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二)(9)

晓:行的。 问:法师你说以桌子为例,若一个抽屉没做好,或断了一条腿,则此时眼识起现行,也不算现量。这说法合适吗?是不是现量不应该以所对应的境界是否完美、缺损、大小等衡量,况且这种分别是意识的事。

晓:行的。

问:法师你说以桌子为例,若一个抽屉没做好,或断了一条腿,则此时眼识起现行,也不算现量。这说法合适吗?是不是现量不应该以所对应的境界是否完美、缺损、大小等衡量,况且这种分别是意识的事。

晓:再完美的词语句子也不能够表达真实意,禅宗高明,来个不立文字,但它太高了,曲高和寡,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懂禅宗。我们还得说话,可说好实在太难了。佛陀真实意是“不可说,不可说,一说皆错”,佛教有一个方便,就是譬喻。我以桌子为例,其实我说的真实意是“对象必须显现,不能在种子位”,幷不是在桌子的缺损、大小上费心。我说桌子不能断腿,因为若一断腿,就不能发挥它“方便我们读书写字”的作用,桌子也是缘生法,既是缘起法,则桌子就是一种作用,注意,重点词是作用。作用若不能发挥,那么会怎么样呢?很明显。桌子幷不是我们常说的东西,而是作用。

问:法师你说“识是我们了解、辨别事物的能力”,又说“眼根对眼识有扶助力,若眼根好时,眼识也好用,眼睛瞎了,眼识就不得现行”,这说法好象与《楞严经》不合。

晓:《楞严经》说,瞎子也能看到黑暗,意思是说可见的是眼识而不是眼根,也就是说眼根有好坏,眼识无动摇。这说法与我没有不合之处呀~~

问:你说的明明不是这样的!

晓:我说的重点词语是“现行”。若我眼瞎了,就看不见书上写的什么,这不是眼识没有了,而是没现行,若眼好,眼根来扶助帮助,眼识就现行了。

问:“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妄”,为什么不妄?

晓:这就关乎到阿赖耶了。什么是阿赖耶呢?能够摄持众缘和合所生起的那么一个作用(即缘起法),注意,摄持是重点词。幷且使这作用既不失坏,又不变质的这么一种功能,我们佛教把这种摄持功能假安立了一个名字叫做阿赖耶……

问:法师,我插问一句,我们说过好多次“假安立”了,能不能给“假安立”这个词下个象样的定义?

晓:这倒没想过,咱们这么说你看行不行,所谓假安立就是本来就不实在,但我们为了方便,也是习气使之,给取了个名字,这就是假安立。假安立可以说就是方便用一下,不能当真,以后还要丢弃。这样说我自己也不满意,我下去再想想找找,看有没有更恰当的语句。现在还回头接着说刚才的话题,阿赖耶的定义。

刚才说的定义,这句话很拗口,它是一个复句。要听明白你就得把它分析一番。

现在常有人把阿赖耶识当作一种东西,这也是错误的,其实它也是抽象的功能而已。我们也可以这么说——能够摄持这因缘所生法之作用既不失坏又变质的功能叫阿赖耶,被阿赖耶摄持的这种作用,我们称其为种子。

问:法师你说跑题了?

晓:没有。“所做业不妄”中的“业”也是种子,我们平常总是说业种、业种子。

问:种子与阿赖耶是什么关系?

晓:不一不异的关系。

大家别扯远了,先听我说,有什么问题稍等一下再问。释迦有一次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永不干涸?这是个很有名的问题,想来大家都会知道的,它的答案是,把这滴水放入大海之中,那么业种子存入阿赖耶就与一滴水放入大海一样,大海有保持这滴水永不干涸的本事,阿赖耶有摄持业种子不失坏不变质的功能,小师父你问所做之业为什么不妄就因为阿赖耶这么一个摄持功能。

问:为什么有些修行人可以看见人死后阿赖耶投胎的情况?

晓:阿赖耶是心法。强调一下,它是心法,心法就不同于色法。本来不应该看见阿赖耶的,你却能看见,华严经说,一切唯心造。你把阿赖耶当做了实在的东西——灵魂,你口口声声说自己在修行,其实你一直在搞的外道!你从来没有与佛法相应过!你心中与“赖耶是实在的”相应。圣者为度化人而方便是另一回事。当然,鬼魂也是有的,真有。现在的科学家给灵魂的概念是“人的自性幻觉,是心理情结的聚象外化,是病理因素的意象外射”,若你碰到已死去的人的灵魂,那只是你自编自演的独角戏,当然你自己是不由自主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从小就受到灵魂文化的熏陶。从小你姥姥就给你说鬼故事。

问:阿赖耶倒很奇怪的?

晓:比如我们这个房间,共四盏灯。前左这灯它的光是照亮了整个房间,后左那灯也是照亮整个房间,前左灯在这桌子后投下一个影子,后左灯在桌子前投下一个影子,这是两灯的不同。房间比做三千大千世界,前左灯比做人某甲,后左灯比做狗某乙,前左灯可以照亮整个房间,人甲可以变现出整个世界;后左灯可以照亮整个房间,狗乙可以变现整个世界,前左灯照亮房间与后左灯照亮房间有些微不同,人甲与狗乙变现出来的世界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把人甲狗乙换成其它生灵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样大概大家对阿赖耶好理解些。

问:法师啊,不怕你说得好,说得一丈不如做到一尺。

晓:对的,说得一丈不如做到一尺。不过,得看你是怎样的说,又是怎样的行。自己有一桶,才能倒出来一杯,若你根本说不到一丈,你能行到一尺?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学习佛道先得多闻,听得多了,直到明理了,在道理正确的指导下你才能够行得正。然而现在,我们连多闻也不具备,当然,我们的行是否正确就成问题。密宗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他说过一首关于修学次第的偈子——最初广达求多闻,中显经论皆教授,至后昼夜精勤修,一切回向教昌弘。这就很明显。还有一位萨迦派祖师,我一时忘了名字,大概是班智达,他也有一首偈子——说是修时不需闻,此是浅慧愚者说,不闻经教只修行,纵勤亦是畜修法……

问:修学就要无分别~~

晓:无分别可绝不是不分别,无分别是不应当分别的地方就不要去分别,不是让你如朽木枯竹一般。

关于这学与行的关系,大家一定得先多闻以求明理。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是济世利人,你就把你所明的这个理说给别人听。当然,若机缘不好是没人愿意听的,就象现在这末法时代,几乎是没人听,那么你就不要喋喋不休地说。有机会再说。你不休地说只会惹人烦,此时真的是“说得一丈不如做得一尺”,但当有人要听、要学时,你就得说,此时你说出来那是无量的功德。有人说多闻经教是把佛理当做世间学问了,说多闻,不能知行合一,没有用的,这纯粹胡说八道。学与行这两者,“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佛教的殊胜之处在哪里?就在这儿!学即是行,行即是学,学行一体。比如说,我刚晓现在力求多闻,这是学,但我只要努力,努力地学,毫不懈怠,学得入迷,不顾吃饭睡觉,那么,此时我不会犯戒,学的入迷,心不散乱,就会得定的,最后有慧。戒定慧三者具足,是不是行?问题是现在的人们稍微学那么一点儿,就要卖弄,你这已经不是学了,这罪名能让学来担么?不公平的太了。若真的多闻,绝不可能使知行分家的,把知与行分开才是坏法。反对多闻者,要么是胡涂虫,要么是魔化身。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