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开示:佛法就是生活(2)

世尊当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说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真的是浩如烟海。流传到中国来的是少分,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运输极度的困难。印度的高僧到中国,中国高僧到印度去取经,谈何容易!所以是把好的东西、精华的东

世尊当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说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真的是浩如烟海。流传到中国来的是少分,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运输极度的困难。印度的高僧到中国,中国高僧到印度去取经,谈何容易!所以是把好的东西、精华的东西带回来,选了又选,淘汰再淘汰,才带回中国来。带来之后,再翻译成中国文字,又一次的选择,不是所有带来的全部都翻。带回来的东西,真正翻成中文的,一半还不到。但是很可惜,原文都遗失、都失传了,所以留下来的东西真的是世尊所说的精华部分。古来的这些高僧大德,选择又选择,流传到今天。虽是少分,看起来已经分量太大了,决不是我们一个人一生能够受持的,而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必要。
世尊当年说法的状况,多半是弟子、信众提出问题向世尊请教,世尊为他们一一解答,以后集结就成为经藏,所以经论里面常常看到一问一答。或者是有人提出问题,这是启请,世尊为他们讲开示,经典是这么来的。无问自说的,那是太少太少了。佛主动说的,没有人启请,这种情形少之又少。世尊答复众生的疑惑,这正是像大夫开药方一样,给这些众生诊断,他有什么毛病,那是对症下药。所以往往当机的听众听佛讲经,这一部经还没讲完,他已经开悟了,甚至于证果了。这就好像大夫治病,药用得很适当,药一下去,他病就好了。现在佛不在世,留下来这一大堆的经典,就是大夫给别人的处方。我们今天拿到这些处方,如果随随便便用,危险极了。如果我们害的这个病,跟这个药方不对,吃了这副药,不但病不能好,恐怕还要送命。
所以,佛法能利益人,也能害死人,法要是不对机就害死人。我过去在台中学佛的时候,在同学当中,我就有这个看法,我们一些同学不服,去问李老师,李老师说:「没错!」这大家才没有话说。确确实实是如此。法一定要契自己的机,我们才能够得受用。这么多的法门,哪一个法门能契自己的机?一一法门去试验,这个很苦!你要试验到多少时候,才试验出来哪个法门对自己的机?何况自己未必能够选择!
因此,佛灭度之后,众生学佛就要依止善知识。这些善知识代代相传,请他们来观察我的根性,提供意见给我作参考,为我选择法门,给我做一个帮助,这是亲近善知识的好处。从前这些善知识真有能力观机,而且有许多是佛菩萨再来,再来人!中国祖师大德里面,佛菩萨再来的很多。即使不是再来人,也都是有修有学,我们说他没有证果,但是他真有工夫,真修真学!不像现代,现代的问题就非常非常严重。自己的知见,甚至于还不如在家学佛的人。这就是《楞严经》上所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如果我们亲近这些知识,他把我们的路指错了,害得我们这一生不能成就,我们的机会就错过了。因此,亲近善知识,选择法门,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是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关键之所在。
假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不到善知识,怎么办?善知识可遇不可求。古德有作榜样给我们看,现前没有善知识,我们在古人里面去找。我在台中住了十年,亲近李老师,李老师非常谦虚,他跟我讲:「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他老人家这么样谦虚。我到哪里去学?他介绍我,依印光大师作老师。印光大师不在眼前,印光大师的《文钞》在,天天读印光大师的《文钞》,就是亲近印光大师;依照《文钞》里面的教训去做,你就是印光大师真正的学生。他老人家是印祖的学生,介绍我依印祖作老师。这个法子好,我们可以亲近古人,依古人作老师,依教奉行,作古人的弟子。
这个方法几千年前,在中国第一个用的是孟子,孟子是依孔老夫子作老师。实际上,那个时候孔夫子已经过世了,孔子的著作留在世间。他读,读了有疑问,去向孔子的学生请教,他真正依教奉行,成就超过孔子所有的学生。在我们中国尊孔老夫子为「至圣先师」,称孟子为「亚圣」,这就是学古人学成功的一个好例子、好榜样。往后在两千年当中,用这个方法向古人学习,成就的人很多。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像汉朝的司马迁作《史记》。司马迁学左丘明,这两个人是不同时代的。左丘明跟孔子同时代;他学《左传》,这就是依左丘明为老师。唐宋八大家的韩愈,韩愈学司马迁,以司马迁作老师,司马迁不在了,他学《史记》。《史记》是司马迁作的,他学得很成功,唐宋八大家第一位、第一名。在佛门里面最著名的例子,像蕅益大师,蕅益大师学莲池,以莲池大师为老师。莲池往生了,莲池大师的著作在。他学得很成功,莲池是净宗祖师,他也是净宗祖师。
这就是教给我们,如果眼前没有善知识,找古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在海内外弘法,劝大家选择第一善知识,我们亲近他,我们向他学习,以他作为我们修行的榜样,这个善知识是谁?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那还会有错吗?学阿弥陀佛从哪里学起?从《无量寿经》学起。你能够把《无量寿经》完全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你是真正的弥陀弟子。所以经典要熟,熟就要多读;熟了之后要解,经里面字字句句的意思要懂得。那个意思很深,没有关系,你懂多少就做多少,你要认真去做;你不能去做的话,没用处。
第一,你要发心、要发愿,要发跟阿弥陀佛同样的大愿。阿弥陀佛第一愿,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这个愿我们怎么发法?我们一定要发愿断贪瞋痴,为什么?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贪瞋痴断了,三恶道就没有了。贪欲是饿鬼道的业因,瞋恚是地狱道的业因,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我们要真干,真正断贪瞋痴。贪瞋痴怎么个断法?要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戒定慧这三个字含无量义,因为整个佛法称之为「三学」。我们今天这个《大藏经》叫三藏,三藏是经、律、论,大家都晓得。经律论就是戒定慧,律藏是戒学,经是定学,论是慧学,所以这三个字深广没有边际,这是往深处讲。
浅处讲呢?我们从浅处下手,浅讲,「戒」就是守法。世尊教给我们的教诫,我们要遵守。经典上没有的;国家的宪法、法律、规约、风俗习惯、人情世故、道德理念,这些经文上虽然没有,统统要遵守。在中国守中国的法,在外国守外国的法,到那个地区守这个地方的法,这就对了。戒的意思是守法。「定」的意思是自己在境界上做得了主宰,换句话说,不会受外面的诱惑。现在这个社会形形色色,诱惑的力量很强,我们在这个里头不受诱惑。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不动心,那是定。「慧」是什么?样样清楚、样样明了,一点都不迷惑,这就是慧。我们要学这个,从这里下手,这是总纲领。
在中国自古以来,佛法里提倡大乘,大乘修学有六个纲领、六个原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必须要遵守的,就是「六波罗蜜」,你就是真正修大乘行。我们在生活当中,这六条怎么样去做到?就依你现前的生活,没有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就在现前的工作上,平常我们接触的社会,种种应酬里面,你能够把六度拿出来,与六度完全相应,你就是修菩萨行。每个人的身分不相同,工作不相同,自己要多多去想想。佛在《华严》里面,以五十三个菩萨他们示现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去看看,他们如何在生活、工作里面,去修六度万行,去修十大愿王,我们要学这个东西。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