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3(2)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没有问我你的家风要承传多久?他假如这么一问,我相信我的人生当下不一样,你相信吗?我不是没有那份气魄,我们是没有缘分点燃。我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去扫墓,当我跪在我曾祖母的坟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没有问我你的家风要承传多久?他假如这么一问,我相信我的人生当下不一样,你相信吗?我不是没有那份气魄,我们是没有缘分点燃。我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去扫墓,当我跪在我曾祖母的坟前,我仰起头来一看,看到我自己的名字列在第一位;我爸爸是长子,我爷爷也是长子,所以我是长曾孙,我们那一代我的辈分最高。当我看到墓碑上第一个名字是我,对我的内心有没有影响?有!我时时要警惕自己,要当我所有堂弟、所有这些堂妹的榜样,有了这一份存心,我的人生态度就相当不一样。

  假如高中的时候老师又教我学习范仲淹的存心可以承传家风千年不衰,我可能那时候就把《范仲淹传》拿来看了,我等不及了。但是老师没有这样教,老师教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背起来,考试会考,两分。年轻人是最容易热血沸腾,最容易点燃那一份气慨,没有被点燃。「人之初,性本善」,我记得在高中三年的岁月当中,曾经念到两句话的时候我的眼前突然一片光明,第一句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二句就是孔明的《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奇怪,莫名的感动,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这份感动没有人继续引导、点燃。

  后来在好几年前,我看了一部连续剧叫「三国演义」,当我看到孔明那一份忧国忧民的心,当他身体已经非常的孱弱了,他依然拿著笔要把他的经验、智慧传递下去,在那里抖著笔杆,撑著那一条快要熄灭的生命,我边看,泪水止不住的流。又看到孔明居住的营帐外挂著两行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明这一份忠心,在我看完电视剧以后深深的印在心上。

  到海南经历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确实没有时间想问题,因为每天该干的事都干不完。杨老师常常开玩笑,因为她前年九月带我到海口,她说我到海口,因为一个礼拜左右我们一起去山东曲阜拜孔老夫子,中国文化折中於夫子,夫子的功劳最大,既然要推展中国文化,那当然要先礼拜孔夫子,也求夫子在冥冥当中庇荫。去了以后非常的感伤,我们去参观孔林、孔府、孔庙,在参观三孔的过程,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本来很欣慰这么多人来,又听著解说员左一句封建,右一句封建,都在批判中国文化,我们愈听愈心急,这么好弘扬中国文化的地方、场合,却是在批判文化,却是在误解文化。不能怪他们,因为中国文化的本质、中国文化的精神没有人宣讲。我们看了很急,假如有机会能够把所有这些在引导大家参观孔庙的解说员好好的上几堂课,相信情况会大有转变。

  看完三孔以后,我们又到了周公庙,真正尊敬夫子的人也同样会感受到周公的伟大。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孔夫子说他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是不是退步了?因为他尊崇周公的德行,时时想著要以他为榜样。到了周公庙我们的感触更强烈,一个人也没有,而且周公庙很多的树都有一点倾倒下来,也没人整理。三孔门庭若市,周公庙空无一人,请问去参观孔庙的人是为了要深入中国文化吗?是不是?不是,我们要看到真相。

  看著几百块赞颂孔子德行的墓碑统统摔坏了,只有两块没摔坏,其中有一块我记忆很深,是康熙皇帝赐的,这个碑高度应该超过十公尺,非常的庄严,很巨大,因为红卫兵人再多,抬不动,推不倒,才幸免於难,不然很可能全军覆没。他们不是为了要深入中国文化才去三孔,是为了什么?为了茶余饭后当朋友问你,你有没有去过三孔?你假如说没有,他觉得你怎么这么丢脸,连三孔都没去过。很怕别人问你,你觉得不好意思,都是为了告诉别人这些地方我去过才去。

  我们以前常说出去旅游叫上车睡觉,下车怎么样?你们没听过?你们的水准比我高太多了,我都听到「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处买药,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中国人旅游的目的在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寓教於乐,要去观察风土民情,向他人学习,向大自然学习,是这样的态度。看到这些情景非常的伤感。杨老师就对我讲,她说我不能陪你回海口了,我必须留在北京创立一个中国文化网站,这个网站能突破时空,能让全球有心於深入中国文化的人有一个学习的平台,这件事不能等,你自己回海口去。

  杨老师的网站,诸位朋友你猜猜看,多久成立起来?一个礼拜,把这个意念发出去以后,一个礼拜之内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在北京有一个老板护持杨老师创立了这个文化网站,这个老板看到创立只花了一个礼拜,频频摇头,他说我找一个可以用的人,找半天连一个都找不到,杨老师要创立网站,一下子四、五个关键人物都到齐了。因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你发的这一颗是真实利益众人的心,很多的助力当下就会感应,我们要相信「得道者多助」,这是在北京的情景。

  当杨老师告诉我「你自个儿回去吧」,诸位朋友,假如你是当事人,当下你的脑子里面会出现什么东西?我以前的个性是比较优柔寡断,比较拿不定主意,想东想西的,所以都吃不胖,是学了中国文化以后,真正了解到人要活在理智当中,人生才能愈走愈有意义、愈踏实。我们对於圣贤的智慧很有信心,把我以前所有的烦恼习气放下,人生以圣贤经典为剧本,把它演出来。在演的过程当中突然明白,这每一个句子不是孟子的话、不是孔子的话,是你真心里面的善良、真心里面的智慧,只是透过孟子、孔子古圣先贤的嘴巴讲出来,当你真正自己做到了,内心非常的痛快、喜悦,当你真正做出来了,内心会有一种呐喊,做人就是这样才有味道,才痛快。

  在杨老师叫我自己回海口的当下,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要有百折不挠的气节,要能扛起责任,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时时要以仁厚之心去处世待人,因为当我们这一颗仁厚之心能落实在生活处世待人,将能唤醒他人的仁慈之心,因为你爱人,人爱你,当人爱你的时候他也同时提起了仁厚之心。当人不提起仁厚之心,严不严重?只有一念,严重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