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牛居士:一声佛号统摄一切法(四)(7)

定课和散课,两个是一课。定课做得差,散课抓紧补上;事情多散课做得不够,回家以后到佛堂里稳住心神,晚一点睡觉,老老实实地比平时加长些时间念佛,这样在定课当中,也就把丢下的散课补上了。定课主要是修定力,


定课和散课,两个是一课。定课做得差,散课抓紧补上;事情多散课做得不够,回家以后到佛堂里稳住心神,晚一点睡觉,老老实实地比平时加长些时间念佛,这样在定课当中,也就把丢下的散课补上了。定课主要是修定力,散课念佛主要是修清净心,两者可以相辅相承。这样日久天长,必能“心合于道,行顺其自然”。修学佛法如能这样修,则越修越自在,越修越愉快。若掺杂任务的观点,心怎么会清净?完成任务的观点是执著心,执著于自己“没有完成任务,赶快完成任务,早课还没有上,晚课还没有上”。这是执著心在起用,这样的做法和清净心不能相应,法和心不相应,我们的心又怎么能和佛的心感应道交呢?执著心是凡心,清净心是佛性,这是两码事、两个频道,不能感应道交。这样的修行方法,要想达到净土念佛的一心不乱,真可谓是望尘莫及。所以我们学佛人,不可以执有任务观。

当然,我说不可以有任务观,不是让你不去做定课,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废除功课!而是要明白在如何用心的前提下,怎样活泼地应用。要心无挂碍,使内心永远处于一种无为、清净、舒适、愉悦的最佳状态,毫无负担之感。要老实念佛,用日常不间断地老实念佛来取代完成任务之心。这样长时熏修,自然而然,我们的心就与道相应了。这是第一点障道的缘,一定要去除任务观,任务观障碍我们的修行。

第二点障碍我们修行的是执功德观。

我们好多的同修、学佛人认为念佛可以积功累德,为了积功累德,有的同修就把自己念佛的数目全部记下来,就是在一张功德纸上,念够一万声就涂上一个圆满的小黑点,以此来“积功累德”。这个方法确实是古人传下来的,但古人有其良苦的用心,是专门对治那些懒散、不肯用功的念佛人的,它起的作用就是督促你念佛。我们念佛的同修都想当生成就,而想要当生成就可不是画几个圆圈就能成就的。想当生成就佛号必须入心!并且佛号必须要保证在二六时中不间断才能往生。你每天念上三万声,涂满三个圈,完事把那小纸儿往旁边一扔,接着干你的麻将牌去,到了明天再涂再画,这样的“功德”有什么用呢?这是专门针对那些心神散乱的人使用的。起不起作用呢?也起作用。

我刚入佛门两年,有一次结法缘,有位居士给我送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大声念佛见大佛,小声念佛见小佛,无声念佛不见佛。请问此种说法对不对?”实际这个人是在考我,他知道我刚入佛门,肯定不知道这话是谁讲的。这话是谁讲的呢?是印光大师讲的。印光大师这么说对不对呢?对,对他那个道场来说就对。因为大师那个道场二六时中总要有五、六个人高声念佛,如果你不大声念佛,他也不大声念佛,念来念去这个道场就没有佛号声了。所以印光大师就说“高声念佛见大佛”,你就去高声念佛吧,准不会困。

但是对我们来说就不太适用了。你逛市场时也那么高声地念佛,你不成精神病了吗?这就不对了。哪里有绝对的对和绝对的不对。在那个道场对,换一个道场就不对;在那个环境对,换一个环境就不对。我曾经去过莲华寺,到那去了之后大伙都赞叹,连师父都赞叹,说:“某某某这位大居士真是大菩萨!念佛念得一心不乱了。”我天天起得很早,正好那天我起个大早,在大山里我好逛山,我就一边念佛一边上山。过桥的时候,正好碰见人们赞叹的这位居士,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众。她一路捧着手从小桥上走过,头也不抬眼也不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路阿弥陀佛。我们过桥以后,他们告诉我,“就是这位居士,一心不乱了!”

我瞅瞅她,我说这是精神病啊,这绝对是精神病。怎么呢?逛百货她也这么捧着双手念阿弥陀佛,上市场她也这样头眼不抬地念阿弥陀佛……你这样念阿弥陀佛,你把阿弥陀佛念到哪去了?上哪去找阿弥陀佛去了?佛号入心就是这样入心啊?那不成了精神病了吗?

所以这些功德观、功德格,对我们真正求往生的人不起作用。为了要功德,你这一万声佛号画出来的那个小黑圈,是不是都是瘪子呢?不好说呀。你想多积累这些“功德”去换西方极乐世界,我看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这么好去的吧。

还有一些人,把布施、弘法等等这些好事常常记在心中念念不忘;印经典不小心漏了自己的名字,就认为把自己的功德漏掉了;放生款到年终时也要算一算,怕自己的功德算不准会丢掉一些……所有这些功德观的思想,无不障碍我们修道的精进,而真正的功德并不在事相上。我这句话不知道同修能不能理解,功德不在事相上。我们有好多同修不明白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可以这样讲,你所做的事,所出现的这个相(建寺、修塔都是相),这里面没有功德。

凡是在事相上修的,绝不是功德,是福德。功德也不在修法上,比如诵多少经、持多少咒。有好多同修说:“犟牛居士的功德可大了,度了好多的人。”我跟同修讲,我所作所为的这些事情没有功德,也不是功德,是福报。福德绝不是功德。因为度人有计量、有数量,所有这些东西都有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事与相都不是功德。

什么是功德?功德必须与清净心相应。功德是内心世界脱离了烦恼的一种清净无为的状态,无念就是功德。功德是无知无见,是自我性德显现的一种证悟。功德本身有两个含义。一是念念无智,顿见本性的妙用为功德。就是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还有,我们念佛是功德。古大德有这样的话,这一句佛号,它是“万德之本,全德立名,以名召德,名外无德”。“万德之本”,万德并不是一万个功德,无量功德的根本就是一句佛号。“全德立名”,所有的功德都立在“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上。“以名召德”,以这个阿弥陀佛的名号感召了所有的功德。“名外无德”,除了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以外,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没有功德。所以除了佛号是功德以外,其他的绝对没有功德。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学佛人内心谦谦,没有我慢之心,越学越低矮,山在下、地在上的态度是功,身口意与心性相合是德;心生万法是功,法入心而离念是德;念佛能够以佛号修净心与自心相应是功,在日常生活中不染六尘是德;念佛时佛号念念无念的清净心是功,心地平等、慈悲、正直是德;没有我相是功,常行布施,普济一切众生是德。通过念佛法门的方法达到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能够一心不乱是功德。功是精纯的功夫,德是身、口、意三业的德行;功是功夫,德是与性相应的行为叫做德。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领导干部我们大家非常尊敬他,尊敬他什么呢?不是尊敬他的权力,也不是尊敬他的财富,而是尊敬他的德行。德行受人尊敬,财富、权力并不叫人羡慕。像我们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这些人,哪一位对周总理不尊敬呢?为什么?总理有德行。就像纯印老人家讲的:“总理走的是中道,是儒家之道,是佛家之道。”这就是德,他有德行感召我们。所以德是指身、口、意三业的德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