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校长,诸位校长,诸位教育界的同道、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三天的课程到今天接近尾声了,大家居然还活着,很不简单。你看整个课程下来,一天超过8个小时的课程,诸位同道们,你们有多久没有一天学8个小时的经历了?多久以前?Long time ago(很久以前)。我记得我第一次到马来西亚来,不是第一次,是在吉打州,应该是第二次,一天上几个小时呢?10个小时,上几天呢?3天。结果30个小时上下来,我看大家都精神抖擞。结果从吉打州又坐车回吉隆坡,他们说听不够再加一场,那得舍命陪君子,我当时回到大陆的时候都说“全球华人上课破纪录在马来西亚。”一天10个小时。可见得我们这些教育界的同道都是以身作则,把好学做出来。 诸位老师,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都学8个小时,您不成圣贤都很难。是吧?所以“有恒为成功之本。”我们强调尊师才能重道,而我们老师们自己就尊古圣先贤的教诲,重我们中华民族的道统,就已经在给学生做好的榜样。而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纯是一颗成就学生的心,对学生不是要求他们要尊重我们,因为他们懂得尊重,他才会重视道德、重视这些学问,进而成就他一生的智慧,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的道德观,这是我们要的。 而我们想一想,要让孩子尊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基础,就是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感觉现在的孩子都比较不尊重老师,他根坏掉了。我最近刚好遇到一位朋友,他姓姚,女字旁的姚。我的小学老师也姓姚,我一看到他的姓就肃然起敬。您看一个老师在孩子心目当中,影响这么深远。我就光看到他跟我的老师同姓,我就对他肃然起敬了。所以这个是尊师之根,建立在哪里?建立在我们从小的孝道。 而我非常感激我的父母,我父亲是长子。没有父亲一种责任感,一种孝道的承传。我们家是三代同堂,从小都是爷爷奶奶陪伴我们长大,三代同堂太好了,父母在潜移默化当中就把我们孝道的根就扎下去了。 现在小家庭好不好教孝道?所以告诉大家我们有个认知需要很冷静去观察,好像这个时代觉得新的东西就是好,其实应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跟真理相应的东西才是好,不然越变整个社会会越乱。小家庭不是很理想的教育的环境,最少最少三代同堂,更好的一两百人住一起,小孩子从小起心动念为谁想?为一两百人想,那还得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老祖宗说“家齐而后国治”?为什么可以治家的人就可以带领人民治理一个地方?因为他在家族里面就锻炼了这些处事做人的智慧、经验了。那现在小家庭他不是为这么多人想,是六个人为他一个人想,哪六个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最少了,再加上去小姑,小叔……一堆。你看一个小朋友在医院里面,六个人伺候一个人。我们以前的教育是小孩从小去伺候爷爷奶奶,伺候爸爸妈妈,所以三代同堂对孝道的承传非常有帮助。 而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经》里面有一句话对我们教育界的同道是很重要的一个原理原则,就是:“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其实我们的教育就是一个爱的教育,最核心的就是教他爱人。可是“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违背了他的天性,违背了他的德行。我们一开始强调尊师重道,而要扎尊师之根,必须从孝道下手。 在古代教育是合力,一起配合的。家庭里面夫妻要配合,爷爷奶奶要一起配合,假如观念不一样,甚至观念错了,那教育孩子就反效果了。包含老师跟父母配合,父母教孩子尊敬老师,老师一定要教孩子什么?孝顺父母。你没有教孝,那就谈不上教育了。我们看这个“教”字,左边是个“孝”字。孔子又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就要从孝道这个根开始教起。 而我们冷静来看,我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里面“爱人”、“仁爱”这个字出现多不多?多吧。但是我们教出爱人的孩子没有?明明教科书里面都出现N次了,有没有?这么多次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还是不会爱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爱的源头、爱的原点有没有找到?你没有找到源头、原点,那是没有根的教育。有根它才有生命力,它随时可以提得起来。 现在的孩子没有这个根,他都想自己比较多,不是想别人,所以我们要他去爱国,要他去爱人,那个目标很高,要从根上下手,就是爱的原点是孝道,这是天性。先爱父母很自然,他在襁褓当中依靠的就是父母。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它是通达人性的教育。首先它找到了爱的原点,就是父子有亲,就是孝道。这个没有人教,天性里面有的。我们看几个月的孩子,看到父亲母亲那个眼睛,那种欢喜、那种仰慕、依恋,有没有人教他?这是本来的、天性的。 而教育是什么?第一个目的,让他这个父子有亲的天性终身保持。也就是说让我们一生就像三、四个月看到父母那种眼神、那种欢喜,终身都保持。我们现在有没有保持的好?我们现在一进门,“妈,我回来了。”没有保持。你看那小朋友走都走不稳,“妈!”我表演的有点不标准,就是他走路还晃的时候,看到他妈妈好像他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当我看到《天下父母》翟俊杰导演讲了一句话,我感觉到那个味道,他六十几岁。他说他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当他在外面工作回到家里,一打开门,喊那一声“娘,我回来了。”他说那是他人生最高兴的事情。六七十岁的人还能喊妈,他还是妈的儿子、妈的孩子,那种快乐不需要钱的。天性的快乐、内心的快乐是不需要金钱或者外在的刺激的。所以人生真正的快乐幸福不是从外面的欲望去刺激,这是本有的,所以他终身保持。 您看曾子终身保持跟父母之间那种亲爱,所以他的朋友来找他,因为他上山去砍柴,母亲怕耽误人家朋友太久,可是他又远远在山上,怎么样?咬自己的手指,一咬曾子就心痛了,赶紧赶回来怕家里有事。你看一咬,母子连心马上就知道,我们现在咬断了都不知道,差这么多。你看父子有亲没有终生保持,妈妈咬断了我们都还不知道。所以第一个目的,让父子有亲终身保持。 第二个目的,让这个亲爱延伸到对兄弟、对家族,再延伸到对邻里乡党、对邻居都非常照顾爱护,再推展到对社会大众,推展到对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人,甚至是所有的动物。所以就是从这个爱的原点再延伸到“凡是人,皆须爱”;凡是物,皆须爱,这个才是顺从人性的教育。你假如一下子没从原点教,它是没有根的,它没有办法保持的。所以这个时代为什么说花了这么多的精神教育孩子,可是得到的效果,却是最差的一代。投资报酬率不成比例,就在本末不能倒置。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