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娑婆与极乐苦乐比较(2)

过去慈云大师,他是清朝乾隆时间的人,慈云灌顶法师著作非常丰富,留下来的大概有四、五十种,这个法师很难得,著作等身。他将娑婆跟极乐世界苦乐做一个比较,讲修行的难易,他说了十种。第一、用苦乐来较量。他说

  过去慈云大师,他是清朝乾隆时间的人,慈云灌顶法师著作非常丰富,留下来的大概有四、五十种,这个法师很难得,著作等身。他将娑婆跟极乐世界苦乐做一个比较,讲修行的难易,他说了十种。第一、用苦乐来较量。他说:我们这个世界纵然得人身,很难遇到佛,遇不到佛是苦,西方世界往生到那个地方去,花开见佛,见佛是乐,亲近佛是乐。第二、我们这个世界很难听到佛法,不闻法是苦,西方世界六尘说法。换句话说,你想听哪一个法门,想学哪一个法门,都能够称心如意,都不难,佛菩萨亲授。第三、在我们这个世间恶友牵缠苦,我们想修行,我们想念佛,有许多人障碍我们,有许多事障碍我们,我们不能称心满愿的来修学,到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不但没有人障碍你,每一个人都鼓励你,都帮助你,这个乐。所以两个世界比较,真的,我们这个地方修行,实在说除念佛求生净土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是障碍重重,一生当中非常难成就。这个法门障碍比较少一点,一句佛号我可以念出声,我也可以在心里默念,跟家人大众相处,他们讨厌我学佛,我就在心里念,我口不念出来,不要惹人麻烦,不要伤一家的和气,自己可以潜修,一样能成就,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

  ‘一往分别。同居五浊轻,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游行,天食天衣,诸善聚会等乐。’

  “一往分别”,一往就是大略的意思,我们讲大概。这是说明西方世界四土苦乐的状况,大致上经论里面所说的都是凡圣同居土,因为说凡圣同居土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到这个地方。“同居土五浊轻”,这是两个世界的比较,我们这个世界五浊就重,他那边就轻。为什么还要说五浊?因为我们是带业往生,见思烦恼没有断,带过去的。克实而论,确实有五浊这个现象,不过比起我们这边的环境,那实在是相差悬殊太大了。这个“轻”字,我们要细细的去体会它,轻的程度实在讲,是我们这个世间、欲界天、色界天乃至于无色界天都不能够跟它相比。

  “无分段八苦”,分段,段是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从大的地方分,我们这一生是一个阶段,来生来世又是一个阶段,这就是讲六道轮回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这是大的;如果细分的话,可以说是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剎那都是一个阶段,这都是事实。这里面有八种苦,前面跟诸位提到过。这八种苦可以说是六道里面众生没有一个能够免除的,即使天上也不例外。内,这讲有生老病死。天上的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福报大,天人身是化生,这个身的形态有四种:胎、卵、湿、化。胎生最苦,人是属于胎生;卵生就是蛋生的,比胎生这个苦要减少一些;湿生就更少;化生,这个苦就没有多大的感触。天人福报大是化生,他们通常也没有病苦,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界天人,他临终前七天才感觉到身体有一些不舒服。换句话说,平常他也不生病,他也不老,没有衰老的相,也没有病苦的相,这福报很大,但是临终七天之前他就现衰相。换句话说,他的老病就是在那个时候,时间不长,很短,但是他所感触的痛苦,我们也没有办法想象。就好像大富贵人家遭一点委屈那就不得了,在贫穷人家看起来算不了什么。天人在这个时候感觉到非常痛苦,死了以后还是要随业流转,六道轮回确确实实有,一点都不假。

  人生在世间,前面跟诸位提到过,“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最可贵的就是人道容易觉悟。从这方面来观察,古今不一样,古人确实比现在人容易觉悟,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古时候环境比较单纯,五欲六尘的享受很有限,所以心地比较清,心清容易觉悟。现在人物质享受超过古人百倍、千倍,心思混浊,被这些欲望迷得太深,所以很不容易觉悟。我们从一个非常浅显的例子能观察得出来,古人对于善恶的报应相信,起心动念他都很小心,很谨慎。现在人因为科学昌明,认为这些东西是迷信,大家都不相信了。这桩事情决定不是说“我信就有,不信就没有”,不是这个说法的。你信,它有,它存在,你不信它,它还是存在,正是俗话所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到的时候,你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因果报应、六道轮回、鬼神之事,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他们也都有分段的八苦,只是八苦轻重差别不一样。虽然天人轻,天人跟西方极乐世界人一比,那他还是严重太多了。为什么?西方世界这分段八苦没有了。在我们这个世间,分段生死要是没有的话,那就证阿罗汉果,就超越三界。在这个地方修行要相当的功夫,要断见思烦恼。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便宜就占大了,为什么?他不需要断烦恼,只要把烦恼控制住,这个佛法讲伏烦恼,伏住,我们现在说控制住,它不起作用。这样的条件就能往生,这个比断是容易太多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所得的利益等于阿罗汉,这是讲在断烦恼这一方面等于阿罗汉。如果讲其它的智慧、德能、享受,阿罗汉是怎么比也比不上,几几乎乎同居土的享受跟等觉菩萨相差不多。这是无苦,无有众苦,“但受不病不老”。

  “但受诸乐”,哪些乐?“自在游行”。到什地方去游行?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旅游是很多人喜欢的,也是大家非常羡慕的,但是我们的旅游不能超越这个地球,不能到外层空间去旅游。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旅游的范围就太大太大了,所谓是尽虚空遍法界,想到什么地方就到达那里。他们的飞行工具太殊胜,经上讲的莲花,莲花就是他的飞行工具。他乘着莲花,想到哪一个国土就到哪一个国土,想到哪一个星球就到哪一个星球,这是我们讲横面的。竖的,想到过去世也行,想到未来世也行。我们旅游要跟他相比,那是天壤之别。这是自在游行的乐。

  “天食天衣”,这是举出衣食。我们这个世间不能够缺少的,大家辛辛苦苦为什么?都为衣食去忙碌。西方极乐世界对于物质生活一点也不愁,为什么?一切供应随念而至,心里面想什么,你所想的就在面前。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实在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饮食,为什么还说有天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无量劫来,每天都需要饮食,饮食成了习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不要了,有的时候还会想起来“好久没吃饭”,还会动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一动,饭食自然就摆在面前,一摆在面前,这才晓得现在不需要了。这个念头没有了,这些餐具、饭菜也统统都消失了,所以不必要你去收拾,也不要你去洗碗碟,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是一种习惯,会有这个现象,在极乐世界时间长了,这个习惯渐渐就淡薄,以后就没有了,初去的人有这个现象。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