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博爱是所有宗教的根源,所有宗教的总纲领、总原则。所以我们可以说,宗教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佛教教育是慈悲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仁爱的教育。这是什么?这是人性,中国古人讲本性本善,《三字经》上「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就是大慈大悲,大仁大爱。现在我们没有了,真的没有了,彻底的没有了,为什么?人他不爱自己,这是连根都拔掉了,所以他不会爱父母,他连自己都不爱。人要自爱就不会糟蹋自己,凡是糟蹋自己的不自爱,不学好,不学仁义道德就不自爱。终日迷惑颠倒,起心动念自私自利、名闻利养,甚至损人利己。所以说现在的人,丧失了人性,丧失了天良,丧失了道德,那真的,连畜生、连鬼都不如。这是《观经》上讲下品三人俱是恶人。 我们算是非常幸运,生在这个时代,还能遇到佛法,遇到大乘,遇到《无量寿》,不幸中之大幸!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没有接触到,造作不少的罪业。接触到佛法之后,才渐渐知道是非善恶,忏悔业障,改过自新。知道这法界虚空界里头有个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愿,帮助遍法界虚空界里面六道众生。即使造五逆十恶的重罪,幸亏还好,我们还没有造这么重,罪业是有,没这么重,回头是岸。依照这部经典的道理去修心,依照这部经典的教诲去修行,身心端正了,具足深信切愿,求生净土,必定得生。这个机会一定要记住,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可不是容易事情。遇到要是疏忽,那真的是无比的重罪!这么好的一个机缘,帮助你一生成佛,你把它轻易错过,那就应该堕地狱。 「善导祖师谓下品上生者,是造十恶轻罪凡夫人,下品中生,是破戒次罪凡夫人。下品下生,是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人也。」「彼经下品」,彼经就是《观无量寿佛经》,这个经上所说的,「与本经相违者,何也」,跟《无量寿经》所讲的不一样,这什么缘故?望西大师说,在他注解里面讲,「下辈之内,有多类故,《观经》说恶,今说善人。故《觉经》」,《觉经》就是《无量寿经》汉译的,「云,其三辈者,当断爱欲,无所贪慕,慈心精进,不当瞋怒,斋戒清净,如是清净者,当一心念欲生无量清净佛国」,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平等觉经》有这么几句经文,其三辈者,「当断爱欲」,为什么?爱欲不断,你贪恋这个世间的情执,障碍你发愿往生,必须要把这个放下。我们一般讲情执,娑婆世界的情执是障碍你往生第一个因素,力量最强,最不容易放下的,这个不放下你就不能往生。所以,放下之后,「无所贪慕」,你对这个世界一切法再没有贪恋,全放下了。然后进一步,「慈心精进」,慈悲心,爱心,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精进不懈,这个精进就是一向专念。 「不当瞋怒」,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决定不能够发脾气,为什么?几分钟的瞋怒,就把你的功德烧尽了。佛经上有句话大家都知道,「火烧功德林」,你很不容易修积的功德,一发脾气全烧掉了,功德变成福德。所以,你要问你修积多少功德,你想想什么时候没有发脾气。心地清净,没有分别执着,你做的一切好事都是功德。如果一发脾气,全变成福德,功德没有了,功德难!临命终时发个脾气,一生修的都完了。所以叫火烧功德林,瞋恚之火,这个东西害死了。临终发脾气,没有不堕地狱的,为什么?它跟地狱相应,地狱是一片火海。这是为什么经教教人,人在临命终时,八小时之内不要去碰他。为什么?他神识没走,碰他的时候他会生烦恼,他会发脾气。不但身体不可以碰他,他躺在那张床上,床都不要碰它。走到他身边,离他床边距离远一点,不要碰他。怕他生烦恼,怕他发脾气,这时候一发脾气,恶道去了。这个事实很多人不知道,还要去触摸他,最大的忌讳,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讲得很详细。真正懂得,要爱护他,帮助他生善道,不要帮助他生恶道。「斋戒清净」,斋,日中之后就不吃了,戒是戒律,五戒十善,必须要遵守。「如是清净者,当一心念欲生」,欲是希望,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清净佛就是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生到弥陀净土,亲近阿弥陀佛。 所以「往生品类,万别千殊」,我们叫千差万别,「三辈九品,只是粗分,故一下品中,已类别无数,彼经明恶人,本经则指善士。如《汉译》下辈之人,确是修善者也」。下辈修善的,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作恶的,下品下生,看他的恶大小、善大小,各个不相同。念佛往生,没有往生之前有差别,往生之后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就没有差别了,这又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真的想去,那你就真的要相信,你要相信这部经是真经,夏莲老给我们会集的五种原译本,这个本子就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稀有难逢。五种本子不好读,他把它一整理、一会集,这一本就是最完善的本子,读这一本,五种原译本全都读到了。黄念老的注解引用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古大德的这些注疏,我们读他这个注解,这一百九十三位大善知识对本经的学习心得、分享报告我们全都得到了。多稀有、多难得,能不珍重吗?决定往生,一定要依这个注解,这个会集本的注解,然后这一句弥陀名号,就保证我们这一生圆满成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