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13(4)

「言语忍,忿自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还有没有?没有了?只有两味,没有什么药效,因为家庭生活有太多的情景都需要当下能够提起觉照,提起正念。还有没有?「见未真,勿轻言」,你还没确定的

  「言语忍,忿自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还有没有?没有了?只有两味,没有什么药效,因为家庭生活有太多的情景都需要当下能够提起觉照,提起正念。还有没有?「见未真,勿轻言」,你还没确定的事不要到大街小巷去讲。还有不止「见未真,勿轻言」,「人有短,切莫揭」,你先生的坏毛病,所有人都知道了,只有一个人不知道,谁不知道?就他不知道是你讲的,等到他真正知道了跟你没完;犯这种过失的女人还不少,「人有短,切莫揭」。你假如出去说,我先生对我有够好,都买东西给我吃。其实他就只买过一样。但是他对你一分好,你就赞叹他一分,这个话又从亲朋好友传到他耳中,说我对她这么一点点而已,她就这么珍惜了,那我应该对她更好一点。你看言语的差别很大,要冷静。

  还有没有?「将加人,先问己」,我们要对先生的言语行为,首先想一下,假如对方这样对我,我欢喜吗?我接受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一帖中药满贵的,「将加人,先问己」。还有一帖药一定要下,「财物轻,怨何生」,你看夫妻之间很多时候为了钱财吵架,「我妈妈都病成这样了,你都不闻不问,连个水果也没提过去」,还等另外一半开口,那个都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夫妻是同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要有这种态度。不等先生、不等太太开口,婆家、夫家有困难了,马上去帮助,你的另一半温暖在心头。

  还有没有?「恩欲报,怨欲忘」,记得都是对方的好,摩擦都放下,这种良性循环就会愈来愈好,彼此都只记对方的好,那就很幸福美满了。不要再开下去了,再开下去整本《弟子规》都进去了,有没有可能?「出必告,反必面」,你要出去不跟你老婆讲,让她担心,担心一次、担心二次,第十次你一进门她东西就给你丢过去了。晚餐她给你准备得好好的,六点半了,你打来一通电话:我不回去吃了,再见。她忙了半天,弄了半天,你给一句「我不回去吃了」,就挂下去了,久而久之那种怨气就来了。「出必告」,你决定不回来吃要赶快通知她,要告诉她,你处处能体谅到她的心情,尊重她,相敬如宾就出来了,你体谅她一分,她一定敬你一寸。所以《弟子规》可以解决人世间所有的问题,要有这个信心。

  人生的抉择,最根源的还在一个抉择,择念,择我们的思想、观念。因为有了正确的思想、念头才有好的行为,好的行为才有好的习惯,养成习惯形成性格、个性,好的性格成就好的命运命运的根源在思想、在念头。林则徐先生曾经整理了他人生的历练,写出了十条很好的道理,叫「十无益」。林则徐儒道释的根基非常深厚,你听他这个「十无益」很有味道。

  第一「父母不孝,奉神无益」,连父母都不孝顺,每天祈福,在那里拜神,有没有用?完全没用,所有这些神明、圣贤教诲,就是从孝道开始做。「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连家里的兄弟都处不好,还说可以出去跟人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你相信吗?你看林则徐观事情都观到根本上。我走到很多的地方都先问,福州出过什么圣哲?海口出过什么圣哲?因为这个圣哲人一定可以影响一方,而这个圣哲人一定有很精华的智慧,你只要虚心就能学到。每一个圣哲人的风范都是巨人的肩膀,都很慷慨提供我们站上去。

  其中还有一条,叫「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存心不善良,纵使你们家是龙穴,有没有用?这个龙穴住了两年之后变鼠洞,对!那个气氛完全都不一样,中国话讲「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我有一个长辈,他们家对面就是殡仪馆,他在那里住了好多年,事业愈来愈发达,为什么?我这个长辈很有度量,都不跟人家争,结果后来升官都是他。因为争到最后是非人我很多又损德,他又跌下来,结果跌到最后,他的资历最深,因为找不到其他人,他就上去了,该是你的,跑都跑不掉。而他存心很善良,乐善好施,纵使住在殡仪馆对面还是旺,因为福人的念头是善念,他整个磁场就影响。所以福地福人居,是福人把这个磁场转掉了。

  我们从这里就了解,思想才是命运的根源,而一个人的思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父母的思想影响一家的命运,一个社会国家人的思想就已经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社会的未来,能不能断得出来?可以。好,我们冷静下来思考,诸位朋友,三十年之后你的家族、家庭会是什么样?三十年之后我们的社会状况会是怎么样?断得出来,前景好还是不好?但是命运可以改,人的思想变了他的命变了,家庭的思想、家风转了,整个家族的发展就变了。我们《三字经》里面「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他以前非常自私自利,他的爷爷给他托梦:你再不做好事你的命都快没了。他一惊醒,反省自己的过去,开始断恶修善,才生了五个儿子,后来还都当大官,一念之差,家的命运改了。

  当我们念头都转变,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德行,我们未来的台湾社会才能愈来愈好。而当我们在推动的过程,一定要坚信「人之初」一定唤得醒,除非是我们德行不够,「德未修,感未至」。不然现在人很苦,人心希望能有真正美满的生活可以过,这时候你能把如何让生活美满的方法给他,没有人不接受的。好,就从我们自己开始转起,开始做起。今天的课先上到这边,谢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