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4)

淫欲为生死的根本。 饮食为生死的增上缘。 儒家说:“食、色性也。”其性者生死原因之性也。 出世的生活端从戒淫与持斋开始。 受了五戒、菩萨戒的人也可受持八关斋戒。 六斋日的来由 《大般若经》卷十四:“六斋,

淫欲为生死的根本。

饮食为生死的增上缘。

儒家说:“食、色性也。”其性者生死原因之性也。

出世的生活端从戒淫与持斋开始。

受了五戒、菩萨戒的人也可受持八关斋戒。

六斋日的来由

《大般若经》卷十四:“六斋,月八日、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诸天众会。”

《四天王经》:“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天王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下。”

《大智度论》卷十三:“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在六斋日)持斋修福,以避凶衰。”

在六斋日修六念法门

一、念佛:佛为慈悲导师;

二、念法:法为诸佛之母。(念三十七道品诸法、四弘誓愿等)

三、念僧:僧为人天福田;

四、念天:天上长寿安乐;

五、念戒:持戒三业清净;

六、念施:普施一切贫穷;

受持八关斋戒的时限

一、受持时限为一日一夜。如果要三日、四日持此戒,必须舍而重受。不得一步到位,非终身戒故。不得数日连受。

二、不得仅受持白天,夜间不守;也不得仅守夜间,白天不守。

三、也有经典上说八戒可灵活受持:三个月,一年均可。(药师经、成实论均有此文字记载)

受持八关斋戒的方式

一、必须单受,不得多人一起受;

二、必须在出家五众前受(从他受);

三、成实论、大智度论中规定也可自誓受。如《成实论》云:“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我受八戒。亦得成受。”

四、受戒地点:男众可在寺院,女众可在自己家庭。今多众受,男女在寺院分区修道持戒持斋,应无不可。

五、受戒时间:以吃斋日的清晨为佳,最迟也应在午前。

六、有他因缘,午前不能受,但作意念,午后补行仪式亦可。

关于舍戒

因八戒的时限时一日一夜,受了之后,无须舍也;如在一日一夜之中有逆因缘生,对于某条戒甚至全部不能守持。舍戒无需向五众,只要是一位听懂话的人即可。

称呼

一、受了八戒的男女居士可称为“近住男”、“近住女”。

二、亲近阿罗汉,住阿罗汉身边也。

受持八关斋戒之功德

受持八关斋戒,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守持清净,可得无量功德。

《佛说斋经》云:“奉持八戒,习五思念(即六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与善,后生天上,终得涅槃。”

《优婆塞戒经》卷五:“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

又云:“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乘。”

又云:“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我世一日一夜。”

又云:“善男子!是八斋戒,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

《菩萨处胎经》:“八关斋戒者,是诸佛之母。”

受持八关斋戒法(据《在家律要广集》摘编)

一、归依三宝

(各称自己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二、三结

(各称自己名)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三、教受斋戒法

(各称自己名)若身业不善,若口业不善,若意业不善:贪欲、嗔恚、愚痴故。若今世,若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受持八戒。

第一,如诸佛尽寿不杀生,(各称名)一日一夜不杀生;

第二,如诸佛尽寿不偷盗,(各称名)一日一夜不偷盗;

第三,如诸佛尽寿不淫欲,(各称名)一日一夜不淫欲;

第四,如诸佛尽寿不妄语,(各称名)一日一夜不妄语;

第五,如诸佛尽寿不饮酒,(各称名)一日一夜不饮酒;

第六,如诸佛尽寿不著香花鬘,不香涂身,(各称名)一日一夜不著香花鬘,不香涂身;

第七,如诸佛尽寿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各称名)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第八,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广大床,(各称名)一日一夜不坐高广大床;

第九,如诸佛尽寿不非时食,(各称名)一日一夜不非时食。

四、回向

我今以此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土,齐成佛道。

附录二、 阅《觉悟与救恩》一文的启示
2000年11月29日中午, 上海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来玉佛寺看我,并共进午斋。王教授将一份宗教比较学的文章《觉悟与救恩——佛教与基督教交谈》(台湾政治大学沈清松教授著)给我看。阅后,颇有一些启发。

特别是文中说到基督宗教的最高原则或原理,实在难以言喻,只有用“无”来表示。文章说:“存在并不是独立自存的实体,而上帝则是独立自存的存在活动。除此之外,在这样的独立自存的存在活动当中,有无可穷尽、无可言喻的理想、可能性,它们都可能存在,但尚未存在。就这一点而言,正如‘否定神学'所言,只能用负面和否定的方式加以了解。我们很难找出其它的语词,只能把这些无可言喻的可能性称之为‘无'。如果没有这些‘无'充斥于存有者的领域当中,存有就不可能再有进一步的实现了。”

真是“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此处“无”之诠释颇类佛教之空义。“空”为无限发展之可能性,故《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该文引用了埃卡特的话说:“上帝是无”,并以此来与道家的“无”和佛教的“空”相比较,所不同的是,“在基督宗教的密契经验中,除此以外还有与上帝亲密的交谈和爱的融合”。

该文认为“效益论”和“义务论”都只能导致“非人性之科技与制度正造成各种异化现象,”从而使“当前世界正步入虚无主义的幽谷”。要克服这些现象,“佛教与基督宗教,以及其它精神文明传统,皆可发挥其德行伦理的胜义与实践”。

该文认为:“戒定慧是佛教生活中三项基本的要素。其主要的目的是利他的能力的卓越化,和与众生关系的和谐化。”并说,这两点应为佛教的德行伦理的核心。该文同时也说,“佛教的觉悟比较是与自我关系,就是与自己本有佛性的关系,以及与万物的关系的和谐化,但其中并不包含与上帝的关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