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什么(上):净空法师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一(2)

访问者:现在好像一般人总是把佛教跟迷信划上等号,那么在这一方面,是不是也请法师给我们大家做个导正好吗? 法师:佛教的宗旨是破迷开悟,这才能够达到离苦得乐。佛告诉我们众生苦难,许许多多的苦难,苦难从那里


  访问者:现在好像一般人总是把佛教跟迷信划上等号,那么在这一方面,是不是也请法师给我们大家做个导正好吗?

  法师:佛教的宗旨是破迷开悟,这才能够达到离苦得乐。佛告诉我们众生苦难,许许多多的苦难,苦难从那里来的?从迷!迷什么呢?迷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本人;换一句话说,你迷失了你自己,迷失了你生活的环境真相,于是你的想法、看法就有错误。想错、看错,那你就做错,做错了一定有错误的果报现前,那你一定要承受,这个不是别人给你的,是所谓自作自受。所以佛教要想达到离苦得乐,一定要做到破迷开悟,真正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生活环境的真相,问题才能够彻底解决。

  访问者:是!当然要达到这个境界,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刚才法师您说佛教其实是一种教育,它跟学校的体制内容,其实完全一样,有训导、有教务、有总务。那么一个想学佛的人,他到底应该从何处著手呢?

  法师:这个问题,佛跟我们中国古老的教学,可以说是完全相同,一定要从亲近一个好老师著手,佛法讲亲近善知识。佛在经典里面明白地告诉我们,你要想修学佛法,接触佛教育,一定要亲近明师。这个「明」,不是知名度高的「名」,是光明的「明」,明白的「明」,就是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这样一个老师,你亲近他,你才能够真正学到佛陀的教导。

  访问者:那么您说亲近一个好的老师,是不是也就是我们一般俗称的皈依,跟这个是不是相关呢?

  法师:这个也不能完全相关。皈依是学佛必须要的一个阶段。皈依的意思,是我们一定要亲近一个好的老师,好老师把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我们,这个叫做皈依。皈是叫我们回头,依是依靠,从那里回头呢?我们过去迷惑颠倒,邪知邪见,身心一切污染,严重的污染。所以皈依就是教我们从迷回头,要依觉悟;从错误的知见回头,要依正知正见;从一切污染回头,依清净心;所以这个是学佛基本的条件。你一定要从迷、邪、染回头,要依觉、正、净;迷、邪、染是自己,觉、正、净还是自己。所以真正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这个觉、正、净就是三宝。

  访问者:还有一般人也有所误会,就是皈依到底是皈依一位,亲近一位法师好呢?还是皈依越多越好?

  法师:这是错误观念,这完全错误。皈依这个里面没有一个法师,也没有很多的法师。皈依只是把佛教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你、教给你,这个叫皈依。所以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皈依外面的人,甚至于连释迦牟尼佛都不相干。因为我皈依释迦牟尼佛都是一个大错误,那有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你要皈依我,没有这个话!所以佛教给你,你要皈依你自性觉,觉就是佛宝,所以佛这个意思是觉悟的意思,皈依佛就是要依觉悟,用现代普通大家好懂的话,就是你要依理智,不要感情用事!理性就是觉,感情就迷。叫你皈依佛,就是教你处世待人接物,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理性,不要感情用事,这就叫真皈依。你说这个理性与感情,与佛与法师有什么关系?这没有关系!如果说我们是皈依某一个人,这是错误,决定是错误。这个老师是代表僧团,来把三皈传授给你,你是皈依整个僧团。哪一个善知识都是我的老师,不能认定一个,你的心量才广大,你的分别、执著才能够突破,你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但是学法呢?一定要跟一个老师学,这是我们初学一定要跟一个老师。一个老师他教你是一条路,两个老师就变成两条路,你就困难了;三个老师就是三叉路口,你就无所适从。所以最初的修学,儒跟佛的教导都是一个老师,学一家之言。到什时候你才能够广学多闻呢?你的智慧开了,就是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邪正,这个老师就开心,你的智慧开了,他一定放你出去参学,广学多闻。但是你还没有这个能力,那你一接触,你的麻烦就来了,你不晓得往那里走,这个时候老师一定保护你,不让你出去,他要培养你这个能力,这是老师他有责任,他有义务。

  访问者:我们知道在佛法修学方面也是非常广大浩瀚,是不是请法师为我们再开示一下,佛法修学的科目方面有那些,好吗?

  法师:佛法的内容刚才说过了。佛法的教学在本身上,它分为五个阶段,就像世间办学由浅而深,循序渐进。经典里面记载的,佛最早所讲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是佛在定中所说的,参与这个法会的都是大菩萨,不是普通人。佛在这一次,可以说是将宇宙人生的真相,全部都说出来,当然内容是非常非常的广博。这部经一直到佛灭度六百年之后,有一位龙树菩萨他从龙宫里面,看到完整的《华严经》,数量之大是很难想像的。龙树菩萨看到之后,这决定不是我们世间人所能够接受,就是它太大,分量太大。那么他看到全本,再看到中本,又看到下本;这个意思就是说,全经太大了,有节录的本子。节录还是很广,再有比这个更简单的本子,他看了之后,看到最简单的就是下本《华严》,认为这个本子我们世间人可以读诵、可以接受,所以就把它传到世间来。一直到以后传到中国,中国人把它翻成中文,就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而这个经实在讲是《华严经》的提要。正如同中国的《四库全书》,大家晓得《四库全书》浩如烟海,可是《四库》有目录提要,那个份量就少得太多。现在我们读的《华严经》,就像《四库》目录提要一样,它不是完整的经本,它是目录提要。即使是目录提要也不完整,几乎我们只有原本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非常可惜,失传、散失了,连原文现在也找不到。可以说《华严》最完整的本子,现在是中文的译本,非常之可贵。那么佛从定中出来之后,这就是说完他自己全部所证得这个境界之后,要契这个世间人众生的根性,这才是在办小学,讲《阿含经》。由阿含再提升到方等,就好比是中学;由方等再进入般若,般若好比是大学,般若讲的时间最长,讲了二十二年。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世,总共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当中用二十二年时间来讲般若,我们就了解般若是佛法的中心,是他主要的课程。在现在中文经典里面,《般若经》份量也最大,总共有六百卷。最后八年讲《法华》、《涅槃》,好比是研究所,回归到《华严》的境界。由此可知,他讲经说法是有次第的,他有他的善巧方便。

  访问者:还有法师,我们知道在佛法修学方面的五大科目当中,好像有三福、有六和敬、有三学、有六度、有十愿,这些我们都不太明白,是不是请法师一一为我们做个开示好吗?法师:这是讲到个人的修学,刚才我们是讲佛的教学,教学分这五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里面,所讲的经论都非常丰富。至于个人修学,那佛给我们讲的很明白,从那里学起呢?从三福学起,三福是佛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这个实在讲是太重要跟儒家教学的思想,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