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什么(上):净空法师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一(3)

佛讲第一福是人天福报。换句话说,你要想作佛、作菩萨,在这个地方,诸位必须要清楚,作佛、作菩萨就是作一个明白的人。佛菩萨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所以作佛、作菩萨,不是去作神仙,这个要搞清楚,作神仙就


  佛讲第一福是人天福报。换句话说,你要想作佛、作菩萨,在这个地方,诸位必须要清楚,作佛、作菩萨就是作一个明白的人。佛菩萨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所以作佛、作菩萨,不是去作神仙,这个要搞清楚,作神仙就变成宗教;是作一个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人,这种人就叫作佛,就叫作菩萨。佛是圆满彻底明了,菩萨是明了但是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比佛智慧明白还差一等,他都是一个明白人。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佛教的教义,不至于产生误会。所以作佛、作菩萨是我们应当希求的,我们应当有这个愿望,就是作一个明白人,不要作一个糊涂人。凡夫是糊涂人,佛菩萨是明白人,这样说大家就容易懂了。

  那么佛教导我们,从哪里做起呢?从孝顺父母做起,这个跟儒家的教导完全相同。所以第一福就是人天福报,我们先要把人做好,你才能够学佛。人天福里面佛说了四条。第一孝养父母,第二是奉事师长,第三是慈心不杀,第四条修十善业,这个是做人学佛大根大本。「孝」这一个字,范围是无限的深广,特别在中国文字里面,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里面所没有的,这是我们应当要尊重,也是我们值得自豪。我们古代这一些祖先们,对于后世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如何传给后世的子孙,用什么样的工具,他想得太周到,这个文字就是传递智慧经验给后代的一种工具。而这个工具充满了智慧,这是在其他国家民族文字里头所找不到。「孝」这一个字是会意,在中国文字制作,它有六个原则,我们称之为六书,六个原则。六个原则其中的一个叫会意,你看了这个符号,体会它的意思。这个符号它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你去体会。这个意思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这个「孝」的精神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以现在外国人讲有代沟,代沟就是不孝,上一代跟下一代脱节,那就是不孝。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才是一个整体。你看这个意思多深,这个意思多广!所以中国人纪念祖宗,几千年的祖宗我们还在怀念、还在祭祀,这是外国人怎么想都想不通的,不懂这个道理,他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儒家跟佛法教学,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换一句话说,所谓成佛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个孝道做到圆满就成佛,整个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教孝道。

  访问者:是的!听了刚才法师的开示之后,让我们了解到,其实整个佛学就是孝道,孝道在整个佛法当中,所占的地位是相当相当重要的。法师,我们知道在佛法当中,六和敬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是不是也请法师对于六和敬也为我们做一个开示好吗?

  法师:六和敬是佛教给我们,怎么样在团体当中,应该要做到的态度,也就是教我们如何跟大众相处的原则,这叫六和。第一条讲见和同解,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彼此要建立共识,我想诸位都能了解这一条太重要了。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如果有共同的认识、共同的想法、共同的见解、共同努力的方向,这个家庭当然会兴旺。那么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所以建立共识是现在每一个团体普遍都在讲求的。第二条就是戒和同修,这一条的意思就是要守法,戒就是法律、就是规矩。每一个都能够守法,国家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行号也有章程,人人都能守法,人人都能尽份,这个事业才会能够兴旺。后面这三条,所谓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实在是讲彼此在一块和睦相处,就是这个意思。末后一条也很重要,叫利和同均,也就是说在物质生活方面,如何能够达到均平,而没有差距,这一条也是非常重要。所以共产制度实在讲是一个理想,是很难达到的。如果讲到制度,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谈到利和同均,那就是共产制度,所以佛法真正是民主、开放、共产,这是人类高度的一个理想。

  访问者:在佛法修学方面的三学,所谓戒、定、慧,戒刚才法师说就是所谓的法,那么定跟慧又是怎么解释呢?

  法师:三学是佛法教学的中心,也是佛教的课程虽然多,经典就是教科书。虽然多,它有个中心的理念,决定不会违背这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戒、定、慧,称之为三学。可以说是任何一部经典,无论大部、小部,你展开来的时候,这三个理念一定都具足。可是它偏重在那一方面,那个不一样,有的偏重在戒,有的偏重在定,有的偏重在慧,它的确是有偏重,但是一定都说到。所以戒学广义的讲,就是要有方法,无论做什么事情,它一定都有方法、有程序,你一定要遵守;你不遵守方法,你就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持戒用现代的话来说,守法的概念、守法的精神。唯有守法,你的心才能得到定。所谓定就是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不会人云亦云,你心有主张,心有主宰,这个就是定。从定就开智慧,你有主宰、你有主张,你一定就把事实真相看的很清楚,看的很圆满。所以戒、定、慧这三个理念,是佛教化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的总原则、总纲领,称之为三学。

  访问者:它们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

  法师:密不可分,对,没错!

  访问者:法师,那么六度又是说什么?

  法师:六度是佛教给我们处世待人生活的守则,现在我们讲守则,要遵守的原则,这个大家好懂,这是六个原则,必须要遵守。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分,无论你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你从事于某一种工作,我们现在讲,从事于某一种行业,无论是在家、出家,都一定要遵守,所以这个叫菩萨道。你要是作菩萨,一定要遵守这六个原则,守住这六个原则,你就是名符其实的菩萨。这里面第一个是布施布施的意思就是叫你放下,不是叫你把工作放下,事放下,是叫你把心里面那些忧虑、牵挂、烦恼放下,这才叫真正的布施。所以现在大家很多发生错误,认为一看到布施,到寺庙去捐一点钱,做一点好事,认为这就是布施,这把意思错会了。当然这个也是布施,不是布施真正的意义。布施是叫你把烦恼、忧虑、妄想、分别、执著舍掉、把它放下,这才是真义。第二个持戒,刚才讲持戒就是守法,一定无论办什么事情要循规蹈矩,要按部就班。第三个忍辱,忍辱就是耐心,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耐心不能成就,越是大的事情,越要有很大的耐心,你才能够有成就。第四个是精进,精进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求进步,决定不能够保守,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这个不可以的。现在的社会大家晓得,科技日新月异,如果你不进步,你就会被时代淘汰掉。所以佛法讲求精进,无论在德行上、在智慧上、在技术上,乃至于在生活上,都要不断的向上提升。所以佛法它不是落伍的,它不是守旧的,永远在前进。第五个是禅定,这个禅定的意思就是你自己有主宰,不轻易受外面境界动摇。最后一条是智慧,你没有高度的智慧,你无论做那一桩事情,都没有办法达到圆满。所以这六个原则一定要遵守,特别是菩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