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 都是做好事。我们读了之后想一想,都是利益别人的事情,全心全力利益别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今天我们的心量更要拓开,念念要想到利益全世界。我们哪有这么大的能耐,能够利益全世界?纵然是小小的善事,我们有一个愿望,希望给全世界的人做一个好样子,这就是利益世界。事,无论大小,但看你用心,所以谚语常说「量大福大」。如果我们心量大,一点点的小善,都变成无量无边的善德;如果心量小,做的善事再多,福报也不太大。由此可知,心转境界是真的。下面,了凡先生进一步再教训他的儿子,告诉他什么是「善」,这很重要!必须有能力辨别。请看原文: 【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 一口气说了八对。 【皆当深辨】 都应当辨别,应当清楚。 【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现在这个世间有许多人都在修善,佛门里面人更多。学佛多年,行善多年,没有好的果报,于是怀疑:佛法不灵。转过头来去学其它的法门、去学其它的宗教,那你就能够得到好的果报吗?未必。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发生?就是对于这个「善」,到底是真是假、是邪是正、是偏是圆不知道,自以为是善;经过这些有智慧德行的人跟我们一分析,原来是罪业。我们要想修善积德,首先得把这些事情搞清楚,现在我们一桩一桩的来研究。底下是第一段「真假」: 【何谓真假】 这个必须要辨别。他举例子说: 【昔有儒生数辈】 『儒生』是念书的学生。 【谒中峰和尚】 『中峰和尚』,元朝时候人,这是一代高僧,他的著述很多。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有时候也不免随俗,做超度的法会。我们的超度,跟一般寺院做的不一样,我们只采取一个方法,多半是在佛七圆满之后的一天,我们做一堂《三时系念》的佛事。《三时系念》这个佛事仪规就是中峰和尚做的,他的作品。这个佛事冥阳两利。这些年来,我们在中国、在外国普遍的宣扬,所以净宗同修对中峰和尚不会生疏。 【问曰】 这是有一些念书人向中峰和尚请教。 【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 佛家跟道家都常讲,「善恶报应,如影随形」。 【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佛这个说法靠不住!为什么看到这个人作善,他的子孙不发达?这个人作恶,他的家道非常兴隆?现前社会上这些事情有,我们不但听说过,我们也亲眼见过。中峰和尚怎么跟他解释? 【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 中峰禅师这个话说得非常之深,一般人不懂。我们是凡夫,凡夫这种情染没有洗涤干净,我们的法眼、慧眼没有开,所以常常把事情看错、看颠倒了,把善看作恶,把恶看作善。有这个事吗?真有!所以,你不感到自己是非颠倒,反而去责怪天的报应不公平,你是罪上加罪。 【众曰】 这些学生们讲: 【善恶何致相反】 我们为什么把善恶看颠倒了? 【中峰令试言其状】 老和尚有智慧,老和尚有教学的手段,不必解释,教他们自己说一说,「你们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讲给我听听。」 【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 有个学生就讲:「骂人、打人,这是恶;恭敬人、礼敬人,这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 你说的话未必。 【一人谓】 又有一个学生说: 【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 许多学生各人说各人对善恶的看法,中峰禅师全不同意。可见得这些年轻人知识浅薄,看问题只看表面,没有深究,往往把问题看错了。 【中峰皆谓不然。因请问。】 中峰禅师把他们的看法否定了。这些学生就向中峰禅师请教: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 这把善恶的标准定出来了。你起心动念、言语作为是利益别人的,是利益社会的,是利益大众的,这是善;如果是自私自利的,那是恶。 【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 你对这个人有利益,你打他、骂他,善!父母教训儿女,有时候打、有时候骂,为什么?为小孩好,那不是恶,那是善。学生不守规矩,老师处罚他,在过去有体罚,现在学校好象没有了。我念书的时候受过体罚,老师打手心、罚跪,我们都遇到过。这不是恶,这是善。 【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 如果是为了自私自利,恭敬人、礼敬人,那是巴结,那是恶,那不是善。这是中峰禅师教导这一帮年轻人。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 真善、假善一定要搞清楚。决定没有私心,决定没有自利,起心动念、言语作为都是利益社会、利益大众,今天讲是利益世界。利人,大公无私,公是真的,这个善是真的。利己,那你是私心;私心,这个善是假的,不是真的。 【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 这再进一步说。如果你这个发心,是从你真心里面发出来,利益大众的,这是真的。如果看到别人做,我们也去模仿,『袭迹』是模仿,这是假的,不是从你真心里头生出来的。为善最重要的是真心。我们前面读的十个例子,这十个人修善,后面都有好的果报,什么原因?真心;只知道帮助别人,绝不求一点自私自利。真假要从这里辨别。 【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自己要细心去考察。『无为而为』,就是我们所做的这个善事,不露痕迹,不需要让人知道,你做的这个善事是真的,这叫阴德。如果是『有为而为』,你是有企图、是有目的,你才做这桩善事,这个善事是假的。这些地方都要自己认真好好的去省察。第二是「端曲」: 【何谓端曲】 了凡先生说: 【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 这一段说:什么叫端,什么叫曲。现在的人,看到谨慎、不倔强的人,都称他「这是善人」,社会上都很尊重他。可是,古时候的圣贤,他宁愿欣赏这个人有志气、肯进取,或者是安分守己不肯乱来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他才有胆识,他才真正能够为群众服务,为国家担当大任。如果这个乡里的人,虽然很谨慎,虽然是个好人,个性非常柔弱,随波逐流,没有志气,没有担当,这样的人夫子称为「乡愿」,以为「德之贼」。德之贼,他不是一个好榜样,人人都学他,那就坏了。所以,世间人对于善人、恶人的标准跟圣人恰恰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谬」是错误。圣人怎么样取舍?圣人是个明白人,有学问、有德行、有经验的人,他们能够辨别善人、恶人。底下几句话说得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