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24

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四集)  2005/8/6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7-24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人生来讲,德行是根本,就像树的根一样。我们继续往根源去了解、去深入,就能体会到德亦有根本,而德之本在孝。夫子在《孝经》里面说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而只要找到了大根大本,本立道就生。你为人子之道生了,你的家道生了、你的事业之道也生了,你德行之根也开始发芽、茁壮,但是人生假如没找到根本,纵使你赚很多钱,都是昙花一现,终究会败丧下来。因为就好像一朵花它没有了根,插在花瓶上,也只能好看二、三天,终究会谢掉;而有根的树木、花朵,它不仅能够开花结果,它所结的果又能够长成一棵一棵的大树、花草,而且可以绵延不绝。所谓「孝悌为传家之本」,能传世世代代好的家风,我们要学就要学千年不灭的家道,要取法乎上,目标要定得高。

  首先就要从孝开始教起。我们跟学生教导孝、教导德行,首先要从知恩报恩开始。知恩报恩是一个人的天性,我们看连物种都懂得这个道理,乌鸦反哺;其实不止乌鸦会反哺。有一个猎人找到了一个老鹰的巢,正在那里等待要射杀老鹰,突然看到一只年轻的老鹰带著一只老的老鹰飞到了巢里;这个猎人看了觉得很特别,不知道这只年轻的老鹰飞去做什么。过没有多久这只年轻的老鹰飞了回来,因为它找到了食物,赶快来孝敬它的母亲。所以猎人看到这一幕也把他的猎枪放下了,连动物都懂得报恩。所以「礼者」,我们对於父母的恩德所要尽的礼,最重要的是「报本反始,不忘其初也」。一生不忘当初小时候就是有父母的恩、就是有这么多长辈的提携,我们才有今日,所以「不忘其初也」。

  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李密,他的学问很好,皇帝要请他当官,下了好几道谕旨他都没到,皇帝很生气,怎么都不来我朝效忠。后来李密亲自写了一封上奏给皇帝,因为他从小父母就过世了,都是他的奶奶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而那时他的祖母已经九十六岁了。李密在奏摺上写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念念不忘这个根本;「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我的祖母假如没有我的照顾,她的后半生最后的日子就很难过下去。写得是非常的感人,非常的真切,当然皇帝看了也受到很深的感动。我们看了李密的「陈情表」也要时时叮咛自己不忘其初,不忘记成就我们人生的父母。

  我常常做这样的思考,我这一生假如没有父母,假如没有几位生命当中的贵人,我们又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人生道路?想到这里就应该去报恩、去回馈。而真正回馈父母、回馈所有生命当中的贵人,最重要的是做到什么?这个答案有赖大家好好去思惟。在父母的心中,对孩子的付出他们是不求回馈,不只不求回馈,连我们现在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是时时挂念著我们,「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有一次在跟我父亲谈话当中,父亲很深情的讲了一句话,他说「我们不要求你们什么,我们只希望你们过得快乐,日子过得好」。面对父母无所求的付出,面对父母自始至终的关怀、祝福,我们应该立身行道,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不要让他们再担忧了。

  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刻不容缓!假如德行没有成就,讲起来好听,每个月都有拿钱回去给父母,现在的孝道已经到了最底谷,有拿钱回去的人就觉得很了不起,其实那都到枝末去了。父母要的是你的关怀、是你的付出,是你能常回家看看,让他能够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那一些钱。其实多少的父母,孩子拿钱回去他不只没有花,又怎么样?又把它存起来,要留给孩子、孙子。而当我们的德行没有成就,每一天父母都在担心,都在提心吊胆;不只还担心你,延伸到你能不能把孩子教好,能不能把家庭扶植好。

  我们看到《弟子规》的经句,「晨则省,昏则定」是早晚问候父母,我们引导学生说到,早上你起床去跟父母问好,父母整天都很高兴,没有一件事比得上孩子体贴、孝顺的快乐。父母看你问好,「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天工作都很有精神;然后看到你的面容、额头都有点发亮,代表昨天睡得很够,氧气充足,那他整天都很放心,工作也很愉快。而我们只是轻轻的一声问候,就能达到这么大的效果。

  下午放学回家,父母一整天没看到我们也有些挂念,我们赶快趋向前去跟父母问安,说我回来了,父母知道我们回来也就不担心了。又看你气色也很好,代表今天的学习很认真,在学校也没跟同学发生不愉快,那母亲、父亲也很放心。所以早晚两次的问候让父母少操很多心,这叫「晨则省,昏则定」。我们再把「晨则省,昏则定」扩展,如何能真正让父母不操心?你要从心上去解每一句经句,你每一句都可以彻法底源,都可以从根本修起,就是从我们的存心下手。

  有一个老师打电话给我问了一些问题,因为他觉得《弟子规》里面有糟粕。假如你听到对方说《弟子规》有糟粕你要怎么应对?你可不要给他开课讲了二、三个小时。人家有疑惑那个叫正常,你不要一下子就要跟他辩论起来,辩是辩不出结果的,辩只会让他那种对立反弹更大,我们要顺势而为。我就跟这位老师说:这位老师,请教你哪一句是糟粕?任何一个境界都是好境界,你跟他对立起来、辩论起来,你可能把他闻正法的机缘都断掉了。而且他来问这个问题,我们了解了为什么,也了解了如何解答,将利益往后再遇到这样问题的人,我们都能对答自如。所以任何一个境界都是好境界,都在成就我们的智慧、经验,你能这样去面对一切人事境缘,那就能心平气和。没有对立,只有不了解,只要透过沟通就能化解。

  他说「晨则省,昏则定」是糟粕,我说为什么?他说一天要问两次太麻烦了!有没有道理?我就跟这位老师讲,你早晚问候一遍,对父母一天的心情还有对他减少担忧,都有非常大的效果。我也给他引导了一番,他听完以后还算服气。接著他对我讲,他说「蔡老师,你自己都没有做到」,因为他知道我离乡背井在海口,不可能早上跟父母问一次,晚上又跟父母问一次;当然可以透过电话打,不过他想我一定也没有早上打一通、晚上打一通,所以他说我没做到。我们做老师的人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学生或者别人说「你讲了你都没做到」,这时候会冷汗直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