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 直讲 上(7)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又有冤枉而杀人的,就像换刀相杀一样啊!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凡是贪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是去吃那屋漏水浸到的肉,去喝那鸩鸟毛浸过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又有冤枉而杀人的,就像换刀相杀一样啊!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凡是贪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是去吃那屋漏水浸到的肉,去喝那鸩鸟毛浸过的酒一样;这种的漏脯鸩酒都是含有剧毒,不但不能够获得暂时的醉饱,而且死期也马上就到了啊!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这个心起了善念,善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吉神,跟随著护卫,希望他善行圆满而多方的赐福;或是心中起了恶念,恶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凶神,跟随著监察,等待他恶贯满盈而多方的降祸。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悔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若是有人曾经做过恶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并且必须要断除一切的恶事,奉行一切的善事,这样行之久久,必定就能够获得吉祥喜庆,也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啊!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所以勉励力行众善的吉人,因为他的语言善,视善,行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行;等到三年满了,他的善行也就圆满了;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他,增长他的寿命;而常做诸恶的凶人,因为他的语言恶、视恶,行为恶;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的恶行;等到三年满了,他所造的恶也到了恶贯满盈的时候,上天必定会降祸于他,减除他的寿命啊!所以人为什么不肯勉励力行众善,以转祸为福呢?


《太上感应篇》灵验记


《感应篇》福亲灵验

  钱塘。汪源童年时。得见是篇。即欣喜诵读。毅然有遵行之志。以父静虚公欲镂板未就。遂捐产成刻。且多方募善士等各出赀财。印送万部。一日梦父谓曰。汝不但善成我志。且劝善共施。我已超升天堂。汝母亦享高寿。众人共汝。俱已名著善籍矣。后果如其言。

  《感应篇》致富灵验

  松江张德甫每日虔诵感应篇。身体力行。生二子。田八百余亩。年老分析。各授感应篇一帙。戒曰。为人之道。尽在于是。即作家之法。亦不外是。汝曹当如我力行之。二子问曰。篇中岂有作家法乎。父曰算减则贫耗。盖言人所以贫也。福禄随之。盖言人所以富也。此即作家法也。后二子奉持如父命。事母孝。置产三千余顷。富甲一郡。

  《感应篇》登第灵验

  钱塘何矞云。为诸生时。日诵感应篇。其父兰旌。未之知也。一日父梦老叟谓之曰。汝子奉行感应篇甚力。今科中式矣。后至子馆。果见是书。因思前梦不爽。及发榜果中。后两科又登进士。

  黄岩杨琛家极贫。见乡人刻感应篇。欲助无力。勉刊第十七号一板。忽梦神告曰。已如君所刻中矣。后果中第十七名进士。

  《感应篇》诞子灵验

  河间杨守业六旬无子。深以为忧。因阅是篇而遵行日诵。戊寅年疾革复苏。谓家人曰。适到冥司。见一官持簿点名。言我命该无子。只因奉行感应篇。当增禄寿。更赐一子。明年果生子。

  太原王孝卿家赀百万。五十无嗣。或劝刊施此篇。众妾皆不信。独钱姓妾慨然力行印施万卷。是年钱姓妾生一子。年十六入泮。

  仙居工竺。生男王净。四岁病亡。哀痛情切。发心刻施此篇。求亡儿再投妾腹。后果有娠。梦到黄岩定光观。抱净回家。继觉胎动。生男宛肖净。两生一体。骨肉重圆。

  《感应篇》延寿灵验

  瑞安王凤。弃业医。奉行感应篇虔心持诵。且刻施劝行。一日病危。被二卒摄去。至中途。见二神立空中。一黄衣者曰。此王凤也。素奉行感应篇。可速放回。二卒唯唯。王足疲不前。二卒扶之归。时已三鼓。家人方彷徨。王忽苏。备述其书。霍然而起。竟得高寿。

  钱塘金镜。闻蔡虎臣先生新注感应篇成。慨然欲捐赀付梓。适其妻病笃。恍见白衣人示曰。尔夫欲刻感应篇。应增尔寿。嗣后可告世人笃信奉行。刊印广施。天福无量。

  《感应篇》免厄灵验

  钱塘。文学许廷俞。虔奉感应篇。手书一轴。悬于密室。朝夕礼诵。以便遵行。一夜大盗肆劫。掠入其悬奉宝书处。迷惘移时。莫知所向。心惧而遁。许后知其故。益发心募刻。而劝人持行焉。

  《感应篇》愈病灵验

  进士。沈球。因妻项氏甫娠。得病危甚。发心刊送感应篇。作小卷施人。使人便于持诵。庶几由诵而觉。由觉而行。刊成。梓人捧板至门。项氏遂产。母子俱庆。


后记(广劝流通文)

 劝读 获福之本也

  《感应篇》起初在道藏中。自从宋真宗皇帝。赐钱百万。命工刊刻。然后大显于世。当时贤人君子。都极尊奉。明朝世宗皇帝。亦作序颁行。清朝顺治十三年。上谕刊刻感应篇。颁赐群臣。并举贡生监。皆得遍及。历朝隆奉如此。虽然岂独人间宝贵哉。上苍之尊重是篇也更甚。如王巽病游东岳府。见殿上大书金字《感应篇》。号曰金章。石中璞刻印此经八千本。贮楼。夜夜红云叠绕。祥光烛天。杨道机因疾入冥。冥司谕以广劝世人习诵。周篪亦被冥司戒之曰。汝还阳。更将此经广布。能受持者。不但脱水火盗贼疾厄之苦。求嗣求寿。求禄求仙。都在此经。若是乎此经之大益于人也。无奈尘缘苦海。如醉如梦。少年豪放者。执迷不信。即身老而习成。更难望其改悔。终身醉梦。轻掷一生。呜呼。读了《感应篇》。如醉忽醒。如梦忽觉。不但转祸为福。实是起死回生。今劝世人。第一要发信心。陆稼书先生说。祸福之于善恶。真如影之于形。第二要发虚心。袁了凡先生说。我辈身为凡流。过恶日积。而回思前事。常若不见己之过者。心粗而眼翳也。具此两心。方可读《感应篇》。每日焚香虔念一遍。熟念之后。便有乐趣。更要念一句。学一句。念一句。改一句。每日暇时。反覆细看二三张。若能时时心中默念。字字反入身来尤妙。日日如此。终身谨守。一切祈求。自然感应。前贤说。下根人该读。上根人也该读。天下无人不该读。至于干干净净。收拾这个心。更为第一关。

  劝行 获福之宝也

  《感应篇》读了。务要做出积德累功来。庶几不负。昔□州推官杨旬。诵《感应篇》常行十种利益。一、收街市弃儿。雇人代养。待年十五。愿识认者。归还父母。二、每冬十一月初一。收六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贫人乞丐。入本宅养济院。每日给米一升。钱十五文。到来春二月初三。令其自便求养。三、普济应验汤药。四、施棺木。济无力。津送至家。五、使女长大。不计身价。量给衣资。听其父母择配。六、专一戒杀。遇飞走之物。买来放生。七、遇荒年贵籴贱粜。并赈济穷民。八、修造桥梁。开河补路。修理寺观。九、资给穷途。使得还乡。十、排难解纷。在官辩明冤枉。念念推己及人。事事抑强扶弱。生子名桩。年二十状元及第。又如皋冒起宗。增注《感应篇》。其友梦老翁朗诵。听之,乃见他色美二句。全注读毕。老翁曰该中。是科果中进士。此以笔行善者也。成都玉云芝有口才。通源大师教他积口德。从此凡利人之事。无论大小。极口方便。不肯当面错过。行之二十年。乡会联捷。二子亦先后登第。此以舌行善者也。顺天曹世美。家贫乐善。实心劝人帮人。广约人结善会。舍茶舍粥。舍姜汤。舍棉袄。人出钱。己出力。历多年。会中人见其可托。荐与一财主贩油。共分利。渐获五千余金。子孙安享厚福。此以力行善者也。是知杨公之十善。今之殷实者宜学也。冒公之笔。王公之舌。曹公之力。今之寒素者宜学也。诵《感应篇》。不外体天行教养之事。至于一举一动。常常敬畏。以自修其身。则不论贫富一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