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修福与修慧(第三集)

净空法师,修福与修慧

 (第三集)  1994/12  台湾深坑观自在念佛会  档名:22-015-000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

  前面我们介绍过「三福」的第一福与第二福。第三福就更殊胜,菩萨修行的基础,也就是一般常讲的大乘佛法的基础,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因为我们现在所修的是大乘法。净宗,古人说得好:「不仅是大乘,而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当中的一乘」,这些话确实是有根据的,不是修净土的人,对於净土过分的赞叹。我们要了解它的根机,要认真的去培养;否则的话,修学到最后往往是落空,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第三福的第一句是「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佛在《观经》上讲得很明白,就是「三心」。所以,净宗常说「三心圆发」,就是「发菩提心」。「三心」,第一个是「至诚心」,就是真诚,真诚到了极处就叫做至诚,是菩提心之本体。有体必有用,它起作用就叫「深心」、「回向发愿心」。「深心」是自受用,也就是自己的享受;「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也就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对待别人,用什么样的心对待自己,这都是真心。真心对自己,就叫做「深心」;对别人,就叫做「回向发愿心」。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解释「菩提心」。他第一个讲「直心」,第二个也讲「深心」,第三个讲「大悲心」。说的名称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直心」就是真诚心,所以有些经论里面讲「直心是道场」。「深心」是好善好德,这个地方讲的善,像昨天所提的,不是善恶之善,善恶之善都不善。为什么?它的果报在六道,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大乘法里面讲的善,都不是相对的,离开善恶那叫善,它是这个意思。所以跟善恶不是相对的,这才叫真正的善。好善好德的德,指性德,与自性相应的,他喜欢这些。性德讲到极处,是寂、是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当然这个境界,我们凡夫做不到。虽然佛菩萨在经论里面,给我们说得很多,我们要想做到,不容易。

  「大悲心」就是大慈悲心,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属於平等的慈悲,就叫做大慈大悲。如果有等差、有分别、有执著,就不平等了。不平等可以叫慈悲,不能加上「大」,加上「大」字就是清净、平等的,这个心才叫菩提心。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还真难。因此,六道凡夫没有菩提心,小乘圣者,如阿罗汉、辟支佛也没有菩提心,唯独菩萨发了菩提心。所以一发菩提心,这个人就叫菩萨,就不是凡夫了。

  我们台湾佛教,从表面上来看,非常兴盛。每一年发心去受菩萨戒的人很多,菩萨戒是受了,菩提心有没有发?如果菩提心没有发,菩萨戒受了也不算,也不能真算是菩萨。严格的来讲,《金刚经》是个标准,你看《金刚经》上讲菩萨:「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不是菩萨。菩萨还执著这个身是我,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这个念头。众生,广义的来讲,是空间的观念,还有四方,四维上下。寿者是有时间的观念。这些都叫做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的人不是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执著。这就是说明发菩提心人的样子。菩提心真正发出来了,没有四相;四相还有,菩提心没发。

  由此可知,发菩提心真不容易!所以菩提心一发,阿罗汉见到你,都要向你顶礼,都恭敬你。为什么?你比他高一截,他不如你,别人不知道,阿罗汉知道。因为阿罗汉四相没破,就是阿罗汉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菩萨没有,这比他高,他见到要顶礼。

  菩提心一发,在菩萨地位上来讲,圆教是初住,所以初住菩萨叫「发心住」,就是初发心,一发心就是初住菩萨;别教就是「初地」,你看地位多高。《华严经》上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发菩提心,就是法身大士。初住菩萨就是法身大士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在我们这个世间里头,到哪里去找一位法身大士?实在说,阿罗汉都找不到,不但阿罗汉找不到,大概初果须陀洹都找不到。须陀洹的地位最低,断尽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所以叫入流,入圣人之流,永远不会退堕作凡夫。证得须陀洹之后,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就证阿罗汉,就出三界了,不会堕三恶道。从这些地方细细地去观察,晓得发菩提心不容易。

  我们净土法门是「大乘之大乘,一乘之一乘」。也有许多人念佛都往生了,试问这些人有没有发菩提心?若不发菩提心,他怎么能往生?若说发了菩提心,我们仔细去看看,他实在不像是法身大士,四相没破!那么菩提心里面,可能还有特别的境界。确实是有。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为我们所说的菩提心,跟《观经》、《起信论》里面讲的不一样。《观经》、《起信论》里面讲的菩提心,我们实在做不到,可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菩提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可以做到的。

  他讲的简单,只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土,除这一念之外,别无二念,这个愿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说法,蕅益大师以前没有人讲过,是他老人家第一个说出来的。他说出来了,我们仔细去想想,把大乘经跟它核对,他有道理。诸位想想,一心一意求生净土,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就「圆证三不退」!几乎是十地菩萨的地位。所以他说这是无上菩提心,应该没错。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一些不认识字的老太婆,不能小看她。她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事她都不想,什么事她也不管,什么事她也不问。她一天到晚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她到最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她这一念的确是无上菩提心。你要问她,什么叫「直心、深心、大悲心」?她不懂,她不晓得,可是她的心真的是无上菩提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