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四十七集)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这个人一不觉照马上就生执著,这一段时间上午上课多,你看就执著,下午上的时候就还是讲成早上好。所以不知不觉都会产生执著点,自己得有高度的一种觉醒。其实我们只要遇到人事物会起情绪,会起这些贪瞋痴慢的念头,我们就是被这个境界给转了。那这样子只会苦不堪言,只会觉得事事不顺己意不顺心。怎么办?这个心不要被外境这样牵著走,不要被境转,要心能转境。自己的心时时守住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慢慢的都是真诚、慈悲就能转身边的境界。所以自己得先定住,不能被境界挑起情绪,得要先稳住。那要稳得住首先要发愿,愿就变成调伏习气的动力了。

  我们看曾子这一段话讲到,读书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他是读圣贤书的,他是要明德,他是要利益百姓的。所以他要有一个处世的心态,就是『弘毅』。「弘」是弘大,宽广的胸怀,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弘。「毅」是毅力,他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再怎么困难他绝不退缩,有这样的一种胸怀,弘毅。这样他才能任重,他才能扛大任,所以:

  任重而道远。】

  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以至於下一代的幸福,都维系在读书人能不能给社会做榜样,以至於能不能把圣教弘扬开来,转变人心,这个责任很重大。『道远』,为什么?责任重大以外,他这一生要行走的路程是很长远的,因为教化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是那么快的。我们其实在这个大时代,读到曾子这一段话,我们应该是更有感触。整个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从来没有断过,我们这二、三代真的岌岌可危。俗话讲「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是万物之灵,可是我们现在的人类,一年有正式记录的堕胎人数超过五千万。那没记录的?就人性堕落到,杀害自己的亲生骨肉连眉头都不皱一下,更严重到引以为光荣,就扭曲到这个程度。我们曾经遇过一个女的,她堕胎好像是七次还是十几次,我有点记不清。她讲出来的时候,还有点炫耀的味道,好像还没有人达到她这个次数。所以现在是价值观颠倒,笑贫不笑娼,包含现在的小女孩,念五、六年级,念初一、初二,谈起话来,她交了几任男朋友。我们听了真的是「任重而道远」,这个再不扭转,我们下一代过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无法想像。

  我们的文化五千年一代传一代,代代都是祖先在庇荫,现在祖先看到这个情况,多么伤心、担忧。我们中华儿女,要做一个中华的赤子,在这个时代要把责任给扛起来。而刚好又断了好几代了,难度更高!百年树人,真的要再把文化弘扬开来,可能要三到五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那可能要超过一百年。诸位学长,你们知道你们的孩子,以后要干什么了吧?要这么培养。你们没什么反应,我们是学的人要看到它的重要性,你不可能去要求没学的人。没学的人很正常是什么?人生就是追求享乐,享到最后地球都快完了。欲望太容易让人麻木,多少地区温室效应再不改善,都要被水淹。但这些人担心吗?所以人现在被欲望污染的,真的没什么警觉性,好像比较麻木了。

  有一段话,我们彼此期许,有举世天下人都不知,而我独知的见识。什么见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什么见识?「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化解问题唯有从人心下手,从教育做起,这是见识!有这样的见识不做,叫见死不救,叫见义无勇;人的一生就这数十寒暑,就做到不要对不起良心。要对得起良心,看到的就是我的责任,一样我也不逃避。其实人生家庭里面、民族里面该尽的道义不尽,已经往麻木不仁的人生去走了。那没有真正的快乐,是用享乐来麻醉自己良心、内心深处的善根,他把它压下去。所以要带动,你看中国大陆很多做得很好的,这些志士仁人,我们看胡小林董事长,企业界是最讲利的,可是他仁义道德落实下去,你看唤醒多少这么贪利的企业家,他还是有善根。

  我们认识一个企业家,浙江的企业家,他说他念《太上感应篇》,他从头念到尾,念那个做错的事情,他说没有一件事没干的。我一听,我说你每一件事都干了你还活著,你的祖先的德实在是厚到没办法想像,你还不赶快醒?什么事都干了还能活命,那不是祖宗厚德罩著哪有可能?而都是因为这些表率,把他们的善根给唤醒,各行各业都要有表率。我们看松花江中学吕杰校长、王琦老师,那是真仁义之人,吕校长讲只要我在松花江一天就干一天。他已经下决心了,再高的名利,他都不离开这个学校,干到退休,那是真正任重道远的心。王琦老师他们班九十六个人初中生,现在初中生三、五个,可能就让老师一个头两个大,他教九十六个,这可能是全中国大陆最大的一个班了。很多人找他讲课,他说我不把这九十六个人带好,我就没尽本分,还去跟人家讲什么?他非常清楚敦伦尽分。真的把本分尽了,有余力再去把宝贵的经验,分享给有心的教育界的人,有心的这些志士仁人。

  所以举世都不明白这些道理,不能察觉到家庭、社会,以至国家民族的危机。可是我们看到了,有这样的见识,才有举世都不做我独为,就只有我做的志气。大家这个志气发出来了,好,诸位学长,师长不做了你们做不做?你们的反应好像有点犹豫,做不做?可能你们在想:不可能,师长不会不做的。我问问题,你们得要配合一下这样才好沟通,不然你们又另外的一个想法,我就问不下去了。我问大家要依义不依语,问的这个意义在哪?这个意义在没有任何条件你都做。一定要谁做了我才做,那叫情执,那不叫道义,哪天对方不做了,你信心就在那打折扣。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对真理、对经典的信心,不是建立在对某个人的情感上面,那个太脆弱,随时都会变化。任何人不干,我一定干,我一定冲在第一线,那是真认知到,那是真有志气了。有举世不为我独为之志气,才能有人不能到,而我独到的境界,才能跟圣贤人的心相交感。人所不到而我独到之境界,才能有举世不见知而不悔的胸怀,全世界的人都不能理解你,都不能认同你,你完全不会罣碍、不会难过,还是实实在在做文化复兴的垫脚石,有这个胸怀。接著说到,为什么是「任重而道远」的人生?因为读书人:

  仁以为己任。】

  以把仁德、仁爱大道,能推展到社会为自己的责任。所以《大学》里面一开篇就讲了,「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那就是一个读书人的人生目标。而推展仁德为什么这么重要?

  不亦重乎。】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