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 师道尊严(第二集)(6)

所以知道怎么事奉人的人,才能够去带人、去使唤人。知如何事人,你才会使人。你连事奉人的经验都没有,你真的当领导了,根本不会体恤人,乱指挥。 这三段话,我们把它加一句,知为人学生者,然后可以为人老师。大家

    所以知道怎么事奉人的人,才能够去带人、去使唤人。知如何事人,你才会使人。你连事奉人的经验都没有,你真的当领导了,根本不会体恤人,乱指挥。

    这三段话,我们把它加一句,知为人学生者,然后可以为人老师。大家觉得这个加上去还可以吧?好,谢谢,谢谢。所以我们要当好一个老师,最重要要先当好一个学生,谁的学生?古圣先贤的好学生。

    诸位老师们,孔子教学生,很重要的一点教学生立志。我们今天知道了,我们要当好老师,要立志做个好学生,今天大家立同一个志,什么志呢?做孔老夫子第七十三个学生,七十二贤,是吧?我们没关系,二千五百年之后,只要认真还是可以当孔老夫子的好学生。所以大家都是七十三贤人,你们好像不大愿意做哦。我了解了,你们不能接受的原因是你们想要超过孟子,是不是?有志气,很好。

    那既然要做好学生,跟谁学?跟孔子。所以孔子之所以成为至圣先师,因为他就是最好的古圣贤王的学生,他才成为至圣先师。从哪里看出来?孔子在《论语》里面讲,孔子说他“述而不作”,他没有自己创造发明,他所讲述的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诲,他非常老实听话;“信而好古”他对古圣先王的教诲没有丝毫怀疑,而且这个“好”是读书读到吃饭忘了、睡觉忘了,非常高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乐此不疲。

    有人问子路:“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回答不出来。孔子事后就跟他讲,你怎么不跟那个人讲,我这个人“发奋忘食”,很用功学习忘了吃饭;“乐以忘忧”,读书读到很快乐,“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都把年龄给忘了,“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自己几岁了。大家有没有读到忘记自己几岁了?很好,忘记自己几岁连保养品都不用买了。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贤,是因为他好学。夫子有讲到,在一个住十个家族的小村庄里面,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德行忠信特质跟他差不多一样的人。但是虽然有这么好的特质,没有他这么好学。有好的特质,还要后天自我的培养、自我的用功,才能成为君子圣贤。

    孔子是非常好学的。好学表现在哪里呢?另外《论语》又有讲到,夫子讲“君子食无求饱”,第一天陈真老师有讲到,这一句话不要误会:哎呀,读书又没的吃、又没的住,不是这个意思,是不去重视它,够用就好,知足。他所有的精神都在不断提升自己、深入经典,“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一个人假如欲望很强,他要开智慧就很难,就被欲望给障碍住了。“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所以他不会去追求欲望,知足常乐,然后很用心的学习之外,落实在每件事情当中、每个言语当中。“就有道而正”,一有机会去请教,他就会很主动去请教,这是好学的表现。

    再来,时间不够了,我念给大家听,然后我们上一次《工作坊》也有针对孔子为学跟为人师有哪一些值得我们效法的地方,我们刚好有跟大家交流的三个小时的课程。孔子十五岁就志于学习古圣贤王的大道,十五岁就开始。诸位老师,有开始都不会太晚,《三字经》里面说“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梁灏先生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还是继续利益国家。请问大家你现在离八十二岁还有多远?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契入君子圣贤的境界。

    夫子在求学的态度当中,有提到一句,他曾经一天都没有吃,“终日不食”。整夜都没有睡,在那里想想想,好像没什么收获,不如去读经典。因为我们在想一些事情,有时候想事情,会用着自己的执着点、分别这些念头去想经典,可能就解偏掉了,不如看经典,看历代这些契入圣贤境界的这些圣贤人的注解,你就更能领会经义。这里告诉我们以经典为师,以法以经典为师,不然会“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都想错了就麻烦了。自己想错了又去告诉别人,去教学生又误导学生。所以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都应该跟经典对照之后再去讲,不然有时候我们的经验可能跟性德不相应,自己不清楚。

    再来,一个求学很重要的态度叫“不自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能不知道又装着知道,这是求学问很重要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才是理智的态度在求学。其实这一点就告诉我们求学首先要放下面子,我们装知道了,那可能很多学习的机会就错过了,人家也不愿意跟我们讲。然后爱面子,该请教我们可能就没有请教。

    夫子又教诲到学习必须很主动,夫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这个“如之和”就是该怎么办?该怎么办?一个人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主动去想,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突破?他就退缩了,他就放弃了,那这样的人就像扶不起的阿斗了,谁也帮不了他。所以求学问要主动,要不耻下问,要自己有毅力去突破自己的习气,不能一遇到困难了自己就退缩,要主动突破。

    夫子为学,夫子他教学的风范,首先,是他的身教。夫子有智慧,所以他因材施教;夫子他有智慧,所以他能抓到教育的根本:“夫孝,德之本也”,这都是他智慧的表现。

    “仁”,夫子仁慈,有德行。所以学生称他“温”,温和。良,善良。恭敬、节俭、谦让,这是他德行、仁德的表现。

    “勇”,夫子的勇表现在哪里?“过则勿惮改”,只要发现自己有过失缺点马上去改,勇气。再来,夫子的勇气是他有使命感承传道统。夫子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他都不怕,他说老天爷要让这个道统传下来,谁都伤不了我,他有这种勇气承担起整个民族文化的承传。

    诸位老师准备好了没有?勇,表现在这里。这两点不冲突,要承担起民族文化的承传,首先要从格物、要从改自己的过开始,这个夫子都给我们表演出来了。

    第一是身教,第二是夫子的慈悲心。他“诲人不倦”,教诲人从来不觉得疲惫,只要学生有得利益就是他最高兴的事情。第三,孔子时时引导学生要立志,他才有学习的目标。孔子有一次问颜回、子路:“盍各言尔志”,你们谈谈自己的志向。诸位老师你们有没有哪一堂课跟学生谈志向?有没有?(观众:有。)不简单,你们跟夫子一样,抓到了学习首先要有一个目标。再来,要有根本的动力。目标有了,动力是什么?孝心、责任心、使命感。所以这里看得出来,夫子重视立志,而且夫子的志向给学生做榜样,夫子说他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希望老人安享晚年;朋友、夫妻之间都能够诚信、真诚;然后下一代都能得到我们的慈爱、教导,使他们非常缅怀我们对他们的这些养育照顾。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