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十愿(四) 净空法师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二集) 2009/5/17 台湾高雄 档名:12-047-003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愿波罗蜜」,我们看经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五面最后一行。 菩萨修学的总纲领十波罗蜜,我们也称为十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再加上方便、愿、力、智。这是文殊菩萨在华藏世界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共同修学的主要科目。我们学到「愿」,在愿里面特别提到普贤菩萨的十愿,这都是法身菩萨学的。我们学到「请佛住世,常随佛学」,请佛住世它的本意诸位要知道,华严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在我们凡夫这个层次有我们这个层次的讲法,就是浅说,我们要请善知识住世。我们要请佛住世,怎么请法?我们修学大乘这么多年,虽然没有证入境界,可以说也有相当程度的认知。就一般而论,这个世间不是真的,不但这个世间不是真的,六道、十法界乃至诸佛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在这个法界里头,这么多众生出现在一起,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什么道理?如果我们明白、懂得了,就晓得怎样请佛住世。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业力受生,像我们这些凡夫到这一道来,能不来吗?不能不来,为什么?业力牵引著你。佛在经教里面跟我们讲得很好,所有一切众生造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另外一种叫满业,满业是你到那一道去你得的身相、你一生所受用的,像我们讲无论是物质的受用或者是精神的受用不同,每个人不一样。我们的引业相同,地球上六十亿人口,这六十亿人口引业相同,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来得人身,我们都是人。但是我们的命不同,有富贵、有贫贱、有聪明、有愚痴,千差万别,同是人,为什么不一样?满业不一样。满业是什么?是过去生中修的布施,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引业,引业是我们持戒,譬如到人间来投胎需要什么条件?五戒十善,这个十善是中品十善。不是佛教,与佛教相通的,其实我们这些年来跟许多宗教交往,看看他们的经典,几乎没有一个宗教不具足五戒,叫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相同!有些宗教里面有饮酒,但是也不许可你喝醉,佛制戒比较谨严,实际上它有开缘,跟其他宗教几乎完全相同。这个叫引业。 我们这一生能做得很好,来生一定得人身。得人身,你在物质生活上的享受具不具足,那就看你的满业,满业就是三种布施。有人赚钱很容易,不费力气,财源滚滚而来;有人是赚到钱了,赚得很辛苦,这是什么原因?业因不一样。赚钱赚得很舒服不费力,无论做什么行业财源滚滚而来,那是布施的时候欢喜,布施之后没有后悔,就得这个果报。一样做生意,也赚钱,赚得很辛苦,赚得很累,那是什么?布施的时候很勉强,或者布施之后又后悔,就这么个原因。有因必有果,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我们也看到这个世间很可怜的人,大家提到这个就会想到非洲,贫穷、落后,每年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你看到那个凄惨的画面,那也是人,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虽然有引业,三种布施没有修,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没有在这上下功夫,而且还做许多恶业,所以他感受的是恶报。 人到这个世间来,怎么来的我们晓得了,业力牵引过来的,一生的受用是满业不同,大富大贵有因缘,不是没有原因来的,受苦受难也有原因。这就是世尊给我们说了一句话,在经典上讲,到这个世间来「人生酬业」,这是从消极方面来说,你来干什么?你来就是酬偿业报,你过去生中修的善,你来享福;你过去生中造的不善,那你来受罪。所以享福也好,受罪也好,不都是命里注定的吗?你怎么能怪人,怎么能怨天尤人?所以看到别人富贵不用嫉妒,知道那是善业的果报;看到贫穷下贱也不可以嫌弃,自己要警惕,那是不善业的果报,看到这个情形,就要好好修自己。这些境界摆在我们面前,又何尝不是教育!真的觉悟了,没有一法不是佛法,芸芸众生在示现给我看,业因果报都在眼前。我们觉悟、看清楚了,我们提升自己境界,同时也修福,苦难的众生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一些,这是修福报。这种福报,如果快的,这一生果报就现前,晚年你会有很多人照顾你,这一生所受的果报,佛家叫花报,花报好,晚年很幸福。你会善待大众,尤其是鳏寡孤独,真正能够发心去照顾,尽心尽力去照顾。我们照顾别人,照顾孤独的老人,晚年肯定享福,来生的果报就殊胜。 在我们凡夫境界,我们知道,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怎么来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那我们就懂得怎样去请佛住世,用我们的心去感,什么样的心?真正想学佛,佛菩萨就来了;口里叫著学佛,心里没有佛,这个佛菩萨不会来,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真干,而且怎么样?不为自己,为众生,我很想自己成就,也很想帮助大家都成就,这个愿好!可是自己业障深重,没有智慧,我虽有心,没有能力教化众生,我怎么办?我求善知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我在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那时候我二十几岁,一点都不假,真正发心,你就会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善知识可遇不可求,善知识会被你碰到,没有这个心愿的人他遇不到,天天住在一起,他没有得到利益,太多了。李老师住在台中三十八年,有没有人得利益?有,跟台中居民人口做个比较,少数,太少了。绝大多数跟老师住在一个城市里,甚至住在一条街、住在隔壁,都没有得到利益。认不认识?认识,常常见面,见面都点头,甚至於也学佛、也来听经,还是得不到利益。为什么?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烦恼习气放不下,那就不行,那不是真学佛,真学佛才能感动善知识常住世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