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禅寮答问 修禅的上根利智 答:修禅要上上根器的人。修禅下手就较高,从此角度讲,能够在当下就敢于承当自己就是佛,时时处处都按照佛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就是上根利智的人。 上上根器的人并非生来就是的。一个人只要是敢于直下承当、敢于自尊自信他与佛无二无别,那么他对自己就会有严格的要求,这种人就是上上根器的人。如果想我怎能是佛呢?佛是那样的智慧圆满、功德庄严,我是这么平庸渺小。这种自己看轻自己的人绝不是上根利智的人。 佛与众生从本质上没有差别,若有差别,众生永远不能成佛,只不过佛是成佛的众生,众生是没有修成的佛。要有这样的勇气;释迦牟尼能成佛,我为何不能成佛?阿弥陀佛能发愿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我也能发愿成就一个我的世界。连《焰口》也讲,“举眼直下承当,更莫疑心错过。”敢于直下承当,起点既高,对自己要求也就会严,收获当然就更大,这是成正比的。其典型是六祖慧能大师,一个文盲、樵夫,但他起点高,所以就有高成就。因此,最自尊自爱的人,就是把自己看成跟佛无二无别,这也就是修禅的上根利器。 家人理解的基础 答:作为一位在家佛教徒,要时刻注意自己所承担的社会、家庭的责任。你是妻子,那就要体贴、关怀自己的丈夫,丈夫下班晚了要先把饭菜准备好;天气寒温变化要提醒他增减衣服;要多承担琐碎的家务活等等。你还是一位母亲,那就要关心爱护子女,使他们真正信赖、热爱你。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位好妻子、好母亲。 你学佛以后,你的丈夫和孩子慢慢感到,你变得比以前更热情、更耐心,你的笑容多了,对他们的关怀多了,做事更有精神了;你的愁眉苦脸少了,你的牢骚没了,脾气不发了。这时候,他们就会想:是什么导致你发生这些变化的呢?是佛教。这样,他们对佛教的误解也就渐渐消除了。 至于说愚昧,我们愚昧的事情可是太多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倾轧、尔虞我诈,不愚昧?为名利奔波往返、戚戚惶惶不愚昧?战争频仍、同类相残,不愚昧?人与自然的关系破坏到如此地步,不愚昧?街上假药、伪劣商品泛滥,不愚昧?而佛教让我们理解社会人生的因果教训,进而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改善自己的生活,怎么说是愚昧呢? 坐禅、诵经及其他 答:坐禅修定要在精力旺盛的时候、精神状态处最佳的时候才能进行。吃得太饱、肚子饿了、瞌睡来了或身体不好的时候,都不能打坐,因为这时打坐没有效果。 这是讲“坐”,重点在“定”上,而如果把重点放在“慧”上,则无时无处不可以修慧了。 问:打坐时可不可以点香? 答:可以,在家一般点一枝香。点多了并不是有什么禁忌,而是香味太浓,容易产生刺激,所以烧香最多不超过三枝,最好一枝。另外,建议大家买质量好的香,如象藏香等。 问:初学禅的人,除了打坐参禅外,持咒、诵经也是必要的吗? 答:应该是的。咒语能加持,经书能使我们藉教悟宗,并且是指引我们修行道路的路标。 问:一般念什么经为好? 答:我让我的在家弟子早上念《普贤行愿品》,以修福为主;晚上念《金刚经》,以修慧为主。这就是福慧双修,即成佛的资粮。所以在家佛教徒不必象寺庙每天的早、晚课那样,只要协调好工作和生活,早晚坚持诵上述两部经就很好。
答:不要把打坐看作是禅宗,打坐是佛教修行的最基本的形式。不管哪一宗,打坐是基础,参禅、持咒、持戒、学教、念佛都离不开打坐。打坐是形式,念佛与参禅是内容。 念佛与参禅的具体入门步骤应该是相同的,比如怎样选择修行的环境,怎样调身、调息、调心,两者没有什么差别。从修行的形式上讲,法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念佛与参禅在用功的心态上是不同的。现在修念佛法门的多以持名号为主,要求念念相续,一心不乱,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以见到佛的相好为修行的验证;参禅则以观察照顾我们的心态为主,只求我们心态的宁静安祥和智慧开发,至于临终到哪个地方去倒无所谓,只要时刻自觉自照,处处能把握自己,能现证涅槃,到地狱去也照样度众生。佛教的各种法门不应互相冲突。众生的根性不同,适应的法门不同,解脱的目标是一致的。有一类众生感到个人的力量很小,单凭自力修行信心不足,只有依靠佛菩萨的加持力,修行才有保障;也有一类众生敢于直下承当,希望当下作主,凭自力来求得解脱。根据众生根性的种种不同,佛说了种种法门,好像医生针对不同病人,开了不同药方,其目的都是治好病人的疾病。药到病除,药方也就成了多余的,不要在药方上计较,重点是要把我们的病治好。还要特别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他力解脱和自力解脱都不是绝对的。他力中有自力,自力中亦有他力。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得了念佛三昧,与修禅就没有什么差别。不能把禅、净截然分开。念佛本身也是修禅定,所谓念佛禅。但是在初入门时还是一门深入为好,以免杂用心。有禅、净双修一说,但在入门时不易做到。 问:修禅有没有最便捷的方法? 答:时时刻刻观察我们的心态,可以说是最便捷的方法。这比专参话头更容易入门、见效果。一天二十四小时,连睡觉在内,分分秒秒中,我们的意念没有瞬间休息,生生灭灭,每天都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修行的人,心态是不平衡的,总是在受外界的引诱,喜怒哀乐,随环境而转变。修禅的人,心态是安祥的,逢苦不忧,逢乐不喜,时时刻刻都在观心,使我们的心态在二六时中处于光明清净空朗的状态之下,做到念念自知、自觉,最后便可一念不生。这非常难,但最易获得效果。 观心,简言之,就是时时刻刻照顾当下的一念,生活在现在,生活在当下,不追忆过去,不设想未来。我们平时依照此法训练此心,修行的对象和环境就非常灵活。要做到这样并不那么容易,必须通过专修,如参加禅七或早、晚有专修的时间,这样在平时修行才容易上路。 问:我平时念佛不能成片,时断时续,这样念佛能开悟成佛吗? 答:你这是散心念佛。散心念佛只要时刻提起,把意念集中在佛号上,日久功深,自能纯熟。念佛与参禅的目的,从佛教的宗旨来说,都是要求开悟,要求明心见性。不论禅、净,修定是共同的,静坐下来默念,比如每天一至二小时,这种定心念佛比散心念佛成就快。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