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普贤德-随喜功德

普贤德,净空法师
普贤德-随喜功德  (共一集)  2006/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华严经12-17-1674a集)  档名:29-55-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四大段「明无方大用分」。无边的作用都是由於「普贤德遍一切时处,法界无限故」,所以普贤德我们要随分随力的去学习,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都会得无比殊胜的利益。

  十愿前面说了四愿,今天我们从第五学起,第五是「随喜功德」。我们先要说一说什么是功德?功是修学的功夫,德是果报,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意思相同,你有功你才有德。古大德常常从事相上让我们认识,持戒有功,得定就是德,因戒得定;修定有功,开慧是德,因定开慧。你就晓得功是因,德是果。戒律持得再好,如果没有得定,他这个戒律有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那持戒还有没有好处?有,叫福德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要辨别得很清楚,福德的果报是人天福报,六道里面的福报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一定是帮助你得定,定是清净心、平等心,慧能觉悟诸法实相,能明心见性,能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你看这个作用多殊胜!福德不行,福德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讲得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讲六道生死轮回的大事,福报再大都没用,你出不了六道轮回。

  出不了六道轮回,福要是享尽了,你还造作许多不善业,不善业的罪苦就现前。我们佛门谚语常讲三世怨,怎么叫三世怨?第一世修福,来生享福。诸位要知道,不享福的人很不容易造罪业。就拿饮食来说,没有福报的人想吃肉吃不到,有福报的人天天吃,单单就这桩事情以后算帐,麻烦可大了。这个事情现在连外国人都晓得,我是看了美国魏斯医生的四本书,我都细细的看过,重要的都把它节录下来了。他用催眠术来给人治病,现在这个社会疑难杂症很多,许多疾病医生束手无策,就找到他那里去了。他要找这个病的根源,所以用催眠术让这个人回到过去世,所以就发现许多的病根是在过去世造的不善业。

  他本来是个学科学的,最后他完全承认人有轮回、有报应,杀生要还命,欠债要还钱,还的时候还要多还一些,好像在付利息一样。现在西方人受他这十几年的影响,九0年初期做了一个调查,相信轮回、相信因果报应的,在人口比例上达到百分之二十七。那么我们想这十年来,他这几本书流通的量非常之广,而且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通,所以我相信接受轮回跟报应这个事实,肯定会将近达到一半的人数,决定超过三分之一,这是个好事情。人要知道有因果轮回,知道有报应,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自然就谨慎、就收歛了。眼前占一点便宜,有这个机会让你占一点便宜,未必是好事,果报现前的时候怎么办?还是圣人的教诲正确。

  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一生的生活都守住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弟子里面有国王大臣、大富长者,对释迦牟尼佛的供养,佛不接受,这是做给我们后人看的。释迦牟尼佛一生没道场,佛经上讲的竹林精舍、只树给孤独园,不错,是在那里讲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那里讲经说法,可是产权是别人的。释迦牟尼佛到那里说法讲经,借住,我们今天讲释迦牟尼佛有使用权,地主有所有权,释迦牟尼佛没有所有权。所以只园精舍的产权是须达多的,释迦牟尼佛离开了统统归还,竹林精舍亦复如是。佛做了样子给我们看,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要放下,要彻底放下,包括这个身体。身体都不是自己的,又何况身外之物,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要这些东西都是累赘、都是包袱,包袱太多了,压死了,不能不知道。放下多自在!多快乐!佛做出样子是要我们向他学习的,这个道理、这桩事,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

  佛给我们讲,叫我们布施,佛有没有布施?佛天天布施。佛做的是法布施,天天教大家,教大家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也有财布施,什么是财?体力是财,精神是财,时间是财富,他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所以属於内财布施。佛是一分钱都没有的,每天出去托钵只托一钵饭,不要钱财。所以出家人只接受四种供养,第一个是饮食,一钵饭;第二个是衣服,衣服穿破旧了,不能再穿,可以接受人家供养一件衣服;生病的时候可以接受医药;睡觉的时候可以接受卧具,卧具就是我们讲的铺盖。那么有一张具,中国人翻译成具,那是什么东西?晚上睡觉铺在地下的,就是一块布。现在大家拿去做拜垫拜佛,铺在地下,其实那个不是拜佛用的,那是夜晚睡觉铺在地上。盖的,那个三件衣就够了,没有其他的。三件衣,白天是穿,晚上是当被子盖。因为佛出世的那个地方在印度,是属於热带,热带不需要很多东西,所以三衣一钵他就足够了。这种示现我们必须要知道。

  中国幅员辽阔,海南岛是属於热带,长江、黄河流域属於温带,黄河以北已经属於寒带。所以住在温带的人,三件衣服决定不够,为什么?有春夏秋冬,那北方就更冷。所以居住在哪个地方,我们有足够的衣服御寒、保暖就行,不要再多了。居住的房舍不要太大,小小的,小房子容易收拾,简单朴素。对这个世间怎么样?没有留恋,时时刻刻想脱离六道轮回。如果这个地方生活过得太富裕,你对这个地方留恋,你舍不得离开;换句话说,你来生还要搞轮回,这就错了。你看佛表演教给我们的多好,没有一丝毫留恋,正确的。

  顺境善缘不生贪恋,逆境恶缘不起瞋恚。佛教我们随喜、随缘,随喜就是随缘,不要攀缘,随缘才能成就功德,攀缘就没有了。攀缘充其量,如果是善的,利益众生的,修一点福报而已,这不能不知道。要记住六祖说的福不能救,脱离六道轮回这个事情,福报没有用处,帮不上忙,功德能帮上。功德是什么?戒定慧。由此可知,功德的德也可以把它看作是道德,伦理、道德、因果、智慧,这个属於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都要与德相应。

  中国这个族群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绵延五千年,靠什么?靠道德。所以五千年来改朝换代很多次,但是几乎每个帝王,每一代的国家领导人都著重道德的教育,没有疏忽过的,就是连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国,清朝满清人统治中国,还是遵循中国五千年祖宗所教的伦理道德,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在现在麻烦了,满清亡国之后,中国的社会变成军阀割据,接著是日本人侵略中国,八年抗战,把我们的社会打乱了,把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学也中断了,逃难。农村里面比较偏僻的地方至少断三代,也就是差不多将近八十年。都市那个影响更大,影响的时间更长,总得五代以上,香港这个地区七代都不止,被英国人统治。於是伦理道德,现在连这个观念都没有了,社会上已经听不到人在讲这些术语了,下一代人怎么会懂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