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四十八集)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课程,上一次讲到「仁义」的第九十四句,这句我们接著再来深入体会,切磋一下。因为颜回是夫子学生当中,道德学问最高的学生,所以他的行持很值得我们去效法。当然夫子给他的教诲,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应颜回这个学习的机缘。当然我们既然要跟孔夫子学习,那我们就要以颜回为榜样,所谓「德比於上则知耻」,我们跟复圣颜回夫子效法学习,那我们的羞耻心时时都能够提得起来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而孟子也说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矣」。其实学问就是从烦恼、虚妄的心,恢复真心、恢复明德,这是圣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那怎么恢复?这方法就是『克己复礼』。「克己」,我们看到《群书治要》第二册二百二十页,上面的注解有说到,「克己是约身」,约束自己的身心,就是不要让身心随著欲望、烦恼去追逐。我们之前也讲到「天命之谓性」,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纯净纯善的本性。但是为什么现在它不能够发挥作用?但因妄想分别执著不能够证得。所以我们有分别,分别比较抽象,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些习气,所以把它放下,克就是克除、去掉了。那去不去得掉这些习气?诸位学长,我们去不去得掉?现在怀疑这么多,怀疑这么久,那真正遇到境界的时候,可能会兵败如山倒。境界还没到就没有信心,可不可以去掉?信心很重要,有信心才有决心,才有动力,信心是基础。本觉本有一定可以恢复,一定可以证得的;不觉本无,这些习气本来就没有,一定可以去掉,可以断除掉的。

  大家不相信的话,请大家现在把脾气拿给我看一下,你假如真的有应该拿得出来。所以是没有的、是虚幻的,你别把它当真,别把烦恼当真,不要认贼作父。其实我们这一念念念为人著想,这些烦恼、这些自私自利就污染不上。所以这个仁慈心,念念为人著想的心要时时保持下去就对了。「工夫到,滞塞通」,你能保持三个月,可能你的自性就恢复了。孔子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这个意思是颜回,三月是一时,我们一年有四时,等於三个月之后天气就有变化了。天气变化了,但是颜回的仁慈之心没有丝毫的改变,他三个月都没改变,代表他终身都能守住这颗念念为人著想的心。《中庸》又讲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这真心它是不会变的,一直保持的。当然我们要真的能保持,那警觉性要很高,就要时时以经典来对照自己。

  这个克己从哪里克?从念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其实我们要不要「克己复礼」?那是自己决定的,一个人的灵性是升、是降谁也决定不了,是自己决定的,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还得靠个人。鲁哀公有一天问孔夫子,他说有一个人非常健忘,健忘到什么程度?他搬家之后把他太太给忘了,这个人真是太夸张了。孔子,你看孔子太有智慧,也太慈悲了,为什么?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利益对方。尤其对方是国君,国君开了智慧老百姓就有福,是吧?我们之前讲到孝道,谈很多的是曾子。曾子生了大病的时候,那大官来看他,「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抓住每一个机会,让这些有影响力的人,他的思想观念正确,他就可以利益百姓。我们都要在这些应对当中,看到圣贤人的存心,所谓「慕贤当慕其心」。孔子抓住一切机会启发国君,他是尽忠,他也是仁慈。孔子说这还不算最夸张的,最夸张的人是夏桀、商纣,把自己都给忘了,把自己都给毁了。把自己的真如本性都给糟蹋,糟蹋自己的明德跟本善,那这是更夸张的!

  而《孟子》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思考,孟子说到「言非礼义,谓之自暴」,我们讲出来的话跟礼义不相应,叫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我的一言一行不能止在仁义的标准当中、心境当中,叫做自弃,自己让自己的灵性堕落。我们都熟悉自暴自弃这个成语,但是我们假如不善护念自己这颗心,善护念一言一行,那我们也在自暴自弃,把自己的真心都给忘了,认烦恼为父母!这些道理我们真的体会到,人不愿意再干这种事情了,下定决心不能起不对的念头,克己。复礼,复礼是返回到时时是真心,礼是什么?敬,恭敬、诚敬,诚敬通真心、通性德。这个恢复就时时保持了,他就契入真心,契入仁道了,仁爱心是真心。那我们把这些道理体会起来,真的做一个有志气的人,这一生不糟蹋自己,要成就自己。那个决心到什么程度?死都不怕,就怕念头不对,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以不怕死的心对治自己的念头跟烦恼,那就很勇猛了。诸位学长,什么军队是打不胜它的,是所向披靡的?就不怕死的军队。那相同的,我们真的下了大决心死都不怕,就怕念头不对,这个克己复礼的功夫就出来了。接著讲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一天真的『克己复礼』,性德流露了,天下都来归顺、归附。我们看《群书治要》上面注解到,「一日犹见归」,他一天做到了,百姓、身边的人都来仰慕、归附他,假如他是终身都保持那就不得了!我们从孔夫子的行持,夫子是圣者,他有七十二贤人弟子,三千学生,那些学生对夫子都是非常仰慕的。我们看子路他是很勇猛的人,还没见夫子以前也没读多少书,可是亲近夫子之后变成贤人,七十二贤之一。而且为了尽忠不怕死,最后被杀害的时候,他临终以前都没有忘记夫子的教诲。他临终以前最后一口气,自己的帽子歪了,他想到夫子讲的君子的帽子不可以歪,最后一口气,把帽子摆正了才断气。所以可以了解到,他们对夫子的教诲时刻不敢忘怀,那种仰慕夫子之德可见一斑。所以这个『天下归仁』,确实如此。

  其实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忽略伦理道德教育,人心价值方向错误,人都没有安全感,所谓富而不安,贵而不乐。大家想一想,现在富贵之人安不安乐?没有伦理道德教育,他钱很多,他底下的子孙会打他的主意,他怎么能安心睡觉?所以买安眠药的人应该是有钱人多,因为没钱人连安眠药都买不起。大家看一下,整个价值观偏颇掉这是很可怜的事情。谁不希望生活在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世界里面?有没有人不想?我就喜欢人家骂我,我就喜欢人家打我,有没有?那请问大家,现在有一个社区,真正做到里仁为美,你去不去?(去)对,「天下归仁」,一定去的!你纵使那里的房子买不起,你也常常带孩子去亲近是吧?所以「道之所在」,道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那话说回来了,人这么渴求有个充满仁德风气的社区地方,谁来做?你们怎么没什么反应?当仁不让自己来做。现在假如有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来带动,在一个社区里面真正落实仁义,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尽心尽力照顾爱护。甚至爱印度人、爱马来人超过华人,有没有道理?本来就应该超过这才叫中华文化。是吗?告诉大家,以前你们家客人来的时候,他吃得比较好,还是你吃得比较好?对!这叫中华文化,很好客,很有人情味。自己的人天天相处,客人来了这么难得!而且对自己的人严格是爱护,不然他就恃宠而骄。所以教孩子都很严格,跟邻居打架,爸爸妈妈知道了打谁?这是通达人性。你平常这么爱他,犯错的时候打他没问题的!宽猛相济、恩威并施,不然那个爱都变溺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