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十种治病(3)

在东方,特别是古印度跟古老的中国,从前的人对於物质生活并不重视,重视精神生活,贫而乐,在社会上没有很高的地位,也没有财富,可是他的精神生活非常充沛。孔子最赞叹他的学生,那物质生活是非常缺乏的,夫子赞

  在东方,特别是古印度跟古老的中国,从前的人对於物质生活并不重视,重视精神生活,贫而乐,在社会上没有很高的地位,也没有财富,可是他的精神生活非常充沛。孔子最赞叹他的学生,那物质生活是非常缺乏的,夫子赞叹他,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这个生活在别人过不下去,可是颜回「不改其乐」,天天快乐,你跟他接触,时时刻刻他真的是常生欢喜心。他乐从哪来的?箪食瓢饮这说明他生活贫苦,吃饭连个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一个篓当作饭碗盛饭,喝水没有杯子,用葫芦瓢,过这样的生活,你就晓得他贫穷到什么地步。夫子学生当中他最快乐,他学习的成就最优秀。喜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欢喜、快乐从哪来?从学习当中得来的。所以《论语》头一句话就说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能把你所学的统统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你是第一等人。为什么?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是圣贤的一个样子,哪有佛菩萨天天愁眉苦脸?哪有圣贤人天天不高兴?没有这个道理。

  圣贤人再穷困,他还是欢欢喜喜,他喜乐从哪里来?喜乐在明道,正是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那个道就是我们世俗人讲的觉悟,开悟了,这真乐。开悟是什么?对於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明白了,这个真乐,在佛法里面讲,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你真正通达明了,他怎么会不欢喜?所以对於贫苦众生,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这个世间人就太贫苦了。所以佛菩萨生到这个世间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就是帮助他远离贫苦?佛菩萨所用的方法是教学,帮助他破迷开悟,就离苦得乐了。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来的,你要把根找到。迷惑是什么?对於事实真相不知道、不了解,所以你对於一切人事物想错了、看错了,於是你说错了、做错了,这就是你造业了。思想错了是迷惑,言行错了是造业。不善的业就带来不善的果报,这个不善叫苦报。佛家讲有花报、有果报,果报在三途,饿鬼、地狱、畜生,从哪来的?从你恶业变现出来的。花报是什么?花报是你现在、你现前的遭遇,处在逆境,遇到的是恶缘,事事不如意,身心的病苦,身有病,心里面烦恼忧虑,那是心病,你会得这些。

  所以佛知道,佛来教导你,而且佛是做出榜样来给你看,这个榜样告诉你贫贱不苦。释迦牟尼佛示现贫贱,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十九岁你看看舍弃王位,这是贵,古人讲贵为天子,他舍弃了,不要;富有四海,他也不要,他是富贵人,他不是没有,他没有人家没有话说,他有,有,不要了,舍弃掉了,过什么生活?过乞丐的生活。所以比丘称为乞士,乞是乞丐,士是什么?士是读书人,就是说有学问、有道德的乞丐,不一样,他过著乞丐的生活。日中一食,托钵,沿门托钵,树下一宿,晚上找个大树底下休息,过乞丐的生活,快乐无比。受到国王大臣、大富长者的尊敬,人家有德行,真有学问,什么疑难杂症你去向他请教,他都能帮你解决,名闻利养边都不沾,这值得人尊敬,不但人间尊敬他,连天神都尊敬他,所以称天人师。没有一定居住的所在,游化在世间,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不执著,天上人间什么样的境界都不能动摇他的心,这称为大圣,称为大贤,印度人称之为佛菩萨。

  他怎么教?他是用身教,他做出来给你看,让你看到、听到、接触到有所感悟。真觉悟什么?你不能像他那样彻底放下,你至少可以放下一些。你放下一分,就得一分自在,得一分智慧;放下二分,就得二分自在,二分智慧。他彻底放下了,所以他得到是圆满的;我们凡夫做不到,对这个世法还贪恋。这种教诲好,你对於这个世缘淡一分,智慧就开一分,真正的受用你就得到一分。所以从事於教学,教学主要的是帮助人破迷开悟,没有觉悟的人、初学,教他断恶修善;已经断恶修善的人,就帮助他破迷开悟;已经破迷开悟的人,帮助他转凡成圣,这是佛陀一生教人三个阶段。众生根性不相同,要帮助他不断向上提升,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心就是此地讲的「十种心」。他活在世间不为自己,为谁?为一切众生。

  我们学佛要从自己真正依教修行做起,这个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哪些地方错了,把错的地方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经,念多少声佛,磕多少个大头,不是这个。所以真正会修行的人在什么地方?在起心动念,念头才起,这个念头是正念还是邪念,是善念还是恶念,一起自己就清楚,这叫智慧。是邪思、是恶念,赶紧就放下,是正念、是善念,要让它念念增长。佛家善恶有一个标准,标准是什么?为自己是恶,为众生的是善。这个说法有许多人不能接受,有人曾经跟我讲过,古人讲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讲这么一句话,天诛地灭。我说这个话错了,错在哪里?我说佛菩萨没有为自己,天也没诛他,地也没灭他,孔夫子、孟夫子也没有为自己,天也没诛他,地也没灭他,反而好多人尊敬他,向他学习。这是个错误的说法。什么会天诛地灭?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到极处,天地所不容,这是真的,不要搞错了。所以看到众生苦,要起帮助他离苦这个心,这叫悲心。

  再看下面第三句,「於危惧无乐众生,令得乐具不尽」,危是不安,他身心都感觉得没有安全感。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确实是如此,谁会有安全感?纵然得到很高的位置,担心位置丢掉;纵然得到财富,怕财富失掉,每天提心吊胆,天天都在打妄想如何能把富贵保护住。前几年我们看到印尼有一个海啸,刹那之间三十万人不见了;现前我们看到海地这一个大地震,还连带著海啸,有人告诉我,死伤不止三十万人,都是刹那之间,别说富贵保不住,连生命都保不住。科学家不断在这里警告我们,头一个是地球变暖,这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南北极的冰快速度的融化,高山的积雪、冰河、冰川也在那里快速的融化,这些变化肯定带来许许多多的物种绝灭。动物,这报纸上提到的,像北极熊、企鹅不能生存了,它们要生存在寒带地方,寒带变暖它们不能生存,会绝种。还有植物,植物、稻米。另外他还提的蜜蜂,蜜蜂突然不见了。蜜蜂跟我们人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许多植物要靠蜜蜂去传播花粉,如果没有蜜蜂,很多植物都不会生长,这个问题严重,大家著急了。带来什么?带来是粮食大幅度的减产,这肯定是粮食价钱高了,恐怕到之后带来的是饥饿。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