓是忍不过,这是毛病。为什么忍不过?说实在的话,你并没有看破。

  这桩事情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知难行易。所以,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教学,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说明什么?知难!行,各人把思想、见解、行为修正过来,这个不难。所以我们没有看到经典上,释迦牟尼佛领导大众修行,没有见过。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天天在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上课!如果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你的思想、见解转过来了;换句话说,从错误的思想转变成正确的思想,从错误的见解转变成正确的见解。思想、见解正确,你的言行哪有不正的道理?自然就转过来了。转迷为悟,肯定就转恶为善。现在转恶为善为什么这么难?在佛法里面共同的、基本的课程是“十善业道”,这个课程主要的就是教导我们转十恶为十善,哪个佛教徒不知道?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人人都记得,人人都能说得出,为什么还要干杀盗淫?为什么还要妄语?还要两舌?还要恶口、绮语?为什么还要贪瞋痴?这是佛法不论是大乘、小乘,在中国讲的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共同科目,基础的科目,我们都做不到,其它不必说了。你学得再多,学得再深入,统统不能落实,烦恼习气你没有断,不但没有断还天天在增长。完全违背了性德,违背性德你必定堕落,真的是大幅度的堕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