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什么(上):净空法师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一(7)

我在早年学佛,有个老和尚给我讲了一个 故事 ,那是真实的,是他们小的时候。这是在江苏泰州有一个要饭的,要饭是很可怜,他的儿子做生意发大财,所以亲戚朋友骂他:「你发大财这么享受,你的爸爸在外面要饭,你知


  我在早年学佛,有个老和尚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真实的,是他们小的时候。这是在江苏泰州有一个要饭的,要饭是很可怜,他的儿子做生意发大财,所以亲戚朋友骂他:「你发大财这么享受,你的爸爸在外面要饭,你知不知道?」他当然也很难过,派了好多人到处去找,把爸爸找回来。找回来之后,给他换上新衣服,找人侍候他。可是他这个老爸爸住了一个月,偷偷溜了,又去要饭。人家问他,你为什么?他说:「那多少人侍候,受罪呀!」拿来吃的东西,我不想吃的东西,拼命拿来给我吃;我不愿意穿的衣服,拿来给我穿。他说我天天要饭,我每一天游山玩水,我饿了托一钵饭。晚上睡觉,那个地方随地而睡,我过得是真正的生活,过得是自己愿意过的生活,快乐的生活,自在的生活。这个人很了不起,他这个观念跟我们世俗观念完全不一样,这个人没学佛,学佛他也成佛了。实际上他是菩萨,乞丐里面的菩萨,乞丐里面的觉悟者;他表现的是与人无争,于事无求,过得是大自然的生活,跟大自然为伍,那一个人有这种境界。回过头来看看他儿子做生意,他简直不耻,他过得不是人的生活。离苦得乐,诸位从这里去想。

  访问者:好深的意境。刚才法师所说的,笑话里面的主角,刚好相反的是,有些人实在是人在福中不知福,其实他的周遭一切都非常的圆满,但是他就是不快乐,因为他脑子里记得都是过去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开心的事一点都不记得。法师,是不是请您对这些人,很想不开的这些人,也做一些开示好吗?

  法师: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与人、人与事都是过眼云烟,何必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跟自己过不去呢?这个是很愚痴。一个人要想真正得到快乐,所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所有一切跟自己有过结的人,你都应该把它忘得干干净净,常常想人的好处,不要想人的坏处,你就快乐。天天想人家的过失,不想人家的好处,你叫自找苦吃。与人有没有相干呢?与他不相干;苦的是自己,苦的不是他,这种人才叫做愚痴,佛经上讲的迷惑颠倒。细细想想佛的这些话,我们应该自求多福,常常念人的善处,不要想人家的过失。纵然他有过失,纵然他是个恶人,我们常存这样的心,有这样良好的态度来对他,也能把这个恶人转变成善人,这是无量功德,这是大好事,不可以铸成别人的恶行,应当要成人之美,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快乐。

  访问者:那么对于一些他没有变化控制自己思绪的人,法师!是不是有些外力的方法,譬如说念念什么经文,可以帮助他开扩自己。那些经文可以念?

  法师:这些现象很普遍,我们在国内、国外都看到很多,而他的主要原因,这在佛法讲,他这个习气太深,烦恼太重。有的时候明白这些道理,境界现前他依旧不能克服,依旧转不过来。佛法的方法很多,你读经,如果烦恼起来,心不平,把心定下来,展开经卷好好的念一遍,慢慢这个情绪就稳定。所以用读经的方法可以,用念咒的方法也可以,用念佛的方法也可以,方法很多,甚至于不用这些方法,用世间你喜欢听音乐,放几曲古典音乐,你专注在听,心也能平下来。方法没有一定,你看那一种方法对自己有效,你就可以试著去运用。总而言之,平息自己的妄想、分别,这是最重要,这是我们修行里面中心的理念。

  访问者:法师,能不能指导我们一下,在家我们要自修,应该念那些经文,可以帮助我们自修呢?

  法师:初学一定要从做好人做起,这些年来我们在海内外提倡四好运动,教人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好」的标准一定是与社会、与大众有利益,而不是与自己有利益。如果都想到自己的利益,把社会大众的利益放在一边,这就不好。念念为社会、念念为大众,我自己也是大众之一,大家好,我当然好;我好,大家不好,我还是有灾难,还是没有办法避免。所以这个好的标准是为社会、为大众,以这个为标准。那么要做好人,这是基本的条件,从那里学起呢?过去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学了凡。袁了凡是明朝时候的人,他这四篇文章在台湾流通的很广,我过去有详细的讲解,有录音带、也有书在流通,可以多看看,认真的来学习,先做好人。以这个为基础,然后我们再读经,才能够收到效果。读经,如果大家没有接触,最好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份量不长,长短适中,非常适合于现代人。它里面理论、方法、境界都相当圆满,面面都说到,是一部非常好的书。

  访问者:《无量寿经》?

  法师:《无量寿经》。

  访问者:法师,我们在念经之前,或是当中、或是之后,有没有什么规矩、什么禁忌?有没有?

  法师:没有。佛是教学,不是宗教,不是说我们没有规矩,佛就不高兴,没有这个道理。佛要不高兴,他就变成凡夫了,他还会起心动念,没有这个事情。

  访问者:完全不受。

  法师:完全完全没有。

  访问者:随时随地你都可以念。

  法师:对!对!

  访问者:只要把心放下来,能放静。

  法师:对!对!大众在一块共修的时候,那就必须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就乱掉了。所以大众在一块念经,为什么一定要敲木鱼,木鱼打拍子,使大家拍节能够整齐,听起来好听,不至于乱糟糟的。所以大众在一起要讲究规矩,个人那是你怎么样自在,就可以怎么去做。访问者:还有我们现在可以发现,生活周遭随处可见一些非常不和谐的气氛,像是夫妻不和的比例越来越多,离婚率越来越提高,子女不孝的情形也经常发生,邻居不睦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真是处处都显现一种非常不和谐的社会现象。法师,是不是可以请您为我们这种非常不和谐的大环境,来为我们大众做一个开示,好吗?

  法师:必须要找到这些不和谐的因素,然后把这些因素消除,这才能解决问题。而这种因素它的根源,还是在教育。为什么过去这个社会能够安定,这个安定能够延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得力于教育。从前教育最主要的重点,是教你怎么做人。古代的教学,诸位可以从「三礼」上能看到。佛家的教学诸位可以从经论里面看到,他都是教给你、告诉你,人与人的关系;从夫妇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就是今天讲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他教这个,在中国叫五伦八德,这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孔子教学德行是第一,是做人的根本,然后才教言语,才教你办事的这些能力,谋生的能力。这些都有了,都具足了,才教给你文学、艺术,提高你精神生活的层面,他有道理的;佛法也是如此。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