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认识信愿行三资粮远离诸难恐怖(2)

『发焰腾空布若云』,焰是火焰,比喻光明。这个光明不仅仅是指智慧,智慧是光明,德行也是光明,道德是光明,善行是光明;智慧、道德、善行充遍了你的思想、见解、言行,你全身就放光了。这光之大,那要像如来果地

  『发焰腾空布若云』,焰是火焰,比喻光明。这个光明不仅仅是指智慧,智慧是光明,德行也是光明,道德是光明,善行是光明;智慧、道德、善行充遍了你的思想、见解、言行,你全身就放光了。这光之大,那要像如来果地,像大菩萨们(我们说这个大菩萨,八地以上的),他们那个光明几乎跟虚空法界一样。为什么?这个大乘教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说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的善行,那个光明随著你的心量展开了。如果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的身光当然是周遍法界。心量小,你的光就小;心量大,你的光就大;心真诚、清净、慈悲,你放的光是金色光明。

  由此可知,佛法是真正讲的平等法。佛光大,我们的光小,这是事实。为什么佛光大?佛的心量大。我为什么光小?我的心量小。我把我的心量拓开跟佛心量一样,那我的光跟佛的光一样大,就这么个道理。

  现在我们是凡夫,业障深重,我们见不到佛光;不但佛的光见不到,一般人的光我们都见不到。这一些实在讲是小道,不希奇!修过几天定的人,他就能见到;练过几天气功的人也能见到。练气功的人讲看人的气,我们佛法叫光,外国人叫磁场,名称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气功功夫很高的人,他看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有气,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大概身体不好、身体有毛病的那个光都非常之暗,灰暗色的,在身体哪个部位,那个部位就有毛病。健康的相是明亮的。有了病况的时候,他这个时候光是混浊的。所以这是小道,这不是大道。

  但是最准确的还是禅定,有定功,定功看的是现量境界,比这个气功要高明多了。定功愈深,你的境界就愈大,愈广大;再用现在的话来说,你突破空间维次就更多,换句话说,他的生活空间比我们一般人大。我们今天一般人生活空间在三度空间,定功能够突破四度、五度、六度,在理论上讲能突破无数度的空间维次。那是什么?那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他那个境界当然不一样,确确实实佛光普照。佛讲「佛光普照」四个字不是赞叹的,是事实。我们一般人很难理解,这四个字认识,也会念,究竟什么境界?想不出来,真的是此地所讲的不可思议。

  『光明洞彻常弥覆』。这是讲大菩萨们,华藏世界的菩萨。再看第二首:

  摩尼吐云无有尽。十方佛影於中现。神通变化靡暂停。一切菩萨咸来集。】

  这个里头有果报的殊胜庄严,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德用,起的作用,这个作用是称性而起的。『摩尼』原本是讲的宝珠,在此地代表什么意思?代表圆满,宝珠是圆满的相。代表什么圆满?我们简单的讲,讲三个: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了十个圆满,头一个「大圆满光明云」,那是总说。大圆满光明云就是摩尼宝珠,大圆满里头包括这三个圆满:智慧的大圆满、德能的大圆满、相好的大圆满,说再多也不外乎这三大类。

  『吐云无有尽』,吐云就是出现。出现什么?底下讲的,可以说是自性性德圆满当中出现的。

  『十方佛影於中现』。说十方,当然包含了三世,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都在这个摩尼宝珠圆满当中显现出来了,这个形相非常希有壮观。读《华严》,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它表法的义趣,我们才能真正得受用。十方佛,一切佛,我们要晓得那个「佛」的含义,佛是智,佛是觉。

  这个是普通的佛学常识,我们四众同学都要知道。人家要问你的时候:你们学佛的人,佛是什么?你要能讲得出来。佛是释迦牟尼佛,古印度时候一个王子。这个不行,这个坐实了,引不起人家兴趣。你要把「佛」这个字的本义说出来,佛是什么意思?佛是古印度的梵语,它的意思是智、是觉;智是体,觉是用。在中国文字里面找不到这样的字汇来翻,所以用音译。

  这个智有三种,觉也有三种。智,第一个是一切智,第二个是道种智,第三个叫一切种智,这个是「佛」这个字的体。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之间一切法的总相,总相是空相。所以一切智是知空,道种智是知有,一切种智是知道空有是一、空有不二、空有无碍。佛门里面常讲「万法皆空」,这个是一切智;万法皆有是道种智;《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一切种智。所以佛是智的意思。

  智起作用就是觉悟,觉也有三种:一个是自觉,自己觉悟。第二个是觉他,自己觉悟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觉悟。主动帮助别人觉悟,这是大乘;别人来请教你,你教导他,帮他觉悟,这是小乘。大小乘差别就在此地。小乘是你来找我,我才教你;你不找我,我不教你。大乘菩萨,你们在《无量寿经》读到了,做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找你,主动去找别人,这是大乘,是觉他。第三种叫觉行圆满,这个很难。自觉,阿罗汉、小乘人自觉,觉他是菩萨。当然你自觉之后,你才能觉他,自己不觉而能觉他,没这个道理。所以觉他是菩萨,觉行圆满是佛。

  由此可知,你要不发心觉他,你自己的觉悟是永远不会圆满,那是肯定的。世间法常讲「教学相长」、「师资道合」,老师教导学生觉悟,学生资助老师觉悟,彼此是互惠的。这个从事於教学工作的人能懂得,许多问题是因为学生问,你才觉悟;要没有学生问的话,你永远也迷惑,这一问就把自己搞清楚了。问了,自己答不出来,晓得自己还不行;问了,就有的时候能答,智慧开启了。不能问的时候,确实想不出这些问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