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请问其目。】 这些细目要怎么做?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其实这四句详细说明,就是《弟子规》,「彼说长,此说短」是『非礼勿听』,「非圣书,屏勿视」是『非礼勿视』,「话说多,不如少」、「奸巧语,秽污词」是『非礼勿言』。这是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我们讲非礼之言语是不自重,也不爱人。还有『非礼勿动』,起心动念都要在诚敬、仁义当中才好。我们看接著颜回讲,「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回夫子很谦虚,说他虽然不是很聪慧,但听了这么宝贵的教诲,也会非常恭敬的去实践这一段教诲。这是注解里讲,「敬事此语」,敬就是学了之后扎扎实实的去落实它,然后「必行之」,必定要把它落实好。 我们接著来看下一句,下一句是九十五句刚好在旁边,是另一个学生「仲弓问仁」。我们一起把这段经文念一下: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另一个学生问到『仁』,可能这个学生是当官,那开解道理,以他的成长背景,包含他的工作情况,能近取譬就是在引导、譬喻的时候,都以他最熟悉的来譬喻,他就很容易领会。这个「仁」怎么落实?怎么契入?具体讲到了,出门的时候就好像见重要的国宾一样。大家看一般接见元首那要放礼炮,都非常隆重;或者你接待一些大官,都是要非常慎重对待,不敢丝毫怠慢。诸位学长,我们现在出门看每个人,就像是接待部长一样、接待首相一样,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丝毫放纵习气。这个突显了一个精神就是恭敬,诚敬通性德,所以要契入仁爱大道下手处,在时时保持恭敬的心。 我们看下一句就指出来,『使民如承大祭』,在指导老百姓做事,那个态度是非常真诚。「大祭」是国家的祭祀,而且祭祀是祭三个种类的,三个项目第一主要是祭天,那祭老天、祭上天要真诚恭敬,祭神如神在。再来是祭祀地祗,山神、树神、海神,我们的整个生活都是靠大地这些万物的滋养、帮助,所以地祗就是这些地神,器世间的神祗。第三种是祭人,人有分先王,有分至圣先师孔子这是祭师。还有祭祖,还有祭父母家祭,家庭的祭祀,祭自己的祖先,祭自己的父母都是非常真诚的,「事死者,如事生」,所以这是诚。这两句就是提醒我们,真诚心时时保持。 诚敬之外接著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愿意别人这样对待我们,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去对待人。比方说我们不希望别人毁谤我们,我们也不应该去毁谤人;我们不希望别人欺负我们,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去欺负人。这是对於恶的行为「勿施於人」,施是加在别人身上,当然不行。坏的事情不可以这样,好的事情也不能强加於人是吧?叫「教人以善勿过高」,你劝他为善,可是问题是你要用他能接受的方法,他才能慢慢循序渐进的提升起来。你不要一下子说要求他现在就要是圣贤,那他就被吓跑了,你们有没有被吓过?「教人以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其实看起来是在教人为善,可是为什么对方没有办法接受?还是没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设身处地。假如能设身处地,一定能感受到他的接受程度,你不会强压给他。会强压还是我们心上的问题,叫什么?叫贪欲,要他听我的,马上照我的做,这叫控制的念头。 我们自己心念是控制的,这就是贪求。我们都不自爱了,爱不了人,随顺习气就爱不了人,所以自爱才能爱人。曾经遇到一个朋友,她听了课程之后,她知道这个肉里面有太多的抗生素、毒素,所以回去就跟她先生讲,我为你好,从今天开始不煮肉给你吃了。我为你好对不对?所以你看这个话都没有错,看言行不一定能看出问题,看哪里才看得出问题?看他根本的心态的问题,所以修学得从根本的起心动念才能察觉问题所在。我们这些话讲出去,别人听了很有压力,就是我们心上的态度不对。因为假如我们是随顺性德,应该是让人如沐春风,而不是很痛苦。所以孔子说风行草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吹过去很舒服,春风徐徐,那些草都很自然,没有丝毫勉强。大家有没有想到哪一个故事?突然回想到我小的时候有看过一篇寓言,就是「北风跟太阳的故事」。 刚好北风跟太阳有一天相聚在一起,北风就想跟太阳比比能耐。突然看到一个行人走过来,它跟太阳讲,我们比一比,谁能先把他的外套拿下来。这个北风,来,我先来,它的北风嗖嗖吹得非常的猛,它愈吹那个行人愈把他的外套收得更紧,冷死他也,愈穿愈紧愈穿愈紧。假如我们为人好的心是强压下去的,人家愈缩愈后退、愈缩愈后退。看到我们赶紧换另外一条路走:学《弟子规》的人又来,赶快先闪。结果北风吹到最后自己也快没气了。讲到这里我挺有经验的,我常常也快讲到没有气,都有点快动怒了:怎么讲不听?但是这个时候不回光返照,就随顺习气,最后气没有伏下来,又讲几句气话那就麻烦,就跟人家结怨了。所以四千五百年老祖宗教诲当中有一点,叫窒欲,要能调伏得了情绪才行,这个功夫很重要。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不能掌握情绪铁定毁掉未来。最后没办法,它也没气可以吹了,只好让太阳试试看,太阳不慌不忙,把它的温暖传过去,没多久时间很自然的就把衣服脱下来,外套就脱下来。大家要了解,现在的人,他必然要有一段观察、相处,信任才能建立;信任还不够你讲很多话,他不一定听得进去。 我们刚好翻到第一百零一句: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这个都是通达人情事理,『君子』在位的时候,要先取得民众的信任,然后再劳役、再吩咐老百姓做事情。我们讲到这里,就想到之前大禹,他在安排老百姓的工作,都让老百姓理解到,他做这些事都是为了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做得很努力,因为他知道所有的努力都能带给他财富、幸福。有这样的认知、信任,就不会误会好像上位者在压榨他们;如果未取得信任,民众会以为在虐待他们。『信而后谏』,君子劝人的时候,或者处在为人臣的位置的时候,应先取得他人或者取得领导者的信任,然后再规劝。假如还没有建立信任就劝的话,可能对方、可能领导者会觉得:你怎么挑我毛病?你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在毁谤我?这样子我们为他好的目的就达不到了。好,那得建立信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