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 1.在印度 2.在中国 二.禅是什么或什么是禅 1.禅是一种境界 觉者、悟者、行者均有此境界,或者体验此境界。体验是直接的,不须要任何中介物。如指指月,看月而不看指,直接把握。 2.禅是一种受用、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 人人避暑走如狂, 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师无热恼, 但能心静即身凉。(唐 白居易) 3.禅是一种方法、手段 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是活的方法,动态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运用,不断发展。 4.禅是一条道路 是探索、开发智慧之路;是挣脱桎梏之路;是追求解脱之路;是圆满人生(生命)之路。可以说上一千种,而圆满或生命是其究竟。 5.禅是一种生活艺术、生活方式,智者、觉者的生活体现;悟者、行者的生活内涵; 6.禅是永恒的幸福、真正的快乐,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是释放出生命固有的一切能量、活力,一切无碍,究竟解脱,十方世界,有缘即住,无缘即去,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第二讲 菩提达摩之禅法 入禅的途径可谓多多,但归纳起来不出达摩大师所示“理入”、“行入”二种。下面依达摩大师《略辩大乘入道四行》,介绍“入禅之门”。 这篇文章才500多字,虽然主要不是讲禅的,但全篇与禅联系紧密,可视为修禅者的入门方便。其中“理入”可看作是讲“见地”的;“行入”可视为是讲工夫的。 修禅有正有助、有主有次,才不致出偏差。见可顿见,行要渐行。 “理入”中值得特别留意的有二点:1.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所覆。2.舍妄归真:(1)凝住壁观——这是基本方法;(2)无自无他;(3)凡圣等一;(4)坚住不移;(5)不随文教。以上五条为基本要求。 “行入”是修禅乃至修其他法门的通途要求,可称为“助行”。助行虽然是起辅助作用,但并不等于不重要。 行入的四行含摄了佛教所有修持行门在内。 佛教讲的一切修行的法门包括禅修在内,都是一个调整心态的过程。我们的心态之所以不能平衡,不能安静、不能潇洒自在,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分别之心、好丑之别、取舍之念。就禅修而言,这些都是我们心理的一种障碍。这些东西原本不属于我们心地固有的,是附着在我们心地上的尘垢烦恼,故称之为“客尘”。我们每个人都具足的清净心如果比喻为“主人”的话,那么这些尘垢烦恼就算是“客人”了。对于修道人来说,或者是说对于所有追求真理、希望开发智慧的人来说,不去祛除我们心地上种种尘垢烦恼,不对我们的心地来一番彻底的“大扫除”,修道无从入门,真理无从认识,智慧无从开发,佛性无从显了。我们心地上的尘垢无量无边,但总起来不出达摩大师在这篇教材中列举的前三条。要对治心地上尘垢烦恼的法门也同样是无量无边,所谓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包含在六度之中。六度又称六波罗蜜,是六个到彼岸、获得圆满的法门。 第三讲 四祖道信大师之禅法 道信继承了自达摩以来用《楞伽经》印心的传统,又开启了以《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为修持法门的新绪,直接影响了五祖弘忍“东山法门”的肇启和六祖慧能“曹溪顿教”的崛兴。 道信大师禅法内容的特点: 一、念佛禅 这是道信禅法的第一个特点。 1.念佛禅的根据: (1)《楞伽经》:诸佛心第一; (2)《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该经要求修一行三昧者要“系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佛。 2.念佛禅的要求: (1)依《普贤观经》提出“端坐念实相”, 即念实相佛: 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2)依《大品般若经》提出“无所念者,是名念佛”。即此“念佛之心名为无所念”。因为“离心无别有佛,离佛别无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3)念佛要攀缘不起,泯然无相,平等不二; (4)排除能观之心与所观之佛,要令能所之心不起,一切诸缘不能干扰。念佛禅即是安心法门。 3.总结:依《观无量寿经》揭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之旨:“诸佛法身,入一切心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并说:“当知佛即是心,心外更无别佛也。” 要达到“心作心是”的境界,必须具备五个条件: (1)知心体:体性清净,体与佛同; (2)知心用:用生法宝,起作恒寂,万惑皆如; (3)常觉不停:觉心在前,觉法无相; (4)常观身空寂:内外通同,入身于法界之中; (5)守一不移:动静常住,能令学者明见佛性,早入定门。 二、万法不离方寸。 道信大师说:“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对一切境缘,但莫分别,即自如如;一切差别之相,由心分别故有。”道信大师说: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 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三.禅修的方法是守一不移 道信大师说:“诸经(禅)观(之)法,备有多种,傅大士所说,独举守一不移。” 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任意看一物。无间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弛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守一不移”是继承了傅大士所传之禅修方法,此即修禅定时“心一境性”方法之活用,实即传统禅法之精髓。 [附:禅净之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