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年夏安居。某日,迦叶尊者守衣入定胸臆一隅——鸡足山华首放光寺盘陀石小木屋慈师会客厅:宽大明亮的落地窗外阳光普照,万山寂静,茶香弥漫。尔时,复有出家师、居士若干、轻乘夏风候鸟谛然,一派清朗、祥和,诸众依次席地正坐,聆听慈师开敷法幢妙音宣流。) …… 慈师:正确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呢?是如法的修持。你为什么说累呀、累呀,就是违法地操作了自己的生命,以恶法来逼迫自己的生命了,带来了苦、困、难、障,这都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东西。 居士:安乐行是不是还是以安心为要? 慈师:实际安乐行本身是什么呢?按照正行来说就是苦难之时坦其自性,即坦露它的自性的刹那生起的喜悦。就在苦的时候,坦露自性的守护,这时候的乐才是不可思议的乐!好比说我们遇到这个事本来很好,它就没有什么了,基本上就这个状态,就称为业相续状态,但你在极苦之处,突然地把它的本质揭开了,你会生起大乐。这个乐是大,这个“大”是什么?就是苦处有乐,就是这个意思!一般我们的乐就在乐处才会有乐,而不知这个难处、障处、危险处,就是业缘泛起处,那是真正的乐!为什么呢?就是坦露它的本质的时候。佛法恰恰用在这个地方了,于是乐我们就轻轻地放在一边了,对吧?就把所有的难缘、障缘解决于当下,这是真正的佛法利益,并不是说这个苦之外再找个乐,没有那一说,若有也就没有佛法了。 你看现在的人呀,好比说犯错误了,他就包藏、隐蔽、害怕、畏惧,他就不敢面对,实际若面对了,忏悔得安乐。忏悔实际是一种放下的安乐,但透其本质、了其实相,得究竟安乐!因为业处一来你就把它解决了,那么这个地方得究竟方便,即么事情来了都可以得方便,要不然我们就不得方便,实际法印就是方便,也就是究竟方便。不象守株待兔的人,突然碰到一个死兔子,就认为这个地方可以得到兔子了,结果怎么守兔子也不来了,为什么呢?它是偶发性的,就象有人碰到一个利益是偶发性的,但是如果你一旦掌握了法印,你就会时常欢喜,清净安乐,你是主动的! 学佛的这个“安心”。在学佛最基础的因缘上,要知道安心,要知道发心,要知道本心,明确本心,究竟于本心,在这个地方要去不断地实践这个安心,这是最初因缘,但一旦安心了,人就会怎么样呢?就会面对世间。面对世间的时候,看是真安心,还是假安心。这时候的业种,即业相,不是你个人的单一的业相,即正报的这种相续了,业报相续,无始以来的业种一时翻起,所以若面对事相能如实解决,这时候得真实安心,就是相应安心,就是理事一如安心! 开始我们只能在事相上解处安心,就是说:哎呀,我理解了,这个烦恼来了我不要染著,对诸行是苦、诸法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这个地方认知了,但到事上了,不见得能行,所以在事上就不断地锤打、锤打……,然后理事并举,一时契入,这个契入是真实利益。但此处尚不究竟,何以故呢?还有理,还有事,理事二种对待,尚有观照二法。有观有照,观照为碍,此时不能得究竟欢喜,即没有断烦恼!所以若人一时对待消融,诸法一无所得,无智亦无得,无有对待故,一切法秉然于光明藏中,就是说“无对待”都没了,这时候人得大安乐!此种安乐就不只是真实安乐,是大安乐!以大安乐故,能利益世间,无挂碍了,所以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一路走出!在这个地方利益众生。 而你们开始要能把心安下来就不错了!先要把心安下来,先要解悟,然后在事上锤打自己。你先经过道理,也就是说先要有个发心,先要有个心地参照,这个都没有,你怎么行法啊?都是造业去了!你知道吗?出家、在家都是造业!你相信吗?什么业呀?都是烦恼的累积!这个地方要看好,那你再把这个对待的问题解决了,什么有觉有照、知如法不如法等等。就是说,此事知其本性,坦其本性,念念回归,这还是有觉有照的。觉照之时不得究竟方便,可以说是一时观照安乐,但是观照也为碍,安乐之时也以为障碍,不得究竟安乐,即不能断除烦恼,这个地方已经伏烦恼了,即烦恼来了,马上就能知道它的本性是什么,马上能回归到它的本性中来,这是很重要的修持。 净土就不这样修持,净土是什么呢?泯除对待,一时回入光明藏,清净安住,无所对待!但是若你们用不上了,就慢慢爬吧,就这样爬格,爬什么格?读自己的心,明白自己的心。其实净土教言是最深刻的了,九法界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平等缘起,一时回入啊,没有对待! 哎呀,没有对待的法则没人要!所以,这么多年来我苦就苦在这个地方了,不愿意再讲了。无待的法则,就是一时断除烦恼!何以故呢?无始以来的善恶无记一时消融,归于弥陀无碍光明中!但是这么大的福报你不要,就是小心眼子、小胆量,总想搞点小鬼明堂,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好了,慢慢来吧,那就爬吧,爬格去吧,就是不能一次性抉择啊。 平等智中得大安乐,断除烦恼!以弥陀无碍光明故,断除现前烦恼,即善恶无记一时消融,凡圣一时消融,归于光明啊,得以自在力;光明亦不可染,得以究竟寂灭,这个地方是断烦恼方便,连伏它都不伏了!伏的时候还有这个东西呢,对不对?你还有对待,你还要伏它。对待消融,心智荡然!所以说那三种清净心中的乐清净心啊(三清静心为: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 菩萨们呀,学佛呀,讲了这么多年,我就象卖佛的一样,也卖不出去。真是啊,讲多少年了?就讲这一句话。咸同趣入,一时解脱!但人不要,哎呀我有烦恼,我业还很重,我做了多少善事,那个善知识多好,那个善知识多坏,这个寺庙怎么样……。心总是对待呀,对待择取,不能安乐!本来是一身轻之人、利益世间之人,结果去奔波于自己的取舍之中,沉沦于六道!辜负了弥陀啊,你知道吗?本来我们应该利益世间去了,没事了,结果还忙叨着自己的业缘去了,善恶无记,还在忙叨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