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居士答客问(3)

密法是很殊胜,即身成佛是它比别的宗都独特的一种优越性,但是违犯了戒律,地狱也比其他所有的地狱都严重。所以有的人只说它这一面,只说它怎么怎么好,而不说它那一面。这个不可以的,天下没有捡便宜的事情。比方

密法是很殊胜,即身成佛是它比别的宗都独特的一种优越性,但是违犯了戒律,地狱也比其他所有的地狱都严重。所以有的人只说它这一面,只说它怎么怎么好,而不说它那一面。这个不可以的,天下没有捡便宜的事情。比方刀子快,切水果快,切手指头一样快,是不是?就是这样。所以这个法为什么不能轻传,也就是我们不能把一个装好弹的枪给小孩子玩,他就是哭着跟妈妈要,妈妈也不能给。
居士敬问:密宗的本意还是好的,怕人家拿去做不好的?
黄老居士:是!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师傅就有很大的责任,看你是不是能够适合于这个法。主要的就是...,譬如小孩子闹"我要手枪玩",你能给他吗?他拿了手枪一下就乱扳,一下子就...,他不懂。还有,你也不能把对于武器,关公那个刀一百来斤,在关公手里往那儿一刀就完了。别人拿起来,不要说他是骑着马上阵,光是刀就把他压的拿不起来了。你有没这个力量来拿这个武器?所以这是好多好多问题。
真正密宗的规矩,师徒之间要互相观察,师傅看徒弟三年,徒弟看师傅三年。而且学密之前,你要把佛教理论的研究,显教的研究,有脱产学习十二年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这个是很严格的。不是像我们居士这么研究,上着班,回家看一点,这么十二年,不等于那个,那个是脱产。我遇见一个清华毕业之后,去当了喇嘛的人,解放以后他又还俗了。我一次碰见他,他还考格西...。他在庙里成天就是读经,黄教要辩论,就跟我们现在进训练班一样,排得很忙的。要这么十二年之后,才能够给你灌顶。
灌顶就是传一个法,你对于这个法有资格学习了,你可以修了,这些经典都可以看了。等到给你金刚阿阇黎灌顶了,你不但是可以看了,而且你可以传法了,你作师傅,就是有资格作师傅了。
大体分作两类,细分还有很多类。一般法的灌顶,***的灌顶,还有就是正式的灌顶,四种灌顶,无上密的灌顶,瓶罐、慧灌、密灌、大手印灌顶。在修法里面,灌到大手印灌,那就是第四罐,最高的灌顶。
再有,后来有人把皈依作为一种灌顶。其实,皈依应该只能说是皈依,也可以称为皈依灌顶吧!实际上,皈依和灌顶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皈依,你只是皈依到佛教里面来了。对现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把它方便一点,你就是皈依,你还没有得到灌顶,他就心里面好像很不安。这是佛法也很切合实际,称为皈依灌顶。
皈依就是我是发了决心,我依止佛教了,所以称为居士。真正的居士,你就应当受过皈依,而且受了戒,这两个都有才能称为居士。居士也是一个很尊的尊称,有德而且很有地位,这样的人才称为居士。现在也普遍,和尚也是尊称,喇嘛也是尊称,都随便用了。
三皈,显教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你受一条也可以,两条也可以,三条也可以,五条就是具足戒了。受一条也可以,我只是不杀,或者我只是不盗,都可以了。有了戒,有了皈依,你就是居士,是佛教徒了。
在密法就是皈依四宝,特别强调上师。这个上师是怎么样?就是他代表了佛,他传授了佛的法,他本人就是僧。僧不一定是和尚,四众弟子都可以,桑迦耶是僧众。过去见到桑迦耶要顶礼,后来看到和尚就要顶礼,这个又有点...。你单独碰见一个和尚,不一定顶礼。当然你要顶礼,代表你谦德,那只有功德,都是好的。这不是一定的,不是不顶礼都错。你顶礼当然是好,你不顶礼不错。对于僧众这样一个集合体,我们应当很尊重,那就要礼拜。这就成为四宝。
这样皈依了密法了,这就开始可以修四加行,皈依法(有个法叫皈依法),念四皈依咒,应该正规在这些地方上完成一些,师傅就给你进行一个灌顶。我说的是按正规的规律的。现在圆融的规律,给你皈依灌顶的时候,你可以学皈依法,也就是等于灌了顶了,皈依法罐了顶了。这个不一定很严格的。
居士敬问:它还是一个仪式,就像结婚有一个仪式一样?
黄老居士:是仪式,但是这个仪式带来很深的宗教含意。你受了四皈依之后,你就有约束,你就不要再到基督教去做礼拜了,它就有个约束。你不受四皈依,你自由的。受了四皈依,你再做这些事,你就是违反了四皈依,你的四皈依就破坏了。比方说教皇来了,你又去礼拜他,这就是第一条你皈依上师就破坏了。那就是只有佛教的,显教密宗都可以,这我皈依都是可以的。你信耶稣教,你信基督了,信穆罕默德,跟"皈依佛"就矛盾了。你要看《圣经》,看《可兰经》,跟"皈依法"就矛盾了。你对牧师、神父,或者阿訇,尊重他们去,那就跟"皈依僧"矛盾了。你跟那些,我们就不做了,保持住你的四皈依。
你受了一个戒,但是只有一条,你不妄语。不妄语这条戒最难持了,能够不妄语这个人就要成就了,因为不妄语包括好多内容。你说假话、造谣、骗人当然是妄语,不真实。有的人前说一种话,人后说一种话,这叫两舌,也是妄语。还有一种是黄色的语言,也是妄语。
居士敬问:出自善心好意的谎言呢?
黄老居士:这叫方便妄语。这是有必要的,它是通情合理的。比方说六祖拿着衣钵跑了,大家就追。当然想不通,怎么我们佛传的衣钵给庙里一个苦工拿跑了,他一定是偷的,大家就追。一个武将他首先就追到了,六祖赶紧上了树,就把衣钵搁在底下了。武将叫作惠明,正要夺回衣钵,赶紧拿,拿不动。所以他的智慧开发之后,他不用要起个心,"我要他拿不动",他不要这么想,用不着,他就自然而然他就拿不动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提婆达多用五百个醉象,想把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都弄死。佛一来,把醉象放出来。醉象这么多最厉害了,它喝醉了。释迦牟尼佛一伸手,五个手指头出了五百个狮子,每一个象前有一个狮子,把醉象都降服了,这一计不成了。提婆达多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最后他入地狱了。释迦牟尼佛说我并没有起心要放出狮子来,自然所出现的。这就属于佛陀他的神通,就是这一类,他是自然的。
惠明拿不动衣钵之后,他就说:"大师,我不是为衣钵来,我是为法来。"就转变了。六祖说:"你坐一坐吧!什么都不要讲。"一会儿,六祖就问他:"明上座(称他的名,法号是明,上座是尊称),正当你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什么是上座本来面目?"你什么都不想,你本来面目是什么?这就开悟了。开悟之后,六祖就走了。走了之后,底下追兵就来了,就问他:"你先到,你知道六祖往哪儿跑了?""就在那边。"你说他应该不应该?不应该,但是他有功德。你要说老实话,...。好多都是这样,这是举一反三,所以佛教一点不机械。
居士敬问:经上讲佛为摩顶授记,这个道理跟灌顶的意思一样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