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一)(9)

况且,虽然你是声闻种,但你不努力,得不了声闻果的。 问:那么“众生都可以成佛,今生不成来生成”呢? 晓:这也不是“宿命论”。因为你说“众生都可以成佛”,而没有说“一定”,只有普遍性没有决定性。有些

况且,虽然你是声闻种,但你不努力,得不了声闻果的。

问:那么“众生都可以成佛,今生不成来生成”呢?

晓:这也不是“宿命论”。因为你说“众生都可以成佛”,而没有说“一定”,只有普遍性没有决定性。有些人的说法不一样,他们说“一定成佛”。主要依据是“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其实《华严经》原话是:“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 何具 有如来智能,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 广大智能与佛无异”(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这话还不是释迦所说,而是普贤菩萨说的 ,当然普贤是代佛宣讲的。这么来看,说“一定成佛”是把这句话断章取义了。

问:《法华经》中,佛陀给弟子们授记时有一个现象很奇怪。比如第六品,先给大迦叶授记,然后给须菩提授记,再给大迦旃延授记,第四给大目犍连授记,他们授记之后,用偈语重宣。然而到五百罗汉时,竟然是一幷说出,而且同一名号,皆叫普明。还有第九品中,佛给阿难授记,给罗候罗授记,这是单说,给两千学、无学人授记时,也是一幷说,而且同一名号,叫宝相如来。我感到挺奇怪,我们求戒时,先是三个人一坛,后来老和尚累了,最后九个人一坛。佛也与老和尚差不多,先是一个一个说,最后累了,五百罗汉我一下子说了吧,你两千学、无学人我一下子说了吧。

晓:你说完了~~我始终不明白你要问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没办法回答。何况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没必要。

问:出门遇到讨钱的,是给还是不给?

晓:给。

问:比如车站上的乞讨者,大都是以乞讨为职业了,其实幷不贫穷。

晓:修行应在“能”上用功,你辨别乞讨的人是否真贫穷则成了在“所”上打转。

问:不给也有道理,我不能增长乞讨者的惰性恶习。

晓:说这话时,你要手打心口想一想,你是不是自己内心中的“悭心所”在作怪,而给自己找一个口头上的理由。

问:法师你是给还是不给?

晓:若是在车站、码头上,那些乞讨者与我都陌生,若我那一阵心情好了就给,心情不好不给,若是熟悉的人,另当别论。

问:空头理论家!让别人无相布施自己总有相。

晓:我也想做到无相布施,可是我一见有人来讨,马上分别相就起来了,我明明有相,却要硬说自己无相?我给了心中也不舒服~~人活在世上本来活得好好的,干吗非要自己找不舒服呢?大家都不给,我一个人不给也不显摆,我心中无所谓。而给了我心中不舒服,还不如不给。当然真修行人不应该这样,可毕竟我也才出家只几年工夫,你让我装出老修行的样子,我装不象的。现在你问起来该怎么办,我只能从理论上说只能给才合于修行人的理念,让你明白那才是正确的方向。

问:《四十二章经》中可说布施是有区别的。

晓:《四十二章经》咱免谈。

问:为什么?

晓:不为什么。

问:请问法师,参禅有没有决窍?

晓:没听说过参禅有何决窍,只听说过参禅时要一门心思用功精进。有一个老和尚在禅堂坐了三个月,可后来别人问他禅堂中间的佛像是谁,他竟然回答不知道,人家这才是心专。

问:那么参禅从哪儿入手?

晓:这我也回答不来,我也没参过禅,在佛学院倒是每年都要打几个禅七,但我毫无心得呀,让我怎么说。

问:至少法师出家年代多一点儿,听得多吧。

晓:师父你是刚出家?

问:还不足一年。

晓:那么我给学说一下老和尚的话。当时我也拿这问题问过我师父,师父说我笨,他举了个例子,说比如你写一篇文章,总得有一个主题一条线索,你若写着写着跑题了,还成什么文章?所以整篇文章都得围绕这个主题线索来做,离题了赶紧拉回来重做,离题了赶紧拉回来,一直这样,直到文章写成为止。参禅也是这样,主题线索就是你参的那个话头,或“念佛是谁”或“祖师西来意”,因为我们的念头总是乱七八糟,很多很多,于是就得时时照看,让念头时时专注在“念佛是谁”上,不要一下子想到叶利钦在做什么,一下子又想今年到底谁会得诺贝尔文学奖呢?以这“念佛是谁”为主题线索来做文章!可能这篇文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好,做好就是你明心见性了。

问:最关键的是什么?

晓:参禅最主要的是要起疑情。我在参“念佛是谁”?就是找啊找的,我想“念佛的到底是谁呢?是我刚晓啊。”可再想“我刚晓只是四大假合体呀,若四大假合体能念佛,那么桌椅板凳也是四大假合为何不念呢?”再想“我刚晓是有生有命,而桌子是无生无命,树木是有生无命,当然不一样了,他们不能念佛。”再想“为什么我有生有命,树木却有生无命呢?噢,我刚晓是有情,而树木不是呀。”一下子“哟,不对呀,我这念头与找念佛是谁有些远了,赶紧得拉回来”。于是又想“刚晓在念佛,刚晓没生下来时有没有在念佛呢?刚晓死了后又是谁在念佛呢?刚晓的前世一定念过佛,不然怎么现在入佛门呢。可我前世是什么呢?会不会是一只狗呢?”这念头与“念佛是谁”又远了,赶紧再拉回来……就这样转呀转,找呀找,到后来我发现再也找不到与“念佛是谁”近的问题,总是跑得远远的,于是我就说,刚晓根本不是修禅宗的料,到后来学院打禅七时,我就只护七而不再进禅堂参。这是我刚晓的经验,但愿与师父你有所帮助。

问:话头到底是什么?

晓:比如“念佛是谁”,那么“念”就是话头,“谁”就是话尾。“阿弥陀佛”,“阿”是头,“佛”是尾。九华山仁德大和尚有一次在开示中说,我们常说让照看话头,然而呢,却总是到念头起来之后才发觉,这就已成了话尾。那么师父你看,刚才我举的我自己的经验是不是在话尾上转,在“谁”上转,根本就没有照顾好“念”,也就是说我根本就没入门。不过,也有些法师们开示就是让在“谁”上用工夫。这我就没办法判定了。

问:有没有好的方法?

晓:你问问石头比问我刚晓还强些。

问:参禅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晓:成佛。

问:不对,我是问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就可以出禅堂了。

晓:我明白你的话了!参禅的远期目标是成佛,近期目标是明心见性。用唯识宗的话叫打破第七末那识。打禅七就是这个意思,用参禅的方法破除第七识。念佛七、观音七都是这个意思,用念佛的方法破第七识,用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破除第七识。因为第七识强烈的我执,使得我们不能解脱。幷不是在禅堂中坐七天就叫打禅七,一定得明白,七不是七天的意思,而是指第七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