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什么(上):净空法师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一(4)

访问者:法师,你刚才提到布施,让我们大家有个正确的观念,原来布施并不是说让你到那里去捐一点钱,去救助什么贫苦的人,然后就是做到了布施,其实布施是让我们放下我们心中的烦恼,放下心中那些杂念。但是法师,


  访问者:法师,你刚才提到布施,让我们大家有个正确的观念,原来布施并不是说让你到那里去捐一点钱,去救助什么贫苦的人,然后就是做到了布施,其实布施是让我们放下我们心中的烦恼,放下心中那些杂念。但是法师,这一点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是相当难的,一般人就是因为杂念、烦恼太多,自己控制不了,不晓得法师是不是可以指导我们一下,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一点呢?

  法师:这一点,的确初学的人是非常困难。他为什么放不下呢?实在讲,他是没有看破,他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假如彻底明白真相,他自自然然就放下。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一生讲经说法,为什么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般若》是讲智慧,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那么把他二十二年所讲的总归纳起来,就是一部《心经》,二百六十个字。或者再详细一点,中国人喜欢念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一部小册子,可以代表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所讲的精华都在其中。这里面最重要的,佛告诉我们,就是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心是能得,我们这个概念;能得的这个概念,是一个不能得到,是虚妄的东西,不是实在的。你所得的无论是物质也好,或者是精神方面也好,佛讲你所得到这一些物,这些物是什么?这些物它都是因缘变现的,是缘生法。「缘」,我们今天讲条件,许许多多条件集合而形成这一个事相,它没有自体,它没有本体,所以说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末后他做了一总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幻泡影是讲宇宙万有一切现象,不是真实的。现代科学家也发现,他们用分析的方法,把这些物质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电子,到最后一分析才晓得,事实真相是这么回事情,这个佛在三千年前,就做详细的说明。这些幻相存在的时间,佛给我们讲很短暂,它不是真的永恒存在,所以如露亦如电。这个露是露水,我们现在看到,它存在有一段时间,这个一段时间是它的相续相,不是它的真相。而它的真相是刹那生灭,刹那生灭是非常短暂的时间,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得出来,而佛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生灭就是不生灭,因为它的时间太短,生就是灭,灭就是生,所以生灭的界限已经不可得,所以佛法讲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实在就是生灭的真相。了解这个真相,我们的身心就放下了,放轻松了,晓得一切法不可得。然后你才能够随缘,随缘就自在,你就不会攀缘了。攀缘就是我要想怎么做、怎么做,那是自找苦吃。一切都能随缘,你就得大自在,这个才过真正幸福美满自在的生活。

  访问者:也就是说要看透真相,了解真相,自然心中的杂念、烦恼就放下了。还有在六度当中,刚才法师提到禅定这一项,我想禅定也是一般人非常想学,但是又很不容易学到,也请您指导一下好吗?

  法师:禅定这个名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他讲的很清楚、很明白,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禅?什么叫做定?禅的意思就是不著相,用现代话来说,不受外境的诱惑这个叫禅;定是不动心,心里面常常保持清净,不起分别、不起烦恼、不起执著,这就是定。实在慧能大师他是听《金刚经》开悟,所以他解释这个禅定,还是依《金刚经》来的。佛在《金刚经》里头有两句话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由此可知,修禅定不是天天在面壁打坐,面壁打坐那是里面的一种,其实行住坐卧所有一切活动,只要你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你就是禅定。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些菩萨们,他们禅定在那里修呢?在市场;经上讲「肆缠」,用我们现在话讲,是最热闹的商场。他去逛商场,逛商场他是修禅定。这个意思诸位懂得,你就明了,他逛商场的时候,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样样清楚、样样了解,但是所有这些琳琅满目的,不能诱惑他,他不受诱惑,这就是禅;他心里如如不动就是定。所以人家逛商场是修什么呢?修定、修慧!不像凡夫一看到这个就被吸住,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这动了心,禅定就没有了。所以诸位要晓得,禅定那是真正的享受,定慧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访问者: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不受诱惑,然后就是禅定。

  法师:不错,外不著相就是不受诱惑,不受诱惑就是禅,里面如如不动那就是定。

  访问者:这要好好的修了。

  法师:所以禅定就在生活当中。

  访问者:说到生活当中,我们知道其实佛就是生活,佛学就是生活。那么在这五大科目当中还有十愿,法师!这十愿是那十愿?跟我们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法师:这个十愿是高等的修行法,这个不是普通的。我们一般能够做到六度就非常圆满,而六度真正做圆满,才能够进入普贤的十愿。普贤十愿的特色就是清净心、平等心;换一句话说,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那你就没有办法修普贤十愿。普贤十愿里面,譬如讲第一条,他讲的「礼敬诸佛」,这个是修敬。诸佛是指谁呢?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并不是讲已经成佛的那些佛是佛。因为他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除了这些所谓是有情之外的,还包括了植物跟矿物,这是《华严》的境界,《华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我们有情的众生,就是有感情的,我们今天讲动物,动物能成佛,植物、矿物都成佛。所以这个恭敬心,修恭敬心,真诚、恭敬对人、对事、对物,那这就是普贤行。如果你还有一个分别,还有妄想,你这个诚敬就没有了,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来修六度,那就是普贤十愿。我们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还有高下,那就是六度,就不是十愿。所以十愿跟六度的差别就在此地,一个是真正的清净、平等心,一个是清净、平等那个程度还不够,差别在此地。

  访问者:法师,你刚才对禅定谈了很多,你说在逛市场的时候,也可以修禅定;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修禅定,可以说在我们生活周遭无时无刻、无时无地都可以修禅定,是这个意思吗?

  法师:对。

  访问者: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看到社会上一些乱象、一些不满,我们都要不动气、不生气。

  法师:对。

  访问者: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做到这一点,达到这个境界呢?

  法师:其实这桩事情,你并不难体会,你看到这个现象,你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假如你生气发脾气,能把问题解决那行!那个值得。你生气解决不了问题,你不叫冤枉生气了吗?你不如把心平静下来,平静下来清净心生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生气、喜欢,这是感情冲动,感情冲动决定不能解决问题,所以禅定、智慧就很重要。无论什么境界一定要保持清净心,冷静的头脑,然后才能处理问题;冷静的头脑里面就生智慧,所以这个定就非常重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