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34(4)

那么我们这个道场欢迎大家发心来讲经,愿意提供这个道场给你们来练习,你们愿意练习的向馆长那里去报名,然后报名人多了就排上顺序,所以肯发心的赶快报名,你才能排到第一优先,这样才会有成就。所以现在国外落杉


  那么我们这个道场欢迎大家发心来讲经,愿意提供这个道场给你们来练习,你们愿意练习的向馆长那里去报名,然后报名人多了就排上顺序,所以肯发心的赶快报名,你才能排到第一优先,这样才会有成就。所以现在国外落杉矶有个法师被我逼出来了,旧金山也有一个逼出来了,每个星期讲一次,不中断。因为他们自己在那里有道场,不像我流动性太大到处跑,他们住在那个地方不动的,应当常年不断地去讲经。可是没有信徒这样热烈地拥护不能成功啊!所以佛法之衰,佛法的灭,在家弟子有很大的责任。你们如果乐意听经,吵这法师我非听经不可,你不讲不行,这佛法一定会兴。

  你讲的不怎么好,算了你也不要讲了,我懒得来听了,那佛法怎么会不灭亡呢?当然会灭亡。讲得好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一些老同修听我讲经应当还记得过去。我在讲台上讲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是在讲台十年之后,没有十年的功夫办不到啊!所以你们培养一个人,古人常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有耐心,要有长远心,要有慈悲心,所以你们对于初学的人应当要发这个心,佛法才能够兴旺,我们做三宝弟子才能真正对得起三宝,这是讲到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含识就是有情众生,识就是情识,含有情识的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动物,凡是动物都是有情众生,这是讲到究竟果。

  下面这个一首非常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记熟的。‘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就是这一首,这四句是一首,但是科判里面它是分作两个段落,这是劝嘱受持,劝勉嘱咐我们要受持这一部无上的经典。假如有一个人于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普贤菩萨的愿行,能读诵、能受持、能演说,诸位要记住这说了三个,十种行门里面说了三条,三条就是包括了十条。十种行在我们这个本子第六十四面,科题‘显余众行德’,底下分两科,第一科是‘总明法行’,那么在这里面我们曾经详细地说过,十种行法都讲得很详细,就在这一段经文里头讲的。此地给我们举了三个,第一个是读诵,读诵非常重要,唯有读诵才能够念念不忘。所以在我们图书馆受三皈的,我赠送给诸位的皈依证后面都付上行愿品。我那里面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净行品,一个是行愿品,希望诸位常常读诵这两品的经文,念念不忘。受持,受是接受,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来修行,完全接受;持是保持而不丧失,所以念兹在兹,念念都能与普贤行愿相应,这就是修行,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

  演说是利他,演是表演,说是解说,怎么个表演法呢?把这十大愿做到了就是表演。譬如礼敬诸佛,我见到任何人都很诚心诚意地恭敬、有礼貌,这就是演;不是说每天早晚课在佛菩萨面前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见到人一点礼貌都没有,那有什么用处?在佛菩萨面前打妄语,不知惭愧。既然念了我礼敬诸佛,我这一天到晚见到任何人都要有礼貌,不但有礼貌,从内在里真心起的诚敬,对人要真诚要恭敬,对事对物都要有敬心,我们事业上今天所谓是敬业的精神,在佛法里第一条就提倡这个。做到就是表演,做给别人看,那么你能对一切人事物都恭敬,当然你附近的人见到一定就会问到;他平常对人就没有礼貌,贡高我慢,看到你这样,你为什么对这些人要恭敬?你就可以给他演说普贤行愿一番大道理,这可以给他说明这功德利益,这就是机会教育。

  你自己不肯做就不能够影响别人,自己做到再跟别人解释,人家相信,人家也肯做。所以诸位要记住演说,满是表演,所以佛门说法是活活泼泼,不是呆呆板板。有些人说法师说法在台上又有动作,那个不庄严,应该闭著眼睛规规矩矩不动这样说法,那样去著眼。你打开楞严经看看,释迦牟尼佛一会儿举手,一会儿振身、擎拳,他不就是带动作的吗!楞严经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多活泼啊!一会儿举个拳头问阿难尊者,我这是什么?再把它张开,这是什么?叫阿难尊者答覆。这一问一答都是带动作的,活活泼泼的。所以要晓得说法的目的是叫人理解,许多动作是帮助人理解,这是有必要的。尤其是要叫他理解得深刻,他印象深,他常常能想得起来,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想起来,这就叫观照。

  所以你经文不熟,没有深刻的印象怎么能提起观照的功夫,没有观照的功夫就不能得真实的受用。观照就是一种警觉,古德常说迷不怕,妄想也不怕,怕的是你觉悟迟了,觉悟要快。觉悟怎么快呢?必定是经文熟悉,理论透彻,记忆深刻,一触到境界的时候立刻就能提起警觉心,真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所以这一段意思就很重要很重要了。后面说它的殊胜功德利益,‘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依照普贤行愿来修学,所以这一卷经清凉大师特地为我们说明华严关键修学的要领,可行可保,整个华严经的修行就在这一卷经文里面。这一卷要真正做到了,整个华严经都做到了,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一卷经是华严经的精华。八十卷经是这一卷经的解释,是这一卷经的演义,真正的精华就在这一卷。

  清凉注得好,宗密大师唯恐我们读清凉的注子还不能够透彻地理解,所以注解再加上注解,这就变成钞、疏钞。我们这次印的这么厚的一本,跟弥需经疏钞差不多厚,希望诸位好好地读诵,不但经要读,疏也要读,钞也要读。我们一个星期一次永远不断地念下来,把它念得很熟很熟,念熟透了,你自然就有受持了,你遇到人也会表演也会说了。你不熟不行啊!做不到啊!果报不可思议啊!只有佛才晓得,等觉菩萨都知道得不清楚,‘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菩提道就是菩萨果位,胜菩提道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圆教佛的果位,这个功德就更不可思议,这是我们应当要珍惜的。

  开经偈就是为这一部经而作的,当年武则天写这首偈子,就是华严经翻译圆满之后送给她看,她在封面上题了这四句话,‘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年万劫难遭遇。’我们今天遇到了,遇到了要不好好地修学,当面错过,这个罪过就太大太大了。那一生没有机缘遇到的那不怪他,那没有话说,没缘分嘛!有缘遇到,你当面错过,这不可原谅。所以遇到了一定要认真的修学,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求得圆满的果报,最低限度我们看到那些往生的人预知时至,自自在在走的,我们也不能输给他,也要表演一下给人家看一看,那是最后一招的表演,这是决定不能欺骗人的。

  所以希望大家要发这个心,你们最后走的时候喜欢怎么走?站著走,倒过头来走古大德就有,走的时候问这些徒弟们,你们有没有看到坐著走的?有。你们有没有看到站著走的?也听说。他老人家竖个青蜓,两个手在地上,脚朝天,这样走的有没有看过?没有看过。他走了,你看多自在,表演哪!得大自在。所以诸位要发大心,我常常劝你们发大心,我当然已经发心了,我不发心不会劝你们发心。好,下次再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