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五)(6)

晓:以人为本!这“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正视自己的人本位,对于出家人,也就是僧界吧,对僧界的现实我们现在人都不能正视。我们为什么出家?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一个是正信的,这微乎其微,百不挑一。传

晓:以人为本!这“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正视自己的人本位,对于出家人,也就是僧界吧,对僧界的现实我们现在人都不能正视。我们为什么出家?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一个是正信的,这微乎其微,百不挑一。传记上写的那不算,那是为尊者讳。二一个是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原因,也就是身体不健康。我们知道身体健康就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这占相当一部分。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有关,怕孩子养不活,就送到庙里,托佛菩萨庇佑。三一个就不可言说了,比如我有一个师兄,谁知道最后抖出来了却是个杀人犯,也就是说有人的出家是作了违法乱纪的事儿。还有因为情感原因出家的,还有因为生活的原因出家的等。我是顺口说出来,也没什么逻辑,你们自己算算该分多少种。甚至你们可以做一下调查,若作这个调查就要充分地与出家人交流,与一个出家人接触一年、两年、三年以上,你才能够探到真话,可不能如社会调查一样,先整出一个问卷,然后收回来。若用这问卷的方法的话,你还不如坐下来均均匀匀的喘口气儿,因为你只能得到假答案。

如此来看,可以说,很多的出家人在出家以前就是不够格的“人”,不是一个“大写的人”。但是,我们都讳言这一点儿。我们在出家以后,佛教界有一个说法:出家乃大丈夫事业,非王侯将相所能为。确实有这样的大丈夫,可不能说都是大丈夫。中国民间传统有一句话,叫做“地狱门前僧道多”。佛教只说大丈夫,外人只说地狱前……

问:这是两个极端,都太偏。

晓:对,可也都不能算错。这就象诸葛亮给孙权算曹军数目,越算越多,而周瑜给孙权算,则越算越少一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只说佛教界。佛学院在教学僧时,都没有站在出家人只是一个“人”的位子上,一上来就教的是“大丈夫”位子上的事儿,难道庙门真的是龙门吗?任何人一进来就由鱼化龙了~~不是的,绝对不是的!但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观念出来呢?这是人们心理压抑的结果,人们对世间无耐的结果。整个佛教界都是这样。

问:那么究竟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或者说怎么办?

晓:把“人”放在教育活动的中心。佛学院是提高这些出家人的综合素质的,这个中心我们确实是背离了。比如,有一次,有两个学僧调皮了,于是副院长把他们叫出来批评:你们是人吗?!这两个学僧年纪比较大,在家时也不是什么善碴儿,听见这话当时眼就有点儿想瞪,因为一般来说,“不是人”是骂人比较重的话。接下来副院长说:你们是沙弥、是比丘、是人天师表,怎么能把自己降格到与一般人一样的地步呢?这两个学僧就平静下来了。这实际上就是不正视现实,给他们戴高帽而使他们平静。

不相信~~这是真事儿!还有更奇怪的——

我在佛学院是个灭火器,哪儿缺人就顶哪儿,没个正准儿。有一早上我代僧值,一个同学没上殿,我敲他的门。佛学院为了使同学们能相互照看,是两个人一个房间。我敲门时,一敲,门竟开了,因为他同屋上殿了,门就没扣,门一开我就看到那个同学了,可那个同学一个翻身,吱溜一下就钻到床底下,身手实在敏捷。连衣服也没穿。你们说,作出这样的事儿,该咋评价呢?

所以,别吹得太高。人么,是人。要正视现实!不然,真是寡妇死儿,一点儿指望也没了。

问:你所说的人的素质包括哪些?

晓:这是一个人文精神。能够正确处理与社会、与他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最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还得有学识,学识是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及对事物的本质有很厉害的洞察力,有独到的见解。佛教学识不够的话,你会“尊释迦而不知释迦何自可尊”。

第二个理念是学风建设,学风关系到佛学院有没有生机,有没有活力。它是佛学院存在的基础、前提。若没有学风,充其量你是一个稍微特殊一点儿的寺庙而已,特殊的地方就在于佛学院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仅此而已。

问:现在佛学院对学风是怎么理解的?

晓:在九二年时,中国佛协在上海开过一个教育座谈会,提出了办“丛林化的学校”。这个没什么不对的,但给人的感觉总不是那么个味儿。这其实就是道风与学风的问题,而且把道风排在学风的前边儿。我们九华山佛学院仁德老法师有句名言──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可以用,无德有才不能用。这句话曾被宝藏法师写在了学习园地上。有一天,某法师带人参观,可能是法师与几个人关系极铁,他就介绍说——有德就是听话,有才就是不听话、浑身角刺。当然,这是怪话儿,但我在屋里听见后浑身不舒服。

为什么我们这么强调道风呢?本来道风、学风如鸟之二翼、人之二足,缺一不可,但二者毕竟不同。假如我说某庙道风好,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都称赞道风好。但体现道风好坏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谁都说不出个道道儿,这只凭个人感受,所以这有很大的随意性。心源法师去缅甸时,我送他走,告诉他——我们什么都不稀罕,你给证个阿罗汉回来。能证道才是道风好。若只是上殿、过堂之类,所有象模象样的寺庙都这样,这不是体现道风的指针。

问:既然道风这么不可捉摸,那么怎么调和这个矛盾。

晓:我们说学风,学风就不同了,你可以拿出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来才行。这是实实在在的,这是我们的弱项。闽南佛学院还好,人家能拿出象模象样的成果,其它哪所学校还行~~没有了!所以,闽南佛学院是佛教界的名牌。老和尚们你不能不佩服,那是真“狡猾”,因为学风太弱了,于是一直强调道风,把人们的目光都引到那虚无飘渺之处,无形中就掩饰了学风的欠缺,但遮着盖着总不是长久之计。这是老和尚们为了把学院办下去而用的策略,但这不能从根本上使佛学院脱离危机状态。有了学风,拿出成果这就有了佛学院存在的基础。

问:对于佛学院的道风,具体该怎么抓?

晓:应该让学风来指导道风,没有学风的道风其实是盲目的。确切来说,应该是先学风指导道风,然后,凭道风再来影响学风。有了学风,道风才能不谬,这从内心深处震撼他的心灵,自然道风就有了,最后二者相辅相成,就圆满了。若光凭压,这“道风”是表面的,没用。

问:其实能压住也好呀~~

晓:当然,不过作用确实不大。这我可以举出不少例子来。

问:其实师资队伍才是困扰佛学院的难题。

晓:对的。师资力量在佛学院里,起决定作用。造诣高深的学者型法师,甚至大师,是佛学院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法(老)师的质量,就是佛学院的质量。即使社会上的大学,名牌大学也是靠名教授支撑门面的。比如北大,主要就是有几位国际知名的名教授、大师,因而,北大在中国有其独特的地位,一直是教育界的龙头老大。现在北大也不行了,那真成了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其它学校还不如北大,就更别提了。佛学院也是这样,我们的法师,很难让人信服,不过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天地君亲师,老(法)师对于学僧有特权,是权威,学僧们不敢言而已,这其实不正常。自“五四”以来就在批判。而且,现在的法师们只管教书,而不自己研究,教学与研究结合才是一种有效的机制,教书是中心,研究是先导,二者结合才能使学校发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