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确指》曲示儒教,醒众痴梦(6)

比如,刚才讲最后两个:恶和欲。什么叫欲?欲望的对境很多,这里主要有两种。《礼运》里面谈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

比如,刚才讲最后两个:恶和欲。什么叫欲?欲望的对境很多,这里主要有两种。《礼运》里面谈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这段话很有人生哲学的穿透力,所以我们中国儒家圣人了不起。这段话你看看,这是一个丰富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所以我们常常说“人情练达皆学问”,这就是对练达的人情有一个高度的、实实在在的观照。人道里面,他最大的欲望是什么?就是饮食、男女。而且饮食、男女又互相地增上:你摄取饮食滋养了这个色身,就会有淫欲的欲望;淫欲的欲望呢,或者追求自己的快乐,或者传宗接代,这个身体挖空了他又用饮食,又获得更有营养的饮食来做男女的行为。所以你看,基本上人最终极的一个动力机制就离不开饮食、男女。无论他是经商,他是从政,还是做学问,还是什么,你看看他的本源的和终极的,都是获得更好的饮食、更好的“爱情”。他就是名和利,也最终归结到饮食、男女上来。这就是人最大的欲望,就存在在饮食、男女上。那人有回避不想要的、讨厌的东西,是什么地方?讨厌死亡,讨厌贫穷,讨厌痛苦。所以人就自然地回避死亡,好像死亡都是别人的事情,都害怕贫穷。这就是人内心这个“人之大恶存焉”,厌恶这个东西。

好,知道这两点,那也就是说,在人的心理当中——在人内心深层的意识当中,这个饮食、男女的大欲望,以及对死亡、贫穷的恐惧,隐藏在人心里面。人都是喜欢作伪的,所以他把这个大欲和大恶藏在自己的内心。他不表现出来,让别人不可测度,自己也自欺欺人。虽然自欺欺人,他想表现得“我没有这些东西,我很大公无私,我很怎么回事……”但是这样的大恶、大欲还在他的内心。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欲望就在里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讲:世上无如人心险哪!人心非常险啊——险恶。用心、机心非常深哪。这些都是与他大欲和大恶的情绪在里面有关。你只要看看,那些古往今来无论是奸臣还是什么,他表现的很老道,表现的很漂亮,作秀作得很好,但是他在里面干了些什么事情呢?政治、经商等等这些有大利益的地方、大欲望的地方,也是人类机心、险恶、残酷表现最极端的地方。他把一切奸诈、那种所谓的“智慧”都用在那上面去了。所以人间有多少冤案,有多少黑暗,有多少隐私,都是来自于这个大欲和大恶在里面推动的。你看现在到处讲的,只要涉及到工程问题,里面就是水很深。为什么呢?工程它里面就有钱哪,在这里就玩手段。于是豆腐渣工程为什么那么多啊?刚刚建的,“啪啦”一下就塌掉了。花了很多钱建的,都是不好的东西。这些里面都包含着——整个过程——参与者多少的机心、多少的欲望、多少利益的分配,多少什么……你搅到那里面才发现这个人心是多么的险恶。

对这个东西怎么办?圣人看得很清楚。把这个饮食、男女的欲望要纳到合理的范围,要正视这种死亡和贫穷的必然性——就是他的命。在这个过程当中规范人的情绪,荡涤人情绪当中邪恶的一面,提升人性当中好的一面。这里面都要靠礼来完成的。礼就像一个堤坝,要让人欲望的水在堤坝里面走;如果没有礼的堤坝,欲望的水就泛滥了。所以这个礼,在中国的三礼里面不断地被强调:一个国家、一个人,得礼则存,失礼则亡啊!礼对个人、对民族,是关系到他的存亡兴衰的。再想想我们现代到了这个时代——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礼崩乐坏的局面,现在对于礼乐我们一点概念都没有了。古人对礼是非常重视的,他的婚礼、军礼、祭礼、乡里面饮酒之礼、这些师生之礼,他一个个——包括你成年的冠礼——都是非常严谨。你只要按照这个礼的精神做。你结婚按照这个婚礼,你做丈夫的亲自去迎接,慎重地在祖祠去拜,然后丈母娘、丈人把这个女儿的手交给未来女婿,包括生辰八字的交换、送礼、送雁、大宴等等,经过这个过程之后他这种婚礼的神圣性出来了,他婚礼的家庭基础打好了。现在都没有这些,所以家庭就不稳固,相互的恭敬都也没有。所以这个无礼的社会,每个众生都很苦。

觉明妙行菩萨就讲,我们对情绪——这个喜、怒、哀、惧、爱、恶、欲,一定要把它正,最好不让它显现出来。不让他显现出来,就得用空性的观照。一旦还要显现出来,你至少符合礼的精神显现出来。如果你情绪不能把它控制住,你的心性就偏离了,就不正了。你深信因果修道的心不坚固,你积功累德的行为也就缺乏了。由于这样的一个知见、心性不坚固,往往你也想修一点道,但马上这个烦恼的心就把人给颠覆掉了。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你想去修道成功,想成为君子、贤人乃至圣人,那是不可能的:你是不可能入道的。不可能入道,产生不了正知正见,每天都是邪知邪见占主导地位,每天都是这种饮食、男女的欲望把自己控制住。你看,现在由于这个欲望,整个的都是一个很庸俗的局面。现在电影界也都在讨论2009年是中国贱片——就是很贱的片子的一个年份。他就用很贱的样子——那种煽情、那种段子、那些网络语言不断向人轰炸,使人的人性尊严都没有了,就显得很贱。你把全民都变成这么贱,无非离不开饮食、男女的东西。你说个人还有什么希望?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这就是缺乏礼的精神、道的精神和宗教提升的精神的一种必然庸俗化的趋势。这样欲望滔天之下的人,想得到正知正见,想得到道的智慧,是不可得的,是没门的。这不是儒、佛圣人“诲人”——教诲人——的心有疲倦,而是我们自己隔离开了,杜绝了圣人的教化。当我们没有圣人智慧教化的时候,我们整个的内心都是愚痴的,都是黑暗的,行为都是颠倒的,结局都是痛苦的。菩萨说:“你们众中有识者思之。”要好好思惟这件事情,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当下自己的情绪出发,心性出发,你怎么能够契入到道里面去。否则你“情不正,性则离;心不坚,德乃阙”。你看,多么一针见血,也是我们多么普遍的情况。所以我们都要在情正、心正方面下功夫,积功累德上下功夫。

《西方确指》曲示儒教,醒众痴梦(四) 

请掀开文本第四十页,我们继续讲第五十二段——“屈示儒教,醒众痴梦”这一段。昨天讲到觉明妙行菩萨以无有止尽的慈悲心,更将古圣先贤的古话来做开示。这四点实际上是针砭我等凡夫众生普遍存在的毛病。那对于众生这样的毛病,儒、道、释三家圣人都有共同的——角度不同、浅深有差异的——开示。那么第一点就谈到修道之事要平淡,要对治自己的现行烦恼——所谓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些烦恼。降服烦恼,我们的心性才能够端正——端心。如果烦恼占主导地位,我们的性德就会远离,被遮蔽。不仅端心,心还要坚固才能够积功累德。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很难入道。这是第一个开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